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宁波港口物流波兰腹地拓展策略研究

2019-10-11何炳华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腹地中东欧波兰

何炳华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 宁波 315100)

2013年9月中国开始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2015年3月正式发布了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宁波市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和国内“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于2014年7月提出了建设宁波港口经济圈的战略决策,对外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腹地,构建起多层次的港口经济圈腹地。 2018年6月,宁波建起全国首个中东欧国家“16+1”经贸合作示范区,致力于推动涵盖港口物流、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等的多层次、多体系合作。 波兰是中东欧十六国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一带一路”通往中东欧乃至欧洲的门户,是宁波拓展中东欧港口物流腹地最重要的桥头堡。 如何结合宁波产业及港口物流的优势,拓展波兰广阔腹地,实现波兰腹地经济和宁波港口物流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能为国内其他城市拓展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提供典型借鉴。

1 宁波拓展中东欧物流腹地的基础条件

1.1 宁波“一带一路”的战略优势

宁波港口经济圈战略提出宁波港可通过多式联运、海铁联运、水水中转等多种运输形式串联起多个圈层的产业和物流,乃至科技和文化,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影响力的新型经济模式和发展共同体[1]。 宁波港口经济圈涵盖核心层、紧密层、关联层和拓展层等众多城市和地区,是跨地域的新型经济区和发展共同体,其中拓展层主要包括“一带一路”沿线的城市(地区或国家)[2]。同时,宁波不断提升港口经济圈的内涵和能级,提出建设覆盖长三角、辐射长江流域、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港口经济圈。 而2017年9月设立的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实验区,更明确提出宁波要打造“一带一路”港航物流中心,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城市。 这些有利的内外部环境给宁波港口物流拓展“一带一路”经济腹地提供了巨大的战略支撑和良好的发展机遇。

1.2 宁波的经济与产业

宁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全国21 个物流节点城市之一,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2018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0746 亿元(约合1564.6 亿美元),同比增长7.0%。 一产、 二产、 三产的占比分别为2.8%、51.3%和45.9%,其中三产增速较快,物流、贸易、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占比不断提升。 第二产业中,机械制造、化工和纺织服装是三大支柱产业,其他的主要工业门类还包括冶金、钢铁、电力、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 2018年,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增速分别为12.0%、6.9%和9.3%, 均高于传统制造业增加值6.0%的增速。 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壮大,为宁波港口物流“一带一路”腹地的拓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1.3 宁波的港口物流

2018年宁波物流业增加值约为1330 亿元(约合193.6 亿美元), 约占宁波地区生产总值的12%,是宁波市重要的支柱性产业。2018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2635.1 万标箱,全球排名第三;货物吞吐量10.8 亿吨,位居世界第一。 2018年末,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航线246 条,其中远洋航线120 条,占比约为50%;另有近洋支线74 条,内支线20 条,内贸线32 条,沟通国内外腹地的水运航线密集。 依托海港、空港和内陆无水港等重要节点,宁波已经基本形成了海陆空联动发展的综合通道网络。

目前宁波已开通的海铁联运城市达36 个,覆盖14 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内陆无水港13 个。海铁联运业务涉及全国11 个铁路局, 整合各类海铁联运经营企业超过200 家,已基本形成“通江达海”综合物流大通道。 2018年完成海铁联运60.2 万标箱,增长50.2%,增速居全国首位。 面向“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外贸总箱量的60%,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吞吐量约占全港货物吞吐量的40%。 同时宁波有7400 余家物流相关企业,建有9 大综合物流园区,形成了数十个规模体量巨大、在全国乃至全球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宗货物专业市场, 基本形成资源配置效率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世界级物流产业集群中心。

2 波兰对接宁波港口物流的基础条件

2.1 经济与产业

波兰地处欧洲中部,是“一带一路”沟通中东欧和整个欧洲的重要门户。 波兰面积31 万平方公里,欧洲排名第10 位;人口3850 余万,欧洲排名第8 位;2018年波兰GDP5858 亿美元,同比增长5.1%,而近十年来波兰的GDP 平均增速为3.55%, 远高于同期欧盟1.21%的GDP 平均增速。从GDP 总量上看,2018年波兰GDP 在欧盟的占比为3.12%,经济总量在所有欧盟成员国中排第6 位。2018年波兰一产、二产、三产的占比分别为2%、39%和59%。 波兰的工业基础较好,主要的工业产业有机电、燃料及动力、冶金、化工、造纸、航空工业等,其中机电工业为波兰最大的和最重要的工业,包括金属加工、机器制造、汽车、造船、精密仪器、运输工具、电机和电子工业等。

2.2 贸易与投资

波兰的主要贸易伙伴为欧盟成员国,德国是波兰最大的进口国和出口国,中国是波兰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国,进口额约占波兰进口总额的5.5%。 从进出口商品类别来看,波兰的出口商品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机电产品、 运输设备和贱金属及制品, 出口额分别为630.7 亿美元、358.2 亿美元和260.7 亿美元,这三类商品约占波兰出口总额的48.0%。 波兰的进口商品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机电产品、矿产品和运输设备,进口额分别为635.7 亿美元、306.4 亿美元和288.5 亿美元,这三类商品约占波兰进口总额的46.4%。

在吸引外资方面, 波兰也是不遗余力,2018年6月波兰宣布整个国家都作为经济特区,扩大开放,吸引外资。据世界经济论坛《2017-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数据,波兰对外资的吸引力在全球所有137个被调查国家中排第39 位。据世界银行《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数据,波兰的外资营商环境在所有190个被调查国家中排第27 位。

2.3 区位与交通

波兰居于欧洲大陆中心,是连接东西欧的重要通道和枢纽,交通运输业是国家的重要产业。 波兰大量吸引外资用于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沟通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和铁路网络。 波兰的公路运输企业和铁路运输企业在整个欧洲市场都很有竞争力,其主要铁路运输企业国铁货运股份公司的总货运量在欧盟位居第二。 据2016年波兰统计数据,波兰全境拥有铁路里程1.93 万公里,货运量2.23 亿吨;公路总里程29.4 万公里,货运量13.1亿吨;内河航运里程0.37 万公里,内河货运量621万吨,海运货运量724.8 万吨。波兰在波罗的海沿线共有33 个港口,其中的格但斯克港(Gdansk)、格丁尼亚港 (Gdynia)、 赫尔港 (Hel) 和什切青港(Szczecin)已成为波兰乃至欧洲的重要港口,形成了沟通内陆和外部海运的密集联运网络。 格但斯克港是波兰以及波罗的海沿线吞吐量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也是全波罗的海唯一能让最大的远洋集装箱船舶直接靠泊的集装箱码头[3]。

3 宁波港口物流与波兰腹地的互补性分析

3.1 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自从1949年波兰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就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 波兰等中东欧国家普遍加强了与中国的联系,以便获得更多的外部资源和市场。 2011年,波兰和中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2年3月波兰经济部启动了“走向中国”计划;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拓展中东欧市场;2016年,波兰和中国结成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贸易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宁波作为中国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2014年承办了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和中东欧国家特色产品展, 并在此基础上于2015年起开始承办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 至2019年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五届, 已成为中国与中东欧16 国合作与交流的首选平台。2017年在宁波设立了浙江省首个“一带一路”建设综合实验区,积极打造“一带一路”港航物流中心,努力建成“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城市。 宁波和波兰具有共同的战略合作意愿,已建立起了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3.2 坚实的双边贸易基础

宁波港口物流拓展波兰腹地有着坚实的双边贸易基础,目前中国仅次于德国是波兰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波兰也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18年,波兰与中国货物进出口额为236.8 亿美元,增长13.99%。 其中,波兰对中国出口24.9 亿美元,增长6.7%,占波兰出口总额的1.0%; 波兰自中国进口212.0 亿美元,增长14.8%,占波兰进口总额的8.0%。

宁波与波兰的经贸合作近年也发展迅速, 波兰是宁波在中东欧16 国中最大的贸易伙伴。 据宁波商务局统计数据,2018年宁波与中东欧16 国进出口额达243.6 亿元,增长23.1%,其中,出口210.5 亿元,增长22%,进口33.1 亿元,增长30.5%。 波兰占宁波对中东欧16 个国家进出口额的38.8%,排名第一。

3.3 互补的贸易产品结构

从工业制造及生产性服务业来看,波兰吸引外资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能源、基础设施、食品加工、服务业、电子产品、汽车制造、生物技术、航空制造及研发等。 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18年波兰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机电产品、 贱金属及制品、塑料及橡胶,这三类商品的出口金额占总出口金额的比重为64.6%。 2018年波兰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是机电产品、家具、玩具、杂项制品和纺织品及原料,这三类商品的进口金额占总进口金额的比重为68.7%。 2018年波兰对中国进出口主要商品构成详见表1。

比较波兰对中国进出口的15 项商品类别,发现相同的商品类别高达13 项,占比高达86.67%,其中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塑料和橡胶、家具玩具及杂项制品、运输设备等是中波双方进出口贸易中互补程度最高的几类商品,排名第一的机电产品也是宁波出口产品中金额最多的一类。 2018年1-11月, 宁波机电产品出口持续增长, 出口额达到2787.9 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同期全市出口总额的54.9%。

3.4 多元的物流合作渠道

宁波为加强对波兰等中东欧腹地的物流联系,已经建立了多元物流合作渠道。 一是建立了港口间的合作。2017年7月宁波舟山港就与波兰格但斯克港、罗马尼亚康斯坦萨港、斯洛文尼亚科佩尔港和克罗地亚里耶卡港等中东欧四港建立了友好港口关系,共同推进中欧海铁联运的发展。 目前波兰的格但斯克港已与宁波舟山港建立长期稳定合作,成为宁波货物进入中东欧最大的港口。 二是设立了中东欧贸易物流园。 宁波于2015年6月在宁波保税区开设了中东欧贸易物流园,目前已成为宁波与波兰及中东欧国家之间商品进出口的重要平台。 三是构建国际港口城市联盟。 目前已有成员30 多个,内陆“无水港”近20 个,能更方便地拓展波兰及中东欧腹地。 四是加强了双方物流企业之间合作。 典型的,宁波铁路运输的“互联网+”平台企业“铁大大网”,于2018年全资收购了波兰CIS 公司,积极推进中欧班列和跨境电商业务。

表1 2018年波兰对中国进出口主要商品(单位:百万美元)

因此, 宁波与波兰双方战略合作关系稳定,经贸联系不断增强,产业协同和互补性好,物流渠道畅通,这些因素都有利于宁波港口物流拓展波兰腹地。 宁波港口物流波兰腹地的拓展有利于宁波产业、技术及资本的输出,扩大宁波港口物流的辐射范围,开拓更为广泛的中东欧市场;也有利于波兰基础设施改善、矿产资源输出以及汽车、机电等优势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波兰腹地的拓展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需要不断克服,一是宁波自身的港口物流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有主导作用的航运大企业、大平台,对距离较远的中东欧地区辐射能力还不够强;二是波兰以及沿线区域的交通及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海铁联运、陆海联运等通道效率较低、成本较高;三是双方的产业联系、资本合作以及人文交流等方面的规模还有待扩大。

4 宁波拓展波兰腹地的策略

4.1 加强政府协作与政策协同

宁波港口物流腹地的拓展,尤其是海外腹地的拓展必须加强双方政府间的战略合作与政策协同。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战略层面,在中波双方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框架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宁波与波兰主要城市间的战略合作,互设办事处,建立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项合作事宜。 二是政策层面,加强与波兰华沙、格但斯克等主要腹地城市和港口城市间的政策合作, 各自出台有关贸易、物流、跨境电商、通关等的配套扶持政策,形成合力,进而带动沿线其他国家(城市、地区)的加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政策协同。 三是运营层面,构建大通关跨区域协作机制, 推进宁波与波兰格但斯克、格丁尼亚、海尔和什切青等四大主要口岸实现信息互换和监管互认,统一监管标准,优化监管流程,构建一体化的跨区域大通关协作机制。

4.2 加大产业及贸易互利合作

坚持产业合作, 商贸先行的腹地拓展原则,加强宁波与波兰的产业对接, 重点对接机电产品、汽车制造、家用电器、运输设备、电子产品、纺织、食品加工,以及旅游等产业[4]。 引导和鼓励宁波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扩大对波兰及中东欧的投资办厂和进口采购。引导和鼓励宁波企业在波兰开办工业园区,进行产业转移。 优先选择机电、服装、家电等宁波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和信息、 新材料、能源等新兴特色产业,建设工业园区,实现产业的直接转移和合作。 充分发挥宁波在纺织原料纺织制品和杂项制品方面的竞争优势,充分利用波兰等中东欧国家(地区)在动植物油脂、木及制品等方面的供给能力,适时地调整出口导向贸易战略,实行木及制品等商品的开放式的进口替代贸易战略。 加大对波兰优势产品、大宗商品的进口。 做大做强宁波保税区、梅山保税港区、宁波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进口平台和载体,扩大对波兰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塑料和橡胶,以及特色农产品的进口,加强双边互利。

4.3 构筑多通道综合物流网络

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发挥宁波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优势、港航优势和产业优势,打造以海港为主,陆港和空港相结合的,覆盖波兰及中东欧腹地的综合物流运输及服务网络。 一是加强主要港口及航线的合作。 重点推进宁波与波兰格但斯克、格丁尼亚、 海尔和什切青等四大主要港口的战略合作,加强航线对接,增开直航航线、增加航班班次,建成连接波兰腹地的主要运输通道,并进一步深化双方在港航服务、港口投资及建设运营等领域的互利合作。 二是加大物流园区的合作。 鼓励中资企业投资、控股设立波兰物流园区,强化物流园区的集疏运功能,大力发展沟通波兰腹地的陆海联运和海铁联运,延伸腹地空间,逐步建立起辐射波兰主要城市的物流节点网络; 鼓励波兰企业参与建设、投资宁波物流园区和基地,便利波兰进口大宗商品的采购,推动物流园区和运输通道的无缝对接。 三是大力扶持海铁联运。 加大对现有“甬新欧”货运专线的补助,扩大无水港布局,打造海铁联运通道。 四是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和保税物流。 鼓励大型企业、物流企业,特别是跨境电商平台联合开展跨境物流网络建设,重点提升海港、空港、园区等平台服务跨境电商的能力。

4.4 促进通关服务高效和便利

努力夯实物流大通关的信息技术基础,逐步打造统一的物流服务信息平台。 加强与波兰主要港口和城市的政策协调,大力推进统一信息标准在交通运输和港口物流领域的应用。 建设宁波—中东欧物流大数据计算分析中心,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高物流合作和物流运作的效率。 优化流程,深化宁波口岸大通关建设,提升与中东欧贸易便利化水平。 一是有效建立起中国海关与波兰及中东欧国家海关的合作平台与联络机制,完善并统一监管规则标准,明确法律责任,简化通关流程。 二是加强与波兰主要港口以及“一带一路”内陆口岸的良好合作关系,逐步扩大“进口直通、出口直放”商品范围。 三是营造跨区域物流一体化服务环境。 加快推广物流全程“一单制”,实现货物“一站托运、一次收费、一次认证、一单到底”,重点推动“一单制”在跨区域的海铁联运、公铁联运、水水中转等多式联运领域的全面实施。

4.5 搭建多元化人文交流平台

提升展会对贸易的带动作用。 提升中国—中东欧投资贸易博览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举办系列主题活动,推进宁波与波兰及中东欧国家的相互贸易和投资,形成经贸合作的高地。发挥宁波中东欧博览与合作事务局、宁波中东欧国家合作研究院、中国—中东欧国际物流与服务学院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就宁波与波兰合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前期研究和协调,形成产业及政策研究高地。 加强产教协同和人才培养合作,加快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的落实,重点培养跨境电商、国际物流、综合运输、物流技术等领域的高技能人才。

在“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宁波提出建设港口经济圈的重大战略决策, 大力拓展中东欧十六国腹地, 其中波兰作为宁波港口物流辐射中东欧的桥头堡和门户,与宁波有着坚实的合作基础,双方可在政策协同、产业合作、交通互联、快速通关、人文交流等方面加强沟通与合作, 构筑连通宁波港与波兰腹地的高效多式联运体系, 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猜你喜欢

腹地中东欧波兰
进军波兰
波兰睡眠研究会
在波兰,遇见地下仙境
网络时代
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综述
基于SWOT分析法的台州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
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
“闽越国”腹地的神秘古城——城村汉城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的政治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