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2019-10-14段晓利

锦绣·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渗透语文教学

段晓利

摘 要: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在语文课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应针对学生真实思想进行适时教育。好像细雨润物一样,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使之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觉地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品德教育

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的有利条件,潜移默化地给小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价值觀,使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起,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教育的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组织活动的实际性,长期坚持,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语文教学中品德渗透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教材的思想点,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21世纪需要德才兼备的人,这样的人才是从学校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重任就落在了教育者的肩上,尤其落在语文工作者的肩上,这是由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语文工作者既要教书,还要育人,做好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时代的需要,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最重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树立榜样,启发学生明“理”

小学生可塑性和模仿能力比较强,因而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光靠理论性的说教是不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是文艺性课文,如六个年级12册书中阅读课文有300多篇,其中近百篇是关于领袖、英雄模范、科学家等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的艺术形象深受儿童喜爱。课堂上,如果教师能把抽象的道德标准具体化,通过文中生动、具体、感人的事例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明理,引导学生以优秀人物为榜样,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将大有裨益。

例如在《劳动的开端》一课的教学中,使学生在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复述课文,了解吴运铎少年时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过早地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的人生经历。同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把一切献给党》,让学生了解吴运铎的一生,使学生明白其少年时代的艰苦劳动为吴运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从而在学生的心灵中树立起吴运铎的高大形象,并让学生以他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养成从小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在《金色的鱼钩》一文的教学中,我抓住描写老班长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用“小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上讲台表演,使他们真正感受老班长“硬咽鱼骨”的艰难,认识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并让学生展开讨论: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向老班长学习,做到舍己为人呢?有的同学说:“某某同学视力不好,我将前面的位子让给他坐,自己坐后排。”有的说:“学校劳动时,我抢着干最累的活,而把轻活让给别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了培养。

三、生活中明确德育要求,有目地渗透

德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德育的重要性,还要使学生明白小学语文学科德育的基本要求。使学生认识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民勤劳智慧,语言文字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学生了解革命领袖、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中作出的杰出贡献,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了解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状况,懂得社会主义好,从而更加热爱社会主义。使学生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艰苦朴素、诚实勇敢、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等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明确了小学语文德育的基本要求后,再把基本要求分散到每一单元的每一课中,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在教学中就会做到有的放矢。如《祖国多么广大》一课的德育要求是:使学生懂得祖国地大物博,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明确了要求后,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海南岛、长江、大兴安岭等几幅彩色画面的观察,把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融于思维活动中,领会出“祖国多么广大”的含义,体现出“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特性。

四、在反复朗读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渗透要力求得法

所谓“得法”,就是要做到结合实际,自然得体,力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课文讴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宏扬民族的优良传统,教会做人原则;识别“真假”、“善恶”、“美丑”,明辨是非,申张正义。善于诱导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感受其境,领悟其情,从而得到教育。

2.要切实注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因为小学生年龄小,爱动、好奇,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奇想,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认识活动上,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所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充分运用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操作感知,观察教学图片和课文插图,体验教材内容情节等多种途径,努力使德育渗透得生动、形象,提高受教育者的教育质量。应着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创设情景,借助“情感动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炼之以志,导之以行。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持之以恒,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陈顺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9(5).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渗透语文教学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