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生产类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9-10-11陈金兰胡继连

关键词:农场主农场规模

□陈金兰 胡继连

[内容提要]为了解山东省粮食类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如何,以及发掘出有哪些因素对其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先采用DEA模型对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进行测算,然后利用Tobit模型对影响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粮食类家庭农场的规模效率明显高于纯技术效率,处于经营有效或无效率程度轻微的规模效率占样本比重为83%,而纯技术效率仅为36%;家庭农场在家庭经营中的“副业”地位和土地成本对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具有负向影响,亲戚朋友在政府部门工作、家庭劳动力数量、资金投入、聘请专门技术人员以及参加农业保险等对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引导土地高效流转、促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对农场主的培训、优化家庭农场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等措施将有效提高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

一、引言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与小农户相比,规模明显扩大的家庭农场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是适合生产粮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所以,分析粮食类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家庭农场发展,保障粮食供给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之后,对家庭农场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与传统小户比较,袁赛男(2013)、张悦(2016)、赵佳(2015)等发现家庭农场不仅可以将现代生产要素融入农业经营,还能保留精耕细作的特点,可以能够获得高于传统小户经营的绩效。与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比较,伍开群(2013)和陶自祥(2016)等无论从理论还是实例上都证明家庭农场才是适应生产现代化和社会阶段的有效生产方式。粮食作为最重要的和种植范围最广的大田作物,在对比分析几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后,朱继东(2017)、薛亮等(2015)等得出家庭农场是最适宜粮食生产的经营单位。与此同时,张茜(2014)、张藕香(2016)等担忧在鼓励扩大粮食生产规模后会加剧“非粮化”趋势。然而张宗毅(2015)、罗必良(2018)以及曾雅婷(2018)等研究发现“非粮化”现象是跟劳动力要素有着紧密联系的,在规模较小、劳动力充足的条件下容易产生“弃粮从经”的现象,但当规模继续扩大到一定阶段或劳动力不足时反而会呈现“趋粮化”现象。

综上来看,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家庭农场是适合粮食生产的经营方式,但同时也存在对种植结构转变的担忧。因此本文拟根据前人研究经验,采用DEA和Tobit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扩大影响因素的涵盖范围,深入分析山东省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这不仅可以进一步证明家庭农场是否是粮食生产的有效组织形式,还能得出影响山东省粮食类家庭农场发展的显著性因素,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有效依据。

二、数据来源与理论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2018年1月至2月及2019年5月份对山东省16地市家庭农场(为减少篇幅,本文提及的“家庭农场”或“农场”均代表题目中所涉及的“粮食类家庭农场”)的调查,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收回3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剔除所需信息缺失严重的无效问卷20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80份,问卷有效率为93%。问卷共涉及6方面内容,包括农场主及家庭特征、家庭农场基础条件、农场成本收益情况、经营需求与服务、贷款情况、农业保险情况等,包括内部影响因素与外部影响因素,问题设计比较全面。本文将根据此次调查的数据对影响粮食类家庭农场的因素进行分析。在DEA模型中家庭农场的决策单元为280个,远远超过了投入产出指标之和的2倍。

(二)样本农场的基本状况

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人多地少,全省人均耕地面积0.1hm2,户均0.43hm2,户均地块数为2.36,即平均地块面积为0.18hm2亩。截至问卷填写之时,样本农场的平均经营规模为40.42hm2,其中规模最大为266.67hm2,最小规模为5.6hm2。样本农场平均地块为10.1块,块均面积为4.04hm2,地块数最多的为200块,最少能够将流转的土地连为1块,单块面积最大可达到40.42hm2,有164家(占总样本的58.6%)农场地块小于等于5块,52家(占总样本18.6%)农场有6-10块,10块以上有64家(占总样本22.9%)。由此可以看出,人多地少的现状以及早期的耕地制度使山东省人均耕地面积狭小,土地细碎化状况严重,而家庭农场的出现很大程度的改变了这种状况,通过土地流转极大的提高了土地集中度,扩大了粮食生产规模。

(三)本文分析的理论基础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假设农户所做出的生产行为符合“理性经济人”的特征,所追求的是家庭经济效益最大化。衡量经济效益的大小,必然要从投入产出两方面考虑,即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差额。与经济学中提到的厂商一样,农业生产的投入也包括四大生产要素,即土地、劳动力、资金与企业家(农场主)才能,随着技术和知识产权体系的建立,技术和信息也被视为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而就产出而言,则是指农作物产量或产值。家庭农场通过使用土地、劳动、资本的各种组合方式把生产资料转化为农业产出,形成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所描述的是农场在每一特定要素组合下所能生产出的最大产出。但是,在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或政策的改变等影响下,在保证原有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农场主往往会考虑用一种投入替代另一种投入。

三、变量选择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的DEA模型为投入导向型,并且考虑规模报酬可变。在家庭农场的生产中,土地、劳动力、资金是三大主要投入要素,获得的净利润可以看做是农场主才能的体现。因此,本文将土地、劳动力、资金作为投入要素,将农场经营性收入作为产出指标。

(1)产出指标。家庭农场是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是一个面向市场,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化经济实体[14]。因此,他们将以追求经济效益和效用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粮食生产周期较长,但播种到收货都是以一年为周期,将生产性经营收入作为产出指标比较合理。

(2)投入指标。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由于各个农场的经营规模差别较大,考虑到经营收入会受到规模报酬的影响,农场的土地投入对产出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文所提到的土地投入是指农场投入粮食生产的土地面积,包括自有土地和其他方式获得的土地。劳动力投入包括农场的家庭劳动力和雇工,按照每人劳动一天为一个工时计算。资金投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地租、雇工工资的支付,化肥、农药、种子、机械等的购买,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都需要资金投入。本文所涉及的资金都是以2017年价格换算。

表1 投入产出指标基本特征

表1数据显示,三大投入指标中劳动力投入的标准差最大,说明其变动幅度较大,主要是由于规模和机械化水平的影响。其次是资金的变动幅度较大,主要受规模变化影响。土地投入的平均值已经达到39.85公顷,说明主要从事粮食生产的家庭农场的规模较大。

(二)家庭农场经营的DEA效率分析

根据问卷所整理的数据,利用DEAP2.1进行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效率值区间划分为借鉴高雪萍[15]的划分方法。

表2 样本农场投入产出技术效率分析

注:“(百分比)”为占样本总量的比例。

(1)综合技术效率。综合技术效率等于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乘积,是家庭农场的总体经营效率的反应,在本文中表示在家庭农场的投入一定的条件下产出水平的高低,即农场获得最大收入的能力。根据表2可以发现,综合技术效率值处于无效率程度较差和中等之间的占比较大,样本总体平均值为0.65,超过及格线,说明粮食是家庭农场生产的,其中纯技术效率贡献为0.74,规模效率的贡献为0.89,可以看出规模报酬对综合效率的影响较大,说明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扩大粮食种植规模获得了规模报酬,规模化生产是具有优势的。280个样本农场中有224个处于处于无效率程度较差或中等的区间内,占总样本的80%,说明大部分家庭农场的投入产出效率处于中低水平,需要找到问题所在,调整以后的经营方案。轻微经营无效率程度和经营有效的农场有48个,约占总样本数的18%,该比例比较低,说明无论是规模报酬还是管理和技术水平都表较好的家庭农场比例比较小,大部分家庭农场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2)纯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表示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规模不变的条件下技术和农场管理水平的高低。根据表2可知,纯技术效率有效的样本农场有52个,约占总样本量的19%,其余家庭农场均处于纯技术无效率中,其中并无严重无效率程度的农场,说明绝大多数的农场有一定的经营和技术经验。无效率程度较差和中等的农场依然较多,分别为72个和108个,占比为26%和39%,说明该部分家庭农场对生产技能的掌握不够熟练,对新技术的学习接收能力较差,同时经营管理水平也较差。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农民对农业特别是粮食习惯靠经验进行生产,农场主有限的文化水平和农民固有的保守特性,使其难以或不敢接收新知识和新技术;另外,对农场主的经营和技术培训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纯技术无效率程度轻微的农场和纯技术效率有效的家庭农场分别为48个和52个,加总约占总体的36%。这部分农场的经营效率比较好,对技术的掌握和经营管理的技能都比较好。

(3)规模效率。规模效率是衡量家庭农场规模是否适度的指标,反映家庭农场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根据DEA效率测算结果可以发现,家庭农场的规模效率比较好,其中经营无效率程度严重和较差均只有4个,仅占总体样本量的1%;超过及格线的中等无效率程度的农场占比也较小,仅占总样本的14%;57%的农场无效率程度为轻微,还有约26%为有效。由此可以看出,家庭农场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普遍获得了较好的规模报酬。280个样本农场中,有36个农场均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其中24个为综合技术效率有效,剩余的家庭农场中有164个有规模报酬递减趋势,说明要素投入过多,存在冗余;另外80个是规模报酬递增,可以进一步增加要素投入提高经营效率。

四、影响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因素分析

(一)模型选取与设定

将家庭农场的综合效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其取值范围为[0,1],为避免采用最小二乘法的估计偏差,本文采用Tobit模型来分析影响家庭农场经营的因素。该模型的函数表达式如下:

(1)

其中,yi为综合效率值;Xi为影响因素;Bi为Xi的回归系数;μ为随机误差项且服从正态分布。

(二)变量选取与分析

本文所选取的被解释变量为家庭农场综合效率,代表家庭农场的总体经营状况。将影响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因素作为解释变量,主要包括农场主基本特征、家庭农场基本特征和家庭农场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三部分。各变量的具体描述性统计见表3。

(1)农场主基本特征。对农场主特征变量的设置主要考虑农场主的基本条件,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另外,还考虑农场主的从业经历和学习能力也对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有一定影响,其中从业经历主要包括是否有过村干部或政府工作人员、农业科技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个体经营户、参军、社会团体负责人等经历,日常学习情况主要包括是否经常看农经报刊、观看农经频道、咨询技术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搜寻农资购买或农产品销售信息等。从以往专家学者的研究来看,年龄对家庭农场的经营也有一定的影响,年龄越大,往往学习能力越低、思维越狭窄,可能对家庭农场的获利能力有负面影响;受教育程度程度越高的农场主知识储备以及学习能力更强,提高农场获利水平的能力也更强;农场主经历越丰富,在经济效益的比较下,越容易从事多种经营,农场往往处于“副业”地位,越不利于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提高;农场主日常的学习情况,可以看出农场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从而对农场的获利能力产生影响;农场主是否有亲戚朋友在政府部门工作可能会影响家庭农场主政策了解的及时性和获取政策优惠的便捷性,从而影响家庭农场对额外收益的获取。

(2)家庭农场基础条件。根据调查来看,家庭农场主要基本特征包括参与农场经营的家庭劳动力数量、土地成本、是否聘有专业技术人员、机械投入等。参与农场经营的家庭劳动力数量对农场经营有一定影响影响,他们有着一致的经营目的,家庭劳动力越多,对农场会更上心,监督成本会降低,有利于提高农场的经营效率;土地成本对家庭农场的收益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土地成本越高,总成本越高,从而减少利润收入;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能够给农场带来更专业、更科学的指导,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从而提高农场的经营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机械投入价值量越大的农场,机械投入就比较完备,能够替代更多的活劳动力,能进一步提高农场的获利能力。

(3)外部环境特征。外部因素主要是外部环境对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与社会组织特别是合作社的合作关系会影响家庭农场获取市场信息、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入合作社能够增强农场获取信息、应对风险能力,从而有利于经营效率的提高;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是否在遭受自然灾害(山东省粮食农业保险主要指自然灾害保险)后获得农业保险赔偿对保证家庭农场的收入具有一定的影响;政府补贴对家庭农场减轻资金压力,提高经营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率;是否获得足额贷款,对农场设施投入、规模扩大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表3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三)模型回归结果与分析

(1)模型回归结果。将前一阶段DEA方法测算出的家庭农场经营效率作为因变量,利用Stata14.0软件对影响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因素进行Tobit回归,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注:*、**、***分别表示变量在10%、5%、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

(2)结果分析。从回归结果看,家庭农场主的基本特征中农场主的从业经历和是否有亲戚朋友在政府部门工作分别在5%和1%的统计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与预期方向相同。农场主的从业经历对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在调研中发现,从业经历比较丰富的农场主往往是在从事其他产业经营的同时建立的家庭农场,由于粮食生产前期投入大、周期长、效益低等导致农场主的经营重心不是放在家庭农场上,而是更倾向于经营盈利高、见效快的其他产业。这就使粮食类家庭农场更多是以副业的地位存在,从而影响经营管理绩效的提高。是否有亲戚朋友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回归结果与预期相同,对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这说明有亲戚朋友在政府部门工作确实更有利于农场主对政策的接收和正确解读,更能充分的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从而提高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家庭农场主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农场主的日常学习情况都未通过检验,说明对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影响不大。

家庭农场的基础条件中,除机械投入价值量对农场经营效率未通过统计水平显著性检验外,其余因素均通过了检验。通过检验的因素中,土地成本通过了1%统计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且与预期影响方向相同,即对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这反映出土地成本越高越容易降低农场主经营的积极性和家庭农场有限资金的配置,从而对农场的经营效率产生负向影响。自有家庭劳动力人数、资金投入量和是否聘有专门技术人员分别通过了10%、10%、5%统计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均与对因变量具有正向影响的预期方向相同。家庭自有劳动力越多,说明更大比例的家庭劳动力依靠家庭农场获得收入,经营目标更具有一致性,更能够降低监督成本,更具有提高经营效率的动力。资金投入量越大,农场可以拥有更充足的资金分配给不同的生产环节,可以提高各环节的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能够给农场带来更专业、更科学的指导,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从而提高农场的经营效率。机械投入价值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对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影响不大,该结果与预期期望不符,可能与本文选用的将价值量作为变量有关,在后续的研究中将调整指标选取,弥补该项不足。

在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中,仅有是否获得保险赔偿通过了10%统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与预期一致。这说明能够获得农业保险可以提高农场经营的“安全感”,进一步提高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是否加入合作社、政府补贴额、是否获得足额贷款等因素对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未产生重要影响。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1)从样本总体表现来看,规模效率要好于纯技术效率,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89和0.74。这说明对粮食类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贡献中,规模效率要大于纯技术效率。从结果来看,规模效率中无效率程度为轻微或有效的家庭农场占总样本的83%,而纯技术效率无效率程度轻微或有效的比例为36%。这反映出山东省粮食类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提高更多的是因为规模的优化,说明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效果逐渐显现,粮食确实适合家庭农场的规模化生产。由于家庭农场主从事农业经营管理活动、知识能力和技术的不足导致家庭农场的纯技术效率比较低,制约了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提高。因此家庭农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2)从业经历和土地成本是粮食类家庭农场经营发展的制约因素。家庭农场在家庭经营中的“副业”地位、土地成本高(占投入总成本的51%)等成为家庭农场经营效率提高的阻碍。与其他类型家庭农场不同,粮食类家庭农场土地规模更大,地租对收益的影响更大。由此可见,不断上涨的地租和稳定甚至有所下降的粮价使得家庭农场的投资回报率越来越低,从而降低家庭农场的生产积极性。经历比较丰富的人,大多在非农领域取得一定成就,他们选择回乡创办家庭农场,或是因为“乡土情结”的驱动,或是因为政策福利的引诱,但由于“农工”比较收益低,这部分农场主在涉足农业之后发现农业收入难以达到预期收益,从而农场经营被放置在副业地位,进一步导致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较低,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家庭农场“副业”低效率的形成过程

(3)亲戚朋友在政府部门工作、自有劳动力量、资金投入量、聘有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获得保险赔偿显著可以促进家庭农场经营效率。这些因素让家庭农场无论是从宏观层面的政策理解实施还是微观层面的生产管理,都可以更合理的实现资源配置,从而提高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

(二)政策建议

(1)引导农户建立适度规模经营,切忌盲目扩大家庭农场规模。根据测算结果来看,有占样本59%的家庭农场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这说明这部分家庭农场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规模过大,应适当减小生产规模以提高规模报酬和经营效率。另外,还有约占样本29%的家庭农场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该部分家庭农场可以适当增加生产规模。所以,无论是处于规模报酬递减还是递增阶段,都是资源配置无效的表现,应根据自身生产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

(2)选择适当的方式增加对家庭农场主的培训,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最为重要的是人才振兴。家庭农场主作为农场的经营者、决策者和主要劳动力,拥有良好的管理能力、掌握好一定的技术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从测算结果来看,大部分家庭农场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加强培训。对农场主的不同的培训主题需要不同的培训方式,例如从调研情况来看,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比较有效的方式是专家面对面指导或田间示范等实地培训,而管理知识的培训比较适合课堂讲座等方式。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虽然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走向世界前列,但实际上农业技术转化率却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我国的科技转化率约为30%-40%,而世界约为70%-80%[16]),导致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不完善、运行不畅通。应鼓励科研院校和其他科研机构积极开展成果展示等活动,建立示范园、示范户等,增加农户对科技信息的获取,提高农户对农业技术的认知度和需求,从而提高农业科技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提高家庭农场的技术效率。

(3)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土地高效流转。加强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督和建设,创新土地流转形式,给农户更多的选择。警惕不良工商资本下乡“炒作”地租的行为,净化土地流转市场,使地租在合理的范围内自行波动,避免家庭农场因过高的地租而难以提高经营效率。同时地方政府或村集体组织应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扮演好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积极引导农户将土地流转至真正想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手中,以提高土地和其他资源的利用率。

(4)加强政策宣传,优化家庭农场面临的外部化境。政府应及时积极的向家庭农场宣传政策信息,向农场解读政策目的和要求等,提高家庭农场对政策的认知,及时获取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家庭农场主和其他成员也需要加强日常学习,关注政策动态,争取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自己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优化家庭农场所面临的外部环境,鼓励支持家庭农场参加农业保险,降低其面临的风险,同时保险公司也要创新保险种类,满足家庭农场和其他农户的保险需求;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缓解家庭农场融资难的问题,以增加家庭农场资金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减少家庭农场的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猜你喜欢

农场主农场规模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农场假期
农场
Farmer Rescue营救农场主
规模之殇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一号农场
我的青春不迷茫——访90后女农场主谌海露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