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派木雕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究

2019-10-15冯振忠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冯振忠

摘 要:“全国雕工看江苏,江苏雕工看南通”,这是业界对通派红木雕刻技艺最好的赞誉。目前基本形成崇川产业集群、海门麒麟红木市场、如皋林梓红木雕刻市场、通州四安、海安大公,如东掘港六大板块。拥有关联企业600余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占据江苏省红木雕刻产业半壁江山。但“人才断层,技工匮乏”的行业人才现状,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派木雕技艺的传承成为职业教育面临的课题。本文通过了解南通地区红木雕刻产业现状,全面分析人才供求矛盾的内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护非遗技艺,保障人才供给。

关键词:红木雕刻;人才断层;人才培养

一、人才断层成因

人类文明的进步显示任何产业的发展均不能离开人才的供给配套,人才匮乏成为企业发展的首要障碍,而要解决人才配套的问题首先要分析内在的成因。

(一)自主生源稀缺

木雕技艺的手工特性、工作环境、社会地位与南通地区家长唯学历的单一成才观念格格不入,几乎没有家长愿意让子女自主地投身从事木雕事业,即使从事木雕行业也是学业受阻后的无奈选择。如何转变家长的成才观念,组织优质生源,批量培养红木雕刻传承创新人才,是我们课题组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专业师资匮乏

生源数量是影响学校开设专业,批量培养的主要因素。国内除了雕刻之都——东阳的浙江广厦学院,几乎没有高职院校愿意开设木雕技艺对口专业,从而导致理实一体的木雕科班人才凤毛麟角。为了培养行业人才,师资只能用民间技艺大师来兼职,这样培养的人才难免受限于师傅的技艺范畴。

(三)传承模式单一

通过走访调研、专家访谈发现,红木雕刻关联企业新鲜血液的注入基本依赖 “父传子、师带徒”点对点的传统作坊式培养模式,这种单一培养途径根本不能从量上解决行业发展急需的人才供给问题。“技工匮乏,人才断层”严重制约了红木雕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养模式创新

传承非遗技艺,弘扬传统文化,是实施国家文化战略的需要,是赋予职业技能教育的责任。为了配套产业急需的应用技能人才。我们要积极创新木雕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改革如下:

(一)制定培养方案

红木雕刻技艺的特性让我们技工教育无法找到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传统的培养模式显然不能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我们以建设历史经典产业技艺传承班为契机,组建由行业协会领导、非遗传承大师、企业能工巧匠、职业教育专家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来引领、监督、评价红木雕刻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探索行、校、企深度融合机制,打造产、学、研复合传承平台,为红木雕刻企业培养出急需的现代木雕技能人才。

(二)组建师资团队

师资的配备是人才培养的首要条件,但由于木雕行业的特性,专业的师资严重匮乏。为了组建合格的师资队伍,我们首先将校内关联专业的青年骨干教师送到企业拜师学艺,了解传统木雕基礎知识、创新现代数控雕刻技能。其次积极聘请行业技能大师和能工巧匠进入师资队伍参与人才培养,共同组建成一支政治素养优良、知识结构合理、实践功底扎实、科研能力突出的“三能”(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产学科研)专业教学团队。

(三)开发课程体系

1.开发模块课程

构建以学生能力为中心,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组织专业教师和技能大师根据每个项目流程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素养共同开发模块化课程,通过现场演示、讨论探究、实践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实现雕刻技能的传承与创新。

2.构建复合考评

理论考试、工件评分这种单一的结果式考评既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也不能及时反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作品评价为主,项目实施评价为辅的复合考评模式。在项目实施中反馈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修正,项目结束后客观评价作业的质量以便总结提高。

(四)共建实训基地

1.建设校内多元化实训基地

在协会专家的引领下,在行业大师的参与下,行、校、企深度融合,共同搭建具备展览与欣赏、理论与实训、研发与生产。传承与创新功能的多元实训平台。通过建设产业概况展览室、大师技艺传承室、美工创作设计室、红木雕刻创新室。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科技创新手段,形成真实职业环境的开放型、共享型的非遗技艺传承创新实训基地。

2.拓展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充分发挥南通市工艺美术协会、家具协会等单位的牵线搭桥作用,挑选资质优良、工艺典型、适宜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共建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从而确保人才技能培养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无缝对接。

(五)创设激励机制

社会地位、工作环境、职业发展不符合年轻人择业心理,但凡有选择余地的人均不会轻易选择传统手工雕刻行业。为了缓解行业后继无人、企业人才断层的矛盾,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组织要积极创设配套激励政策。

1.创建大师传承平台

设立非遗传承人才扶持政策,帮助技艺超群的木雕大师建设工作室,定期义务开展雕刻技艺传承活动。

2.设立技能培训补贴

通过设立木雕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吸引、鼓励有专业素养的在校生或失业青年从事木雕行业。

结束语:

如何缓解矛盾,我们必须政、行、校、企四位一体,通力合作。政府激励扶持、行业引领牵线、校企深度融合,联合传承,创新非遗技艺。让具备艺术素养的年轻人在学院的专业班级接受系统的专业木雕知识和技能,有效提升雕刻艺术素养,实现能力和学历双丰收,从源头上解决通派木雕人才断层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兵.校企“双主体合作一体化培养”模式新探[J].辽宁高职学报,2015,(9).

[2]韩庆祥.素质教育的本质:能力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4,(4).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