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构建抵达学生心灵的阅读方式

2019-10-10赵卫兵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阅读指导数学阅读互联网+

赵卫兵

[摘 要]“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需要学生具有解读信息的意识、解读信息的能力。教师要将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态势,如此,才能让阅读真正抵达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数学阅读;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6-0052-02

英国著名教育家苏加特说:“未来社会不需要语文、数学,而是需要阅读、搜寻、辨别真伪。”这一论断具有一定的偏激性,但也不是全无道理。“互联网+”时代,瞬息万变,学生不仅需要记忆、计算等简单的能力,更需要深度阅读。二十一世纪,“世界是平的”,更需要深度阅读。教师要创造条件,引领学生在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双重方式中实现深度阅读。就数学学科而言,不仅需要契合时代的网络阅读,同样也需要根植于传统的经典阅读方式。只有将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的态势,学生的数学阅读才能成为真正的“悦读”。

一、网络阅读:读出别样的数学视界

较之传统的阅读方式,网络阅读的优势是明显的,它更生动、直观,具有立体性,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当前,网络阅读的方式非常丰富,比如微信阅读、豆瓣阅读、网易阅读等。一批批优质的阅读应用软件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不仅可以在线阅读,而且可以离线阅读。因此,学生的阅读在网络时代不一定表现为身体在场,有时学生的身体离场也还在进行着一种深度阅读。

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笔者顺便提及了“[17]”,一些学生就记在了心里。某天晚上,笔者突然收到了一位学生发来的短信:“老师,对于您在课堂上提及的[17],我在课后进行了网络阅读,发现[17]=0.142857,而‘142857是一个神奇的数。比如用142857分别乘1、2、3、4、5、6,得到的结果还是由1、4、2、8、5、7这几个数字组成的;再比如‘142+857=999、14+28+57=99;又比如用142857乘142857,得到20408122449,而用这个数的前五位数20408加上其后六位数122449,又能得到142857;等等。”这位学生用手机信息和笔者交流,从而将对神奇数“142857”的研究推向深度。另一位学生还分享了数字“142857”的来源:“142857这一组神奇的数字发现于埃及金字塔内;它证明一星期有7天;它每自我累加一次,结果就由组成它的6个数字依顺序轮值一次,而到了第7天,这几个数字就放假了,让999999代班!”通过网络阅读,抽象的数获得了丰赡的数学意蕴。

网络阅读可以让学生的个体阅读与群体阅读产生积极互动。教师要跟进学生的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积极引导,通过把脉学生的具体阅读实情,未雨绸缪,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预设,或者有计划地进行孕育。如此,学生的网络阅读将不再盲目,而是变得有计划、有方向、有条理。

二、传统阅读:开启数学的“悦读”之门

网络时代,许多教师重视学生的网络阅读,但却越来越忽视学生的传统阅读。有教师甚至提出“无纸化阅读”的概念,这是对传统阅读、经典阅读的肆意践踏,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必须予以纠正。传统阅读主要借助纸张、铅字开展,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能充分明理、质疑、运思。在传统阅读中,教师可以“疑”带读、以“思”促读、以“情”引读。

在传统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味,这是学生需要形成的阅读品质,而这种品质可以借助于传统阅读来培育。比如,教学“倒数的认识”时,笔者让学生借助网络、教材等资源预习。通过预习,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受网络资料的影响,认为倒数就是倒过来的数、求倒数就是颠倒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等等。面对网络阅读的负面影响,笔者出示了一些小数和带分数,让学生求倒数,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反思,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教材,对倒数的意义进行逐字斟酌和辨析:(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如此,倒数意义中的“乘积”“1”“两个数”“互为”等词汇不再只是简单的词汇,而具有了较为深刻的数学内涵。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结合经典阅读对学生进行网络阅读的教育:“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网络阅读中要学会甄别、学会选择。同时,阅读要细致、深入,不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一目十行。”

网络阅读,要让学生克服阅读的浮躁状态,要求学生能将经典阅读的品质带入其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在网络阅读中明白“是什么”,更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大脑追问“为什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优化阅读品格,从而让阅读样态实现质的飞跃。

三、互补阅读:彰显数学的阅读魅力

如上所述,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各具优势,是可以互补的,而且也应该互补。互补阅读才更能彰显数学的魅力。在互补阅读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越俎代庖,而应充分发挥学生数学阅读的自主性、自动性、自发性。通过互补阅读,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人格。让学生形成数学批判的眼光、数学批判的大脑,拥有创造性的思维、想象,这是互补阅读的阅读目的,也是数学教育的目的。

互补阅读,要求学生以更加理性、更加开放的态度来进行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不盲从、不跟风,而应学会审视、质疑和批判。比如,教学“数字与信息”时,笔者要求学生搜集自己和家人的身份证号码。学生在解读身份证号码时,发现第七到第十四位数字是身份证本人的生日,又发现自己家人身份证号码的前六位数字是相同的,但同学彼此之间有的却不同,还发现第十五到第十八位数字各不相同。学生不禁产生疑惑:“这是为什么呢?”为此,学生借助网络,通过查询关键字“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编码规则”,认识了省、市、区代码,出生时间码,户口所在地派出所代码,性别代码和校验码等。通过对身份证号码编码规则的解读,学生认识到,只要一个人的出生地、出生时间、性别等确定了,这个人的身份证号码也就基本确定了。数字串不再是枯燥的、无意义的,而是蕴含着诸多的信息。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的衣食住行中都蕴藏着信息,比如门牌号、车牌号、股票代码、汽车票、飞机票,等等。学生需要的是主动解读信息的意识、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信息判別的能力等。同时,“互联网+”时代还是一个信息分享、信息共享的时代,网络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交流、协作等提供了便捷的工具。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更加包容的阅读共同体,让学生在这个共同体的阅读生态圈中进行主题讨论、阅读推荐、心得分享等活动,从而让学生的数学阅读不断地深入下去。

“互联网+”时代,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应当结合起来。数学阅读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学阅读,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变得灵动、视野变得开阔起来。在“互联网+”时代下,只有统筹好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数学阅读才能更触及学生的心灵。

[ 参 考 文 献 ]

[1] 尼珍.谈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西藏教育,2014(02):28-29.

[2] 陈艳.精教活学,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2):69.

[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小学生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优势互补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c2018063)研究成果之一。]

(责编 吴美玲)

猜你喜欢

阅读指导数学阅读互联网+
浅析高中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措施
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初中生数学焦虑对数学阅读的影响
刍议写景散文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