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写景散文阅读指导
2016-03-25李泗龙
李泗龙
摘 要: 写景散文描写景物是为了表情达意,所以在学生阅读写景散文指导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引导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理清文章思路文章的结构,欣赏优美的语言,并将学习写景散文分析的方法内化迁移很重要。
关键词: 写景散文 阅读指导 方法内化
一、授以方法,引导学生自读
“学法问题是初中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他们的阅读活动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阅读实践去完成,别人谁也代替不了”[1]。因此,阅读方法指导,如同交给学生打开阅读大门的钥匙。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日本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证明:积极主动学习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是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有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可见学法指导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写景散文阅读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引导找出线索,理清思路。“阅读文章,实际上就是尽可能沿着作者思维的轨迹再走一遍,从而达到更深刻、更有条理地把握文章谋篇布局的目的”[2]。散文的线索统帅着文中所有的材料,只有把握了散文的线索,才能理清脉络,领会作者的思路。如在《白杨礼赞》一课教学时可这样引导:中心线索“不平凡”。文章起笔开门见山,点明中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在高声赞美白杨树后,显出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然后从白杨树的形态、色彩、精神三方面入手,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最后再次点题。学生理清线索,对文章思路就清晰。
2.学会抓住文眼,理解文意。“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抓住文眼,就是读懂文章。文眼往往有极强的概括力。找出文中的总结句,就容易找出文眼。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清”“静”“悲凉”,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
二、进行质疑,引导比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学生积极思维才可能真正进入意境投入学习,才可能让教学舞台动起来。笔者认为:动起来的关键在于“质疑”,即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完成一个由“无疑——有疑——无疑”的质变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多问几个问题,提供几处让学生与自身生活体验相联系的场景,阅读就一定会拥有一个自主、个性、互动的新平台。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学生就能做到“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达到阅读的最高境界。写景散文把景和情恰当结合起来,景是情的依托,情由景而生。引导学生自主对比发现,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事物间的区别,认识文章多种手法的运用。如教《春》时,让学生思考:(1)在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写作安排有何不同?(2)绘春中,各图景的描写有何不同?(3)朱自清的“春”与咱们的“春”有何异同?你又会怎样绘春?通过比较使学生懂得学习课文不仅要理解每段内容,还要学会注意上下文联系,注意与生活联系才能很好地把握中心,理解写作技巧。学习“绘春”部分,则主要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引路,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联想思考、探索、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解决问题,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有疑有问、有思有创的能力。他们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发挥,就实现在阅读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导”学生“体”的作用。
三、有感情朗读,教学生“品”
“品读,顾名思义,就是品赏性阅读,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特有的方法”[3]。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品读:就是让学生不仅读进去,还读出来。读进去:是指让学生通过初步的读,感知文章要说明的是什么?有哪些关键词句?是哪些知识的积累或迁移?读出来是指:让学生带着初读的感知,进行深入的品,力求品出问题,品出情(文中的情感)与思(对作品的感悟),以情启思,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只有入情入境反复吟诵,使文章如出己口,如出己心,情趣和韵味才能产生。当然,朗读只能是品读语言的最初阶段,要深入品味,就须透过语言文字,读出丰富的内蕴。要养成这一习惯并让它成为一种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散文仔细玩味的好习惯,只有认真品味,才能读出新鲜而真切的情趣,让学生明白文章的语言美不仅要求在“炼字”、“炼句”上下工夫,还要在读中悟其义,品其味。笔者在《春》一文教学指导过程中运用录音磁带引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春天美景。通过“听—想—试”来读,用喜悦、赞叹的语气读,分角色读,多层次的训练后学生很快掌握文章的中心,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
四、巩固学法,进行迁移
“学习的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的获得及态度形成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4]。进行迁移训练就是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自读方法,进行其他文章的阅读。在写景散文阅读指导中可以这样做:让学生学透写景散文阅读的知识点。
学生学透写景散文阅读的知识点后就把有用的知识化为自己的能力,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链、知识网。在阅读中掌握一定的方法后,应引导学生掌握的“法”求待探求的“知”,引导学生学习迁移由自发而趋于自觉,举此“一”,有效地“反”三到课外阅读中。在学习自读《春》课文后,可以先让学生复习如何“读一段课文”的学习方法的提要,然后分析课前准备好的一段课外收集的“春”的片段,这样就把方法运用到课外分析上,实现能力的迁移。
总而言之,散文的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通过对散文的分析可以体会散文语言的艺术,培养和提高写作的构思、选材及表达能力,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陶冶思想,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和审美教育。在指导写景散文自读时,认识到各个环节虽是紧密联系的,但在教学过程中确定目标→指导→反馈时,可据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不一定按部就班。散文教学是一项富于创造性的工作,分析好散文本身就是艺术创造。学好写景散文关键在于感受→朗读→品味→理解,以读(朗读、析读)为本,读中明理,读中入境悟情。
参考文献:
[1]初中阅读教学学法指导浅见(中国特级教师文库《语文教学艺术与思想》第二辑).
[2]林庆丁.高中散文阅读方法指导.
[3]散文阅读方法指导.
[4]学习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