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19-10-09章荣叶陈周蜜娟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步态

章荣,叶陈,周蜜娟

(1.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2.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疾病,患者经治疗后常伴有偏瘫、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异常步态是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患者运动神经元受到损害,导致运动控制障碍及感觉障碍等,主要表现为步行过程中出现足下垂、尖足内翻、步幅减小、步速缓慢和步行不对称等步态,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运动能力[1]。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利用仪器将肌肉活动产生的肌电信号实时地转换成视听信号反馈给患者、协助患者调节自身运动的辅助康复治疗方法,能促进患者神经、运动功能的改善和恢复,改善患者的行走步态[2]。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是临床康复的难题,对于脑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临床主张进行积极的康复干预,以缓解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关于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临床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选择100例脑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干预,评估对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行走步态的改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脑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纳入标准: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3],经CT、磁共振等影像学确诊,患侧下肢Brunnstrom分级的Ⅲ级及以上者。排除病例:严重外伤者;意识障碍者;发病前有行动困难者;存在严重足内翻、下垂者,踝关节痉挛强直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和指标

1.2.1 治疗方法 (1)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训练恢复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改善脑部循环,预防脑水肿、感染、压疮、血栓等并发症,给予运动疗法等常规训练。(2)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患者取卧位,应用肌电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仪(比利时Gymna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仪Myo 200),将电极片放置在患肢皮肤上,表面电极与生物刺激反馈仪相连接,肌肉运动产生的肌电信号在显示屏上会呈现出明显的曲线。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患者根据显示屏上肌电信号变化,尽最大努力做出指定动作。同时收集动作时的最高肌电信号,作为下一次的基线,鼓励患者不断尝试突破,直至不能超过基线时作为1次治疗[4],2个月为1个疗程。

1.2.2 观察指标 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评估,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0~42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Fugl-Meyer量表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0~34 分,评分越高,下肢运动功能改善越显著;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肢体痉挛状态,0~16分,分数越高,痉挛状态越严重;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平衡能力,0~46分,分数越高,平衡能力越好[5-6];计时起立-走测试(TUG)(可使用患者日常需要的辅具,从椅子上站立、行走3 m,回坐到椅子所需总时间);评估步态变化,主要包括步长、步宽、步频,步行速度应用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进行评定。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HISS、Fugl-Meyer和CSI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HISS、Fugl-Meyer和CS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HISS评分和C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HISS、Fugl-Meyer和CSI评分

组别NHISS评分Fugl-Meyer评分CSI评分对照组(n=50) 治疗前17.34±1.0916.85±1.8514.52±1.39 治疗后14.58±0.95*23.51±1.74*11.30±1.08*研究组(n=50) 治疗前17.39±1.1216.69±1.8014.57±1.41 治疗后12.24±0.99*#26.75±1.92*#9.29±1.27*#

*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BS评分和TUG结果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BBS评分和TU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BS评分高于对照组,TU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态变化评估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步长、步宽、步频、MW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步长、步频和MWS均高于对照组,步宽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BS评分和TUG结果比较

*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态变化评估结果比较

*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患者因脑组织局部区域血液供应障碍或出血,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或出血压迫脑部神经,引起神经功能缺失和运动功能障碍等。随着临床诊断抢救水平的提升,患者病死率显著下降,但仍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导致所支配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其中异常步态是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的表现之一[7]。

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康复治疗的理论是通过适当的方式促使患者部分神经元在适宜的条件下再生,改善其功能[8]。目前,临床对于脑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常采用西药维持治疗和康复治疗,但是对步态、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不甚满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NHISS评分和C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将肌电刺激产生的微弱信号,用现代电子仪器予以记录、扩大转换为视听信号,并把这些讯号反馈给大脑,受试者根据反馈信号来自主地训练、调节肢体运动幅度。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作为一种新的疗法,利用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技术,患者主动参与训练以有效刺激大脑中枢,反复训练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大脑皮质形成相应兴奋灶,重塑神经通路,也能够使脑卒中后未受损的神经细胞重新建立并发展新的神经网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逐渐恢复对应肢体运动的控制[9-10]。

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TUG、步长、步宽、步频和MWS与对照组比较,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提示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和异常步态。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够使患者根据实时反馈投射到电脑仪器显示屏上的指标,直观地看到自己训练的效果,增强患者信心,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能够及时了解到主动运动对肌肉的影响,对运动进行指导或改正,并通过自主调节,可主动控制肌肉组织生物电活动,更好地指导患者完成自我主动训练,提高训练效果,增强肌群力量、运动协调能力,促进患者瘫痪肢体肌力的恢复[11]。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可动态调整阈值,是一种渐进式的康复训练模式,反复尝试将信号传导至肌肉神经通路,扩大肌电信号曲线的增幅,在不断的尝试调节过程中会刺激神经传导通路和突触,促进神经元间的重新串联和神经再塑,提高神经系统对肢体运动功能的支配作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促进正常步态的建立[12-13]。

综上,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平衡状态,患者行走步态得到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肌电生物反馈步态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基于Kinect的学步期幼儿自然步态提取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步态研究及其在踝关节不稳中的应用进展
女生穿运动鞋与高跟鞋步行腰背肌电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