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研究教科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
2019-10-10彭国庆
彭国庆
[摘 要]教科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对其却存在着教师不愿研究、不敢研究、不深研究、不真研究的现象,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缺乏研究意识、理论引领、专业精神、方法指导。对于数学教科书的研究,教师应从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掌握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内容和路径入手。
[关键词] 教科书;现状分析;策略;小学数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6-0001-03
教科书既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还是有效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重要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小学数学教科书开展研究,有利于实现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实现教科书的不断完善。
一、教师对教科书的研究现状
现状一:不愿研究。教师既是教学工作者,也是一名研究者,但不少教师不愿意开展研究工作,没有研究的兴趣和欲望,因此,教科书也就不会成为其研究的对象。
现状二:不敢研究。一线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的影响,觉得教科书是教育教学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编著的文本,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教科书非常敬畏,以至于不敢对其进行研究,觉得自己用好教科书教学就行。
现状三:不深研究。在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随意更换教科书的内容的呈现顺序,一些本该重点教学的内容却一带而过,比如苏教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重点应该放在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有的教师却把重点放在了“为何要引入小数”这个问题上;本应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怎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或两位小数等,有的教师却把引导重点放在了用怎样的分数表示上……这是由于对教科书没有做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以至于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教学难点不能突破。
现状四:不真研究。有的教师平时教学只是简单地浏览一遍教科书,然后看看相应的习题,知道自己要教什么内容就行了,没有真正对教科书进行研究,一旦到了公开课的教学,就会为了取得所谓新奇、独特的效果,而对教科书的例题进行改头换面:有的更换素材,有的更换情境,有的则是全然不用而重新创造……出现了对教科书的编排意图误读误解的现象。
二、教师研究教科书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对教科书研究的思想意识
虽然我们一直倡导要做一名科研型教师,但还有不少教师存在这样的观念: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搞研究是额外负担;教师一旦投入教育科研,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进而影响教学效果,认为搞研究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专家的事,加上他们已经习惯于“拿来主义”,所以就更觉得没有必要对教科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归根结底还是缺乏对教科书研究的思想意识。
(二)缺乏对教科书研究的理论引领
尽管使用教科书的人数很多,但是研究教科书的专业书籍相对还是比较少,以往的师范院校里还有教材教法这样的教科书,但是近些年师范院校有关教材教法的教科书也逐渐减少了,这使得刚从师范院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对于教材的研究和学习的程度较之以往的师范生略有下降的。而专门研究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学者也不是很多,出版的专著虽有但是数量不多,所以在理论层面上,一线教师缺乏对小学数学教科书研究的理论引领。
(三)缺乏对教科书研究的专业精神
虽然一直强调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但是要真正落实“用教材教”这个要求,需要教师有认真钻研教科书的专业精神和一定的专业素养,还有对教科书认真钻研的态度和精神,所以,专业精神不足的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就不会对教科书进行过多的研究。
(四)缺少对教科书研究的方法指导
无论进行什么研究,除了要有乐于研究的精神,还需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科书是进行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开展哪些方面的研究?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方法指导。有的教师就是因为没有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想研究但又不知道从何入手,久而久之,就放弃了研究。
三、研究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策略
(一)加强对教科书专业研究理论的学习
1.学习教科书的相关研究专著
系统的理论学习可以提升研究的水平,拓宽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虽然对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研究专著可能不如其他领域的研究专著多,但是也有热衷于此的专家学者提供了理论上的引领,例如孔凡哲等编著的《教科书研究方法与质量保障研究》、谢利民等编著的《中小学教材比较研究》、孙晓天主编的《数学教育比较与研究》、张奠宙等编著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核心概念的理解与呈现》等。这些有关课程论和教学论的综合书籍,能让教师从中汲取营养,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专业素养。
2.关注研究教科书的最新论文
在中国知网以“小学数学教科书研究”为主题进行搜索,可以搜到172篇相关研究论文,其中博士和硕士论文有77篇,这些论文主要集中在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并且有些研究论文是对于某块领域进行集中研究的,比如上海师范大学的几篇硕士论文就是围绕苏教版和沪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图形与几何”领域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其研究成果值得学习。还有近100篇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各种期刊上,这些研究论文都从不同的视角对小学数学教科书开展了研究,给教师对小学数学教科书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二)学习掌握教科书的研究方法
對教科书可以采取多种研究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采用文献研究法进行教科书研究时,研究者要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通过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全面了解并掌握所研究的问题,发现其内在规律。比较法是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事物或事理之间的共性和差异进行具体、细致的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的对象既可以是同类的事物,也可以是不同类的事物,还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时期的现状。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以及运用范希尔理论的研究方法。华东师范大学的鲍建生建立了数学综合难度模型,这一模型的建立为我国数学教科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之后有不少学者使用此方法对数学教科书的习题进行了研究。
(三)确定教科书的研究内容和路径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研究水平以及使用教科书的经验,确定适当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路径,开展对教科书的深入研究。
1.对一个版本小学数学教科书进行纵向比较研究
对于在一个地区只使用过一个版本教科书的教师来说,因年复一年循环、重复使用一个版本的教科书,所以对这一个版本的教科书开展研究具有非常扎实的基础,这就可以重点对这一个版本的教科书进行深入细致的纵向研究。
(1)对一个版本教科书的前后版次进行比较研究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科书的编写也要与时俱进。因此,一个版本的教科书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也会重新修订,做到推陈出新。比如以数学教学大纲作为纲领性文件指导编写的教科书和以数学课程标准作为纲领性文件指导编写的教科书就有差异,即便是以数学课程标准作为纲领性文件指导编写,不同时期出版的教科书也是不一样的。为此,教师就可以对一个版本的教科书进行长线比较,即把多个版次的教科书进行比较,也可以对一个版本的教科书进行短线比较,即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或者几个版次时间比较接近的小学数学教科书进行比较。通过对一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了解其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以及主要内容,深入了解其体系特色。
(2)对一个版本教科书同一版次进行整体研究
从教科书研究层面来说,教师应整体研究教科书,也就是对同一个版本教科书的同一版次,也就是一套教科书进行整体研究。开展教科书的整体研究,有助于教师掌握整体知识体系,清楚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有助于教师把握好教学重点,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整理和建构知识网,还有助于教师把握需要理解和掌握的一些重要方法和思想。如学生在一年级学习的一位数加一位数就蕴含了加法交换律的内容,到学习加法交换律的时候,学生可以尝试用字母表示数来表示运算律,一直到用字母表示数,这些编排都是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知识准备。因此,教师在进行研究时,可以就一个领域的内容进行系统研究,也可以具体就一个领域的一个知识板块进行系统研究;可以从大范围到小范围开展研究,也可以开展知识点之间的交叉研究,从而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网。
(3)对一个版本教科书进行单元研究
教科书的编排基本采取单元板块组合的编排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对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进行组块编排。由于一个单元基本是一个领域的相对集中的内容,其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这就为教师进行教科书的研究提供了小容量、短线研究的可能。教师可以研究一个单元的内容前后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学习方法上能否迁移,也可以研究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还可以研究练习的设计情况,等等。
(4)对一个版本教科书进行课时研究
课时内容是教科书最小的编排单位,对一个课时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微观研究:该课时内容的认知基础是什么?该课时内容在整个单元中有着怎样的作用和地位?该课时内容在整个教科书中有着怎样的作用和地位?该课时内容蕴含着怎样的数学思想方法?
2.对多个版本教科书进行横向比较研究
(1)对多个版本教科书的整体编排进行比较研究
我国不同省市当前使用的小学数学教科书有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西南师大版、青岛版、沪教版等多个版本,前几个版本教科书是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而沪教版是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编写的,课程标准本身就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教科书横向比较研究空间很大。即便都是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教科书,因为不同的编写组对教材内容的整体编排、内容呈现的先后顺序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在例题的表征方式和习题的数量上自然也有着很大的比较研究的空间。
(2)对多个版本教科书进行分领域比较研究
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编写的教科书,其内容主要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个板块,如果对两个或多个版本的教科书进行比较研究,内容就过于庞大,对此,可以先从其中一个板块入手进行比较研究,比如只对两个或者多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数与代数”领域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内容的编排顺序、编排特点,从中发现规律,找出异同,在比较研究中增强解读教科书的能力。
(3)对多个版本教科书进行一个知识板块的比较研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四个领域中的学习内容也进行了细化,如“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等等。“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等等。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知识板块进行比较研究,范围小的比较容易开展研究工作。如笔者曾经对苏教版与人教版教科书的分数、三角形、式与方程等内容进行过比较研究,对苏教版、人教版和沪教版三个版本教科书的周长和面积相关内容进行过研究,因为研究的着力点小,研究工作很好开展。
(4)对多个版本教科书进行课时比较研究
教师对多个版本教科书进行比较研究最容易着手的就是一个课时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对一个课时内容的比较研究:如例题的呈现方式,例题的情境创设,问题的数量,例题倡导的学习方式,习题的数量,等等。通过比较、研究和解讀多个版本教科书一个课时内容编排的优点以及不足,进而优化教学设计。
3.开展对我国和其他国家、地区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已经看见世界,世界也将看见我们。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国际化研究的视角,一线教师可以比较研究我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小学数学教科书,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国家的教科书的异同点,借鉴他们对一些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为数学教学服务。还可以研究台湾、香港等地区的教科书,拓宽教科书研究的视野,提升对教科书的解读和应用能力。
对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研究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只有从各个方向和视角开展教科书研究工作,才能做到既全面而又有指导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金城梁.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