APP下载

贝前列素钠片联合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2019-10-15陈广芬憨广伶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3期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

陈广芬 憨广伶

【摘 要】目的:探討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集门诊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甲钴胺片0.5mgtid、维生素B1片10mgtid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甲钴胺片0.5mgtid、维生素B1片10mgtid加贝前列素钠片40ugtid治疗。治疗2个月后将两组的症状缓解情况、控制情况进行比对。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90.00%VS66.67%](P<0.05)。结论:应用甲钴胺片0.5mgtid、维生素B110mgtid联合贝前列素钠片40ugtid治疗DPN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方法简单,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贝前列素钠片;疗效

【中图分类号】R9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3--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发病率较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1]。其主要表现为四肢出现对称性麻木及感觉异常,其中下肢发病多见。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腹胀、便秘。还可以表现为麻木疼痛的混合感,如电击感、烧灼感、针刺感[2]。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为了提高社区门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探索性的应用了甲钴胺片、维生素B1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下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集门诊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其中男性29例 女性31例,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58岁,病程2年-30年,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9人、女性11人,本次入组患者均为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为主。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排标准:(1)明确患有糖尿病;(2)存在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和/或电生理检查的证据;(3)经相关实验室检查排除导致神经病的其他原因。

1.2 治疗方法 入组患者治疗前均积极控制血糖,兼饮食控制合理运动,使血糖基本达标。(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mmol/L)

观察组:给予甲钴胺[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07,规格:0.5mg*20s],0.5mg tid;维生素B1[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168,规格:10mg*100s],5mg tid;加贝前列素钠片[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588,规格:20μg*10s],40ug tid。对照组:给予甲钴胺0.5mg tid 维生素B1 10mg tid。坚持服药2个月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临床疗效标准:显效:肢体麻木、皮肤感觉异常、疼痛感觉明显缓解甚至消失。有效:肢体麻木、皮肤感觉异常、疼痛感觉等频次和程度减轻。无效:肢体麻木、皮肤感觉异常、疼痛感觉等无变化。总有效率为(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治疗效果以“%”表示、并进行“”检验;2组有效资料,以P<0.05认定有统计差异。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20例(66.67%),观察组中共27例(90.00%)患者有效;检验结果具有显著性(P<0.05)。(详情见表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病程的延长,研究显示10%-15%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10年以上病程则可高达50%远端周围神经病变[1]。下肢远端肢体疼痛、麻木更为明显。DPN 也是导致足部溃疡和截肢的常见原因。所以对DPN早期识别与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DPN治疗首先应以严格控制血糖作为最基础的措施,在血糖控制料号的前提下进行药物或非药物治疗[4]。DPN发病机制虽然还不很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与代谢相关因素有关,如神经缺血、缺氧、神经营养因子缺失、免疫因素等相关[3]本组患者病程最短2年,最长30年,均为明确诊断为DPN患者。严重的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中,对照组甲钴胺、维生素B1为营养神经的经典用药,能够很好的作用于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元生长,修复受损神经,有助于神经传导速度的提高。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贝前列素钠片。贝前列素钠是稳定的前列环素类似物,是扩张血管类的药物。通过抗血小板聚集、舒张微血管、保护内皮细胞、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产生等作用,从而改善微循环。微循环改善后利于末梢神经缺血缺氧的改善,减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展。所以观察组在应用甲钴胺、维生素B1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前列素钠片40ug tid 明显改善DPN临床麻木、疼痛等症状,收到满意效果,明显提高DPN患者治疗疗效。方法简单实用,值得在社区医院推广使用。但由于观察病例有限,治疗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由上所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贝前列素钠片、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黄旭升,邢小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基层诊治管理专家指导意见[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6(18):519-527.

王保安.前列地尔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19,3(57):45-47.246-249

李惊东,雒否乐,梁崇上等.前列地尔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8,30(6):87-90.

刘世明、张娟、成百朵.甲钴胺、贝前列素钠片口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2):3575-3577.

猜你喜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临床疗效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
红外线照射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患者的疗效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