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及当代价值

2019-10-14刘佳琦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3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当代价值

摘 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被不断摧毁,资源枯竭、全球变暖等问题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阻碍。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我国的环境问题,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并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新的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解读和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有利于转变我国的发展方式,提升环境质量,进而推动美丽中国的实现,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H省;当代价值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精深博大,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其思想,是对生态环境发展的本质规律认识深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生态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十九大报告了关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论述和措施,这对H省生态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主要内容

择要而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至少包括文明兴衰生态决定论、生态价值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生态系统休养生息论等。

1、文明兴衰生态决定论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是一种对未来事业的投资。面对自然资源的紧缺、环境严重的污染、生态系统的退化等严峻形势,公民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与自然是共生关系,对自然伤害最终会伤及自身。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这就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绿色、和谐、美丽。

2、生态价值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在国内多种重要场合中多次从生态和经济的关系方面,明确指出:“中国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从上述论述中可知,在生态和经济的关系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用绿水青山代表生态,金山银山代表经济,因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发展生产力的时是要协调二者关系。

3、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新时代的文明形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最终目标是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种“新”体现在新的理念,目标,制度保障等。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描绘了美好图景。并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4、生态系统休养生息论

为了解决我国目前严峻的生态现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十二字方针。其中“节约优先”强调了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在生产过程中,我们要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如:水资源。土地资源;“保护优先”的重中之重是保护“国土”,因为国土不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并且国土空间的开发要全面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自然恢复”是指通过“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对受到污染的水、大气和土壤等进行自然修复。

二、H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在2000年,H省被纳入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并统一进行指导和管理,成为继海南、吉林之后的全国第三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H省拥有我国最大的森林面积,矿产资源、油气储量丰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雄厚的基础;科研人才优势突出、科研实力雄厚,带动了技术创新,利用技术降低资源消耗,为H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在农业生产上,以粮食为主,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食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有大米、大豆、玉米等。在工业上,建立国家重点煤炭、石油、木材、粮食加工的工业基地,带动H省经济发展,为H省的生態文明建设提供经济基础。

H省以开采资源作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例如:森林资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水资源污染等情况,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相应的负面效应。然而2000年,H省成为我国第三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生态环境保护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的同时,H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有:

1、城乡居民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薄弱

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生态文明意识作为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状况产生的现实反映,能够反过来促进环境保护,改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但是,部分城乡居民不了解神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不能清楚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要举措的重要意义。甚至,有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都没有养成对神态文明建设的习惯,如:乱丢垃圾、浪费或污染水资源。

2、高污染、高耗能、高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

H省工业基础历史悠久,是东北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针对一系列关于生态建设政策的出台,政府衡量H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利益的二者关系,采取相应的行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但积极性还不够高,污染物的排放和生态资源的消耗依旧处于较高水平。H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冬季寒冷,城市取暖途径是要通过消耗煤炭资源,导致大量烟尘的肆意排放,节能减排是制约H省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

3、产业结构改革缓慢

H省作为生态资源大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绿色产业结构改革的进程确实较为缓慢,甚至有下降退步的趋势,推进绿色发展,发展第三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是转变经济结构方式的最佳选择。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H省的运用及当代价值

分析了H省生态文明现状,了解其不足和发展方向,指出H省生态文明建设影响因素,利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针对政策,对H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为H省发展生态文明指明方向。

1、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H省的运用

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建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没有良好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指导,生态文明建设不可能实现,因此要让生态文明建设观念深入人心,自觉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不重视生态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生态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不重视生态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不重视生态的公民不能算是具备现代文明意识的公民”。 H省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结合省情和地理位置制定出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这些政策为实现环境优美、蔚蓝天空、良好的生态系统建设有着现实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H省政府统一履行了使用控制和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各项职责,统一履行了规范城乡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提高生产过程的排污审计,建立企业配合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结构,带动企业主体降耗减污,节能减排,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新兴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集约型产业。H省政府引进科技人才,创新科技,运用新技术对大气污染和水资源污染进行治理。H省政府呼吁城乡居民从自身做起,采取绿色消费的观念,建立低碳、环保、可持续的消费观,不铺张浪费。

近年来,H省生态文明建设及森林资源的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水资源污染等情况都有了一定的改善,生态环境的改善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自然生态保护区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这都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2、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

生态文明是人类长期主宰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映,它是整个社会文明的社会转型,涉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从上述可以看出习近平思想为H省的建设提供了方向和方法,让人们牢固树立环保意识,改变产业结构,利用科学技术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从而达到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

“中国责无旁贷,将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们敦促发达国家承担历史性责任”。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改善了我国的生态国际形象。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得山更青树翠蔓、水更清澈见底,让雾霾逐渐消失,让阳光照耀大地,使城市更加整洁有序,是乡村更加干净清新;每个人都热情友好,生活方式健康和谐;经济发展持续绿色增长,人民生活安定幸福,这不仅符合人民的切身利益和价值追求,更有助于国家形象的提升。中国一直热情好客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远道而来的客人享受到家的温暖。中国的发展使世界感受到了变革的力量,感受中国发展的强大势头,感受中国大国形象的不断完善,與此同时,中国将承担起世界大国的责任,为共筑美好地球之家在做出贡献。

习近平指出:“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就要像对待我们自己眼睛那样爱护,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因此,在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认真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深入探索绿色新动力,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化,积极推进人与人、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诞生于当代中国生态危机加剧的背景下。作为一种正确而成熟的指南,它将会促进美丽中国的实现,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和行动指南。

总结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正是在继承和吸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了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母体和摇篮,脱离大自然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提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健康发展,在谋求发展中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50 页。

【2】习近平: 《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153 页。

【3】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50 页。

【4】 习近平: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3 页。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10-18

【6】 习近平: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 9 月 29 日,第 1 版。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二卷) ,外文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209-210 页。

作者简介:

刘佳琦(1996-),女,汉族, 黑龙江大庆人,法学研究生,就读于黑龙江大学,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论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及当代价值—以H省为例》科研项目成果(项目编号:165)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思想当代价值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价值
以整体性视野挖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论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
机理·思维·特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维审视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