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
2017-07-12潘鈜
潘鈜
[摘 要] 本文着眼于论述毛泽东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指导下的包括植树造林、治理江河、清洁环境、计划生育、节约资源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系统地梳理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积极指导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 生态文明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以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指导生态文明建设
在毛泽东看来,正确认识自然,把握和遵循自然规律,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前提。毛泽东早年就说过:“人类者,自然物之一也,受自然法则之支配。”[1]p1941943年12月,他又说:“人最初是不能将自己同外界区别的,是一个统一的宇宙观。随着人能制造较进步工具而有较进步生产,人才能逐渐使自己区别于自然界,并建立自己同自然界对立而又统一的宇宙观。”[2]p82他认为,自然界、人类以及地球上的动物、植物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整体,其生存和发展无时无刻不在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之中。“人类同时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奴隶,又是它们的主人。”[3]p326客观世界有其规律性,所以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必须遵循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相反“自然界有抵抗力,这是一条科学。你不承认,它就要把你整死”[4]p448。所以说人类是自然界的奴隶。
毛泽东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类更是自然界的主人。这是因为人类有自觉能动性,也就是说,人类有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又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毛泽东说:“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5]p477他对恩格斯说的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思想有所发挥。1964年8月,他在北戴河谈哲学问题时说:“恩格斯讲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讲得不完全,讲了一半,下面就不讲了。‘自由是必然的理解,只讲了一半。单是理解就自由了?自由是必然的理解和必然的改造。还要做工作。”[6]p389这就是说,人们要做自然的主人,不做自然的奴隶,就要根据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通过工作对自然进行改造,创造更多财富,为人类谋福利。
毛泽东坚持事物是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限的原理,认为客观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也是无限的。但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又必然要受主客观条件和事物发展规律的约束,又不是无限的。“认识的盲目性和自由,总会是不断地交替和扩大其领域,永远是错误和正确并存。”[3]p326“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3]p325
毛泽东人与自然相統一、又矛盾又斗争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完全一致的。恩格斯说:“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这里不言而喻,归根到底也是自然界产物的人脑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矛盾,而是相适应的。”[7]p374-375因此恩格斯告诫说:“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8]p383-384
毛泽东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包括植树造林、治理江河、清洁环境、计划生育、节约资源等方面,都有许多重要论述和决策,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青山绿水是生态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充分认识造林对生态建设的重要作用,早在1919年就把造林问题作为学会研究的许多个问题之一[1]p400。在1930年5月的《寻乌调查》中,毛泽东详尽地调查了寻乌的山林制度。同年10月的《兴国调查》明确提出没有树木就容易酿成旱水灾。1934年1月,他又宣告:“应当发起植树运动,号召农村中每人植树10株。”[9]p151944年5月,他在一次讲话时提出:“种树要订一个计划。……搞他个十年八年。”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更加重视林业建设。1949年,他主持制定的《共同纲领》就提出“保护森林,并有计划地发展林业”的方针。1955年10月,他满怀希望地说要“绿化荒山和村庄……南北各地在多少年以内,我们能够看到绿化就好。这件事对农业,对工业,对各方面都有利”[10]p475。
为了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1956年,中央政治局和毛泽东听取了工业、农业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当听取林业工作汇报时,毛泽东说:“林业真是一个大事业,每年为国家创造这么多的财富,你们可得好好办哪!林业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9]p41195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在全国大规模造林的决定》。11月,毛泽东设想:全国18亿亩耕地中,三分之一种农作物,三分之一种花草,三分之一植树造林。1959年6月,他说:“没有林也不成其为世界。”[11]p76对严重浪费木材现象,他极为震怒,说“木材浪费达到50%—70%,这简直是暴殄天物”[11]p30,提出要封山育林,要营造水源林、护岸林、防风沙林等。之后到“文化大革命”的1967年9月,他还批发了中共中央的通知:严禁对森林乱砍滥伐,严禁放火烧山,严禁盗窃树木,不准毁林开荒,不准毁林搞副业。毛泽东这些观点和措施,对保护我国森林、发展林业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治理江河,变水灾为水利
我国水资源十分丰富,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由于历史原因,许多河流长年失修,水患频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威胁。在所有的水灾中,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几条大河的破坏性最大。毛泽东早在1934年就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新中国成立后,他不遗余力地指导、督促淮河、黄河、长江等重大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开启了我国根治水患、变水害为水利的历史进程。
1950年夏,安徽、河南连降大雨,淮北地区灾情严重为百年未有,大量灾民流离失所。从7月20日到9月21日,毛泽东落泪连批4份淮北灾情报告给周恩来,提出:“要根治淮河,免去明年水患。”[10]p85-871951年,他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1952年10月30日,他亲临黄河视察,上午到达黄河大堤。当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汇报从长江上源引水入黄是否有可能性时,毛泽东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来是可以的。晚上,他又同中共河南省委负责人谈话,强调“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午夜,他还查阅《河南通志》等史料,了解黄河泛滥史。第二天,他来到黄河岸边的山顶观察黄河在这一带的走向、水势、流量和黄河铁路大桥情况。毛泽东动情地对陪同人员说:黄河既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一条危害人民的害河。历史上决口不知有多少次,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知造成多大的危害,现在到了我们手里,一定要治服它。“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不然,我是睡不好觉的。”1953年2月,毛泽东第二次离京外出视察,沿途又多次提到黄河、长江的治理问题,强调应注意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要修水库,不要修泥库。”
视察黄河后,毛泽东马不停蹄地乘“长江”舰视察长江,在舰上同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谈长江的治理与开发问题,询问为什么不修那个三峡水库?一年多后,在1954年11月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说:三峡工程按我们现在的物力、财力,只能列入长期计划,我是看不到了。他对在场的邓力群说:将来建成时写一篇祭文告诉我。由于毛泽东对长江水利建设始终念念不忘,于是也就有了1956年的《水调歌头·游泳》,咏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千古绝唱。
除了对淮河、黄河、长江的治理难以忘怀,毛泽东还筹划了全国长期的水利建设。1955年12月,他指出:“同流域规划相结合,大量地興修小型水利,保证在七年内基本上消灭普通的水灾旱灾。”[10]p509后来他又增加了一条:“在十二年内基本上消灭特别大的水灾和旱灾。”[12]p4他曾多次亲临各地了解水利建设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他指出:“必须注意水土保持工作,决不可以因为开荒造成下游地区的水灾。”[10]p4661962年3月,他在邯郸召集刘子厚等开座谈会,询问河北水利建设、盐碱地改良情况。他说:平原地区蓄水恐怕大部分不能搞,还是要打井。12月,他在天津视察工作时说:农业要上去,首先要解决水和肥的问题。水,就要修水库、打井、排涝。肥,主要是养猪。这些事情,要一批一批地解决。要搞水利十年规划。1963年11月,他又一次对河北省委负责人说:你们都是河北人,要把水切实地治起来!十年能把水治好吧?谈到防汛措施时,毛泽东说:河、水库要修,还要修村城(防洪堤)、镇城墙、县城墙。汇报到河北的十大水库在防汛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时,毛泽东说:我要从南到北把你们的十大水库都看看。毛泽东对水利建设的殷切关怀,令人感动。
四、清洁环境,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毛泽东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赖于良好的卫生环境有深刻的理解。1933年,他到中央苏区“苏维埃工作的模范”江西兴国长冈乡了解卫生工作情况。这个乡的卫生工作:(一)扫除:厅堂、睡房不要放灰粪,前后水沟去掉污泥,坪场打扫光洁,公共的水沟、坪场则轮流疏扫;(二)饮食:还只说到禁吃死东西;(三)衣服:要洗洁。以上各项,不做的,发动童团耻笑他,特别那些衣服不洁的。文明戏中也唱了卫生运动。毛泽东对此评论说:“如长冈乡一样,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13]p310由此可见,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关注环境卫生和除害灭病工作。1944年,他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说:“我们必须告诉群众,自己起来同自己的文盲、迷信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14]p1011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更为重视卫生防疫工作,从1950年8月到1952年11月两年中,对医疗卫生防疫工作的题词、批示就有10次。1950年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1951年,他又指示:“今后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极力发展这项工作。”[10]p1761952年11月,他又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1955年,他提出:“在七年内,基本上消灭若干种危害人民和牲畜最严重的疾病,例如血吸虫病、血丝虫病、鼠疫、脑炎、牛瘟、猪瘟等。”“除四害,即七年内基本上消灭老鼠及其他害兽,麻雀及其他害鸟,苍蝇,蚊子。”[10]p509-510后来他又将原“四害”中的麻雀换为臭虫。1958年1月,中共中央号召在全国开展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吸取中央苏区的经验,中央要求城市一定要到达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工厂、商店、机关、学校和每一户人家,乡村一定要到达每一个合作社、每一个耕作队和每一户人家。这场轰轰烈烈、全民参加的爱国卫生运动,对后来我国生态环境的好转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年后,毛泽东又发出《把爱国卫生运动重新发动起来》的通知,要求一定要在三年中做出显著成效。各单位各部门由第一书记挂帅,发动群众,配合生产运动大搞卫生工作。通知指出:“环境卫生,极为重要,一定要使居民养成卫生习惯,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可耻。”[3]p149-150面对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说:我国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在农村,广大农民一无医,二无药。“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嘛!”[6]p506毛泽东的这些指示,对我国环境卫生的改善和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起到了极大作用。
五、以人为本,计划生育
自然资源的有限和人口增长的无限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现象,因此根据不同时期实际情况控制人口的增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他在驳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诬蔑时说:“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再增加多少倍人口也完全有办法,这办法就是生产。”[15]p1511又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15]p1512一个时期以来,曾有“错批一人,误增三亿”的说法,把一段时期人口增长过快的失误归咎于毛泽东。这完全是误解。其实毛泽东是我国计划生育的倡导者和决策人,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他有关计划生育的重要谈话就有19次,并且从人本视角、宣传教育、制订规划、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专门管理机构等5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16]。1957年2月,毛泽东提出“要有计划地生育。从六亿人口出发,节育”[14]p312,第一次提出了计划生育的概念。他还说:“人类要自己控制自己,有时候使他能够增加一点,有时候使他能够停顿一下,有时候减少一点,波浪式前进。”[17]p1311965年1月,他在同斯诺谈话时说:“我对中国计划生育的进程不满意,这项工作在农村还没有推广。最好能制造一种简便的口服避孕药品。”[6]p46511月,在听江苏省委彭冲谈计划生育工作时,毛泽东说:把这件事搞好,意义大嘛!在毛泽东关怀下,1973年11月,国务院提出“四五”计划期间人口增长计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人口增长计划。1974年12月,毛泽东审阅同意由中央转发上海市《关于上海开展计划生育和提倡晚婚晚育工作的情况报告》[18]p564。
毛泽东一方面主张计划生育,另一方面又说:“我国有六亿人口……这是我们的本钱。”[12]p342这说明他对控制人口增长的紧迫性和严重性认识不足。究其原因,这是因为毛泽东往往更多地从政治战略角度看待人口问题,由于当时美国对我敌视,一旦爆发战争,需要更多人力作为兵源;同时,国内百废待兴,特别是农村急需大量劳动力。毛泽东还认为人口增加的同时工农业也发展了,“我们靠精耕细作吃饭,人多一点,还是有饭吃”[4]p307。总之,在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这一对矛盾中,毛泽东更看重人是生产力,有了人可以创造奇迹。加上中国长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般人特别在农村对节育、避孕等问题往往难以启齿。此外,在节育技术上当时也遇到许多困难。因此,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很不得力。到了“大跃进”后期,发现人口呈暴增趋势,毛泽东才下决心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最初要求6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1%以下。实际上,这个目标直到1999年才达到。可见实行计划生育降低人口生育率这一工作多么艰巨。因此把人口增长过快的失误归咎于毛泽东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六、节约资源,反对浪费
毛泽东毕生坚持节约资源,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铺张浪费。1932年他就指出:各级苏维埃政府要领导群众团体做节省一切开支以充裕战争经费的运动,政府中一切可以节省的开支,如客饭,办公费,灯油杂费,都须尽量减少,尤其纸张信套,更可以节省使用。这一切节省积少成多,并可以养成苏区中更多刻苦更加节省的苏维埃工作作风。同时要注意到经费节省,决不是工作减少,相反的,在刻苦的精神之下,还要使工作的效能更加增大起来。1934年,他说:“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反对贪污和浪费的斗争……以后还应用力。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会计制度的原则。”[20]p1341945年,他说:“和生产相辅的是节约,必须尽可能地减少浪费。”[2]p240-241“艰苦奋斗,以身作则,工作之外,还要生产,奖励廉洁,禁绝贪污,这是中国解放区的特色之一。”[14]p1048“所以,我们要讲节省,从中央起都要讲节省。”[2]p390-39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反对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毛泽东决定开展一个大张旗鼓地、雷厉风行地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毛泽东指出:“浪费和贪污在性质上虽有若干不同,但浪费的损失大于贪污,其结果又常与侵吞、盗窃和骗取国家财物或收受他人贿赂的行为相接近。故严惩浪费,必须与严惩贪污同时进行。浪费的范围极广,项目极多,又是一个普遍的严重现象,故须着重地进行斗争,并须定出惩治办法。”[10]p208-2091957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1957年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在全国企业、事业和行政开支方面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毛泽东把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他说:“我们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但是我国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这是一个矛盾。全面地持久地厉行节约,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方法。”“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21]p398-400他说:“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执行勤俭的原则。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10]p447“我们不要懒,不要豪华。懒则衰,就不好。”[19]p935他希望全国城市、乡村的每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目标,有志气。大吃、大喝,吃光、喝光,这不算什么志气。……什么红白喜事,讨媳妇,死了人,大办其酒席,实在可以不必。应当在这些地方节省,不要浪费。[4]p3081956年11月,他说:“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过去长征路上过草地,根本没有房子,朱总司令走了40天草地,也没有什么地方睡。我们的部队,没有粮食,就吃树皮树叶。……过去我们干过的,为什么现在不能干呢?”[22]p385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毛泽东很长时间不吃肉、不喝茶,周恩来过意不去,劝他吃点肉,毛泽东一句“你吃了吗”,把周恩来的口堵住了。他的一件睡衣密密麻麻缝满了补丁仍舍不得丢弃。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些开国元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同人民同甘共苦的精神,为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作出了光辉榜样。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先决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前提。毛泽东十分重视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反对任何人对其破坏和浪费。1948年,他提出:“在消灭封建制度的斗争中,必须注意尽一切努力最大限度地保存一切可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采取办法坚决地反对任何人对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破坏和浪费,反对大吃大喝,注意节约。”[15]p13161956年,他又指出:“钱和材料只有这样多……物资不足,应该首先支持必要的生产,同时注意平衡。……在生产和基本建设方面,必须节约原材料,尽量降低成本和造价,厉行节约。”[4]p160如何合理使用自然资源?毛泽东深刻地提出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综合利用的思想。早在1952年,毛泽东就提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问题[23]。1959年6月,他在同河南省委领导吴芝圃等谈话时说:工业就有一个综合平衡问题。农业里头,粮、棉、油、麻、丝、茶、果、菜、烟、蔗、药,这11样要综合平衡。7月在庐山同一些领导谈经济工作时说:大跃进的重要教训之一是没有搞平衡。毛泽东深刻认识到统筹兼顾、综合利用的极端重要性,他说在整个经济工作中,平衡是个根本问题。有了综合平衡,才能有群众路线[11]p76、85。1965年1月,他說:“单打一总是不成。综合利用,大有文章可做。”[6]p974他说:“废水、废液、废气,实际都不废,好像打麻将,上家不要,下家就要。”[11]p73他又以农林牧关系和养猪为例,说事物综合利用的关系:“我认为农林是发展畜牧业的祖宗,畜牧业是农业、林业的儿子。……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植物是动物的粮食,动物是人类的粮食。由此观之,大养而特养其猪,以及其他牲畜,肯定是有道理的。”[3]p101毛泽东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资源的思想,同当前社会实际和循环经济理论是一致的。
七、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
毛泽东离开我们已经40多年了。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
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深刻、全面地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政策,提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并且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这不仅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丰富与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与此同时,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法规、条例,诸如《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等,并且在实践中得到初步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从正定到宁德,到浙江,到中央,30多年来一以贯之、身体力行。其“实践之早,历时之长,论述之多,阐释之深,作风之实”[24],都是史无前例的,最近又强调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5]的强烈意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是过去任何时期都不能比拟的。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6]p17。生态文明建设也是这样。因此梳理毛泽东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正是为了不忘初心,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
[2]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年谱(第5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毛澤东论林业(新编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10]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1]毛泽东年谱(第4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1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13]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曹前发.“错批一人,误增三亿”说之历史误读[J].百年潮,2009(12).
[17]中国计划生育全书[Z].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
[18]毛泽东年谱(第6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19]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20]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1]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22]顾龙生编著.毛泽东经济年谱[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23]徐轶杰.毛泽东与资源综合利用[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4(5).
[24]李军.像习近平同志那样狠抓生态文明建设[N].光明日报,2017-01-17.
[25]新华社.习近平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N].光明日报,2016-12-03.
[26]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党的文献,2014(1).
责任编辑/张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