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药学服务的高职药学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2019-10-09林大专孙莹王丹丹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林大专 孙莹 王丹丹

[摘要]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药学教育培养出来的药学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是药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文以作者所在学校开设的面向药学服务的高职药学专业为试点,在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优化、师资培养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进一步对高职高专药学教育和面向基层医疗药学服务的高职药学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经验和效果进行总结。

[关键词] 药学服务型人才;高职药学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R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7(c)-0119-02

随着国家醫疗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医药科技的进步和医药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人们对医药卫生保健和用药安全的需求不断增加,药学技术人员向社会公众提供符合伦理和执业标准的药学服务是药学技术人员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1],实施全程化、立体化的药学服务是广大药学技术人员的神圣使命和共同责任。随着《“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的实施,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和社会药店岗位对药学服务型人才需求量较大。在国家出台“药品零加成”“两票制”和“发展大健康产业”等一系列政策的背景下,培养药学服务的技能型人才是药学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以该校2018级药学专业为试点,进行教学改革,实施面向药学服务高职药学人才的培养研究与实践。

1  面向药学服务高职药学人才培养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药学高等教育虽然进行了较大改革,但大多仍未脱离以化学为主的传统药学教育模式。长期以来沿袭化学—药学教育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注重以化学、药物制剂、药物分析课程为主,为生产、检验、营销等岗位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与现代药学服务的发展脱轨,忽视了科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忽视药学技术人员所需的职业能力训练,与医学教育处于分离状态,缺乏学科间的相互融合[2-3]。在该种传统药学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药学人才,他不是药学服务者,只能是药品供应者,与目前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造成药学工作者在工作岗位中真正面对患者提供有效地药学服务时困难重重[4]。显然,以前的单纯的学术型药学教育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药学服务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因此,探索新形势下以培养药学服务技能为核心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迫在眉睫[5]。

2  面向药学服务高职药学人才培养的实施

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般结构,从社会对“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技能型人才需求出发开展各项改革,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2.1  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从学生毕业的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出发,依托该校药学专业悠久办学历史所形成的良好社会影响力,与医院、社会药店等单位进行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实施“2+0.5+0.5”(学校+医院+药店)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2.2  优化基于药学服务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

为了较好地满足高职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以社会药店、医院的药学服务岗位及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岗位核心能力,重新构建和优化符合“药学服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与企业医院联合开展职业化课程内容的改革,共同开发《药物治疗学基础与合理用药指导》《实用医学基础》《药用基础化学》《天然药物学》《药学服务与沟通礼仪》等系列“药学服务”改革课程,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3  校企院协同建设胜任药学服务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药学服务教育对师资水平要求非常高,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药学专业知识,还需具备一定临床疾病知识与实践经验,与医院、企业合作,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行业进修或挂职锻炼和聘请医院行业专家来该校授课等方式,共建专兼结合优秀教学团队。

2.4  编写符合药学服务岗位需求的特色教材

根据基层药学服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药学专业教师与合作医院、企业的行业专家共同编写《药学服务基础》《天然药物学》《实用医学基础》《药用基础化学》《药用高等数学》《药物分析》《药物治疗学基础与合理用药指导》《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等系列符合药学服务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特色教材,既满足了人才培养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校企院合作教学内容创新的大胆尝试。

2.5  整合条件加强药学服务实训基地建设

整合优化了现有实训条件,按照基层药学服务岗位工作流程,与吉林大药房联合在校内建设了“吉林大药房模拟药店”,为学生药学服务实训技能的培养提供真实情境。同时为了满足学生药学服务实践教学的见习和顶岗实习要求,积极开展校企院深度合作,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3  面向药学服务的高职药学人才培养的教改成效

3.1  转变了传统药学教育观念

在以往传统的药学教育中,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围绕着药物为中心进行,而不是围绕着人和患者的需求为中心开展各种药物实践教育活动的。此外,在传统的药学教育模式中,是以药品为中心展开各种医药类知识技能型教育传授,注重的是单纯的医药知识与技能教育,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对患者药学服务意识的培养教育工作更加不够[6]。在开展药学服务的高职药学人才培养时,教师们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目标进行药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临床知识、人际沟通、合理安全用药等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转变了以往传统的药学教育思想。

3.2  建立了面向药学服务的课程体系,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2+0.5+0.5”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围绕基层医疗单位和社会药房药学服务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着重开发了“药学服务”相关课程,如《药物治疗学基础与合理用药指导》《药学服务基础》等,整合缩减了化学课程比例,新增了医学类和人文素养方面的实用性课程如《临床疾病概要》《中医药学基础》和《药学服务沟通与礼仪》等,对学生药学服务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打下坚实基础,构建了面向药学服务的专业课程体系。

实施中选择有实力强,愿意与深度合作的医院、药店将传统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1”分为“0.5+0.5”,即0.5年在医院顶岗实习,然后再用0.5年到社会药店进行顶岗实习,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参与合作单位的专家和带教师全程参与到药学服务人才得培养中,实现了校企(院)“双主体”育人机制,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3.3  编写了符合药学服务岗位人才培养的特色教材

面向药学服务的高职药学人才培养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所实施的药学服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传统的药学专业教育有较大不同,现有的教材都不太合适。故根据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从药学服务典型工作岗位出发,与合作企业、医院的专家门编写了《天然药物学》《药用高等数学》《药物治疗学基础与合理用药指导》《药学服务沟通与礼仪》等10本符合药学服务岗位人才培养的系列特色教材。该套教材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方式编写教学内容,教材编写过程中各部分内容的选取、安排,注重与药学服务实际岗位相结合,与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相对接,强调知识的适用性和先进性,为学生今后的实习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也正在积极和相关出版社沟通,争取能公开出版该套教材,进而能对其他院校相关课程的教学及行业同类人员的培训将起到很好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4  小结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社区卫生医院和服务中心对药学服务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加大,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药产业结构调整,新的健康服务行业需要越来越多的药学服务型人才,而这些领域工作岗位需要的药学服务型人才恰恰是以专科学历为起点的技能型高职药学人才。因此研究探索面向药学服务的高职药学人才教育模式,及早培养出具有较高药学服务技能的高职药学人才,这是每一个高职药学教育工作者的全新使命。

[参考文献]

[1]  秦红兵,熊存全,蒋立英,等.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育培养社区药学服务人才的探索[J].中国药房,2016,27(15):2156-2158.

[2]  侯飞燕,李菁,刘冰.面向基层医疗药学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3):5-6.

[3]  陈国忠,蒋立英,于广华,等.面向社区需要的药学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86-88.

[4]  于广华,常唐喜,吴争鸣.面向药学服务的药学高职人才培养[J].药学教育,2008,24(2):1-3.

[5]  曾慧.以培养药学服务技能为核心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探索[J].衛生职业教育,2018,36(24):55-56.

[6]  吴春福.关于药学服务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药学教育,2004,20(2):1-2.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