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
2019-10-11崔金凤常连选晋红宾
崔金凤 常连选 晋红宾
(淇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河南 淇县 456750)
帕金森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临床上又称为震颤麻痹,多发生于老年人,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路易小体形成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患者临床上多表现为运功功能障碍、肌强直、静止性震颤等,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其发生率逐年提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造成严重影响[1]。当前,临床上对于帕金森病的确切及发病机制并不明确,目前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蛋白错误聚集、折叠、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胶质细胞增生等因素均参与疾病的发生反发展过程[2],当前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药物是临床上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手段,左旋多巴是其中代表性药物,随着其在临床应用时间的加长,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药效波动、疗效减退、剂末效应、“开关”效应等现象,影响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新型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快速研制成功能,为临床快速有效的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症状体征,控制疾病进展带来新的希望,普拉克索是临床上治疗帕金森病的新型药物,与多巴胺受体有着较佳的亲和性,患者早期服用能够有效减少对左旋多巴需求,降低运动障碍发生率,减少左旋多巴使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该研究旨在观察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7例帕金森病患者,经PET、SPECT、CT、MRI检查等检查确诊符合帕金森病诊断标准[3],纳入患者知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药物禁忌症,合并精神疾病者,有帕金森病史者,因其他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病,治疗前30d采用其他方案治疗者。
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53~83岁,平均67.79±6.31岁;病程3~9年,平均5.95±0.61年。观察组49例,其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54~85岁,平均67.83±6.29岁;病程3~10年,平均6.43±0.66年。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旋多巴(四川锦绣华福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1023248)口服,0.25-0.5 g,Tid,每4 d增加0.125 g,每日最大剂量<3 g;观察组增加普拉克索(德国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H20140917)口服,0.375 mg,分三次服用,依据患者病情每周调整剂量,日最大剂量<4.5 mg,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月并对比疗效。
1.3 观察指标
1.3.1应激反应
空腹下抽取静脉血5mL,采用显色反应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及血浆谷胱甘肽(L-glutathione,GSH)水平。
1.3.2运动功能
采用运动功能评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 Ⅲ)进行对比,其内包括语言、面部表情、静止性震颤、强直、手运动等14项,每项0-4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症状越严重。
1.3.3临床疗效
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UPDRS Ⅲ评分减分率>75%;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UPDRS Ⅲ评分减分率45%-75%;无效:未达有效标准[4]。
1.3.4不良反应
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应激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前SOD、GSH-Px、CAT、GSH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提升,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对比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运动功能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PDRS Ⅲ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UPDRS Ⅲ评分对比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临床疗效
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2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84%(45/49),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2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7.08%(37/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373,P<0.05)。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嗜睡1例,恶心3例,头昏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24%(6/49),对照组出现恶心3例,呕吐2例,失眠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4.58%(7/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42,P>0.05)。
3 讨论
当前,临床上对于帕金森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并不明确,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有研究指出,药物因素、社会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线粒体功能缺陷、胶质细胞增生、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均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关联,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变形凋亡,进而促使帕金森病发生[5]。因此,如何能够有效调节机体脑内多巴胺水平,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控制病情进展,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是当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药物是当前临床上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手段,左旋多巴是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其属于抗震颤麻痹药的一种,作用于机体后经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通过多巴脱羧酶脱羧后,转变为多巴胺,能够有效调节大脑内纹状体多巴胺含量,进而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消除患者症状体征,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6]。该研究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后SOD、GSH-Px、CAT、GSH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UPDRSⅢ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提示左旋多巴能够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调节机体氧化应激水平。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改善效果更优于对照组患者,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普拉克索能够更为有效的改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的恢复,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无明显提升,安全性高。临床分析认为,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其主要作用特点为对症状较轻或年纪较小患者效果更为明显,对于病情较重或年龄较大患者效果显著降低,同时,其作用于机体后作用较慢,在短期内效果并不明显,临床研究表明,患者多在服药2-3周后症状才会有所改善,其最大疗效多在服药1-6月内体现[7]。普拉克索属于非麦角碱D2类受体激动剂的一种,是一种完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其对于多巴胺受体有着高度选择性,作用于机体后通过调节多巴胺能系统,抑制多巴胺释放、合成及更新,兴奋纹状体多巴胺受体以控制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其口服后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临床研究表明,其绝对生物利用度>90%[8],有效弥补左旋多巴短期疗效不明显不足,其在发挥保护多巴胺细胞的同时,又能够通过调节醌基水平,减轻黑质细胞损伤,进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联合应用相互协同下互补不足,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与国内文献[9]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通过调节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神经细胞元凋亡等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显著,有效消除患者症状体征,改善运动功能,治疗过程中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