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福建大地,办好人民满意的艺术职业教育
2019-10-08陈晟
陈晟
【摘要】 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提出了许多富有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的思想和方略。本文主要联系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学习,并结合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的办学实践,谈谈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福建大地,办好人民满意的艺术职业教育。
【关键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文化自信;艺术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里,他不仅与福建人民结下了深深的情缘,也为我们树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提出了许多富有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的思想和方略,他倡导的“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等一系列精神和作风,对我们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近来,笔者认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等著作,参加了多期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研讨班。通过学习,笔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为全面、更为深刻、更为系统的了解和掌握,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本文中,笔者主要联系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学习,并结合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的办学实践,谈谈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福建大地,办好人民满意的艺术职业教育。
一、“闽东之光”“福州味”,一笔宝贵的思想和精神财富
在闽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他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的思想与观点,推动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探索与实践,既为福建的文化传承和弘扬注入了时代活力,也为后来者薪火相传、建设文化强省奠定了坚实基础。习近平同志面对宁德当时经济比较落后、闽东人不够自信的状况,领导推出了电视音乐片《山海的交响——闽东抒怀》,倡导弘扬“闽东之光”,激发了闽东人民蓬勃奋进的动力。他还针对当时福州文学、音乐、影视创作等方面发展比较薄弱的现状提出,“各艺术门类都要大力提高艺术生产力”“争取多出力作、佳作、大作、杰作”,要向屡创佳绩的闽剧学习,更多地挖掘福州的历史和现实题材,突出福州的地方特色,形成一种独特的福州风格、福州流派、“福州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习近平同志从推动闽东文化建设到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其“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思想核心是一以贯之的。1990年,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就在《闽东之光——闽东文化建设随想》一文中从战略高度阐述了文化建设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从整个国家来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民族的延续和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我们已经树立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无论是在民族危亡,还是在民族昌盛时期,这种自信心都是我们民族精神中最稳定的成分。正是这种自信心,使中华民族度过了近代史上许多内忧外患的危机,使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有了令人敬佩的今天。通过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不仅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而且提高外界对我们的信心。”[1]23
二、“弘扬地方的传统文化”,一条弯道超车的成功方略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新时代美育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艺术职业教育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如何提高艺术职业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艺术职业教育?如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高职艺术院校,实现“弯道超车”?如何培育高素质的文化艺术人才,服务新福建建设?这是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通过学习研究,我们发现在习近平同志倡导传播“闽东之光”的成功实践中已经给出了答案:“一个地区的文化建设内容很多,有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弘扬地方的传统文化。”[1]23
近年来,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师生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秉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自觉担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和责任,按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总要求,扎根福建大地,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充分发挥福建非遗资源大省优势,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专业建设,探索用福建的“非遗”元素改进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逐步形成了“非遗活态传承、产教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如,将福建民间舞元素融入舞蹈表演专业、將福建传统音乐元素融入音乐表演专业、将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和莆田木雕技艺融入美术专业(漆艺方向、木雕方向)等;引导学生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设计(视传方向)和美术(陶艺方向)等专业的毕业设计中。学校还不断探索“非遗”传承与艺术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以培养“非遗”传承人才为支点,成立古琴艺术研究中心和福建民间舞研究中心等,加强古琴、福建民间舞的科研和创作工作,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起,学校承办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承担了莆田木雕技艺、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建盏烧制技艺、福建剪纸等传承人群培训任务,共计15期,培训860人次。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和研究培训过程中,始终坚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民族传统技艺,提升青年学生和传承人的现代艺术设计理念、文化艺术审美素养,肩负起传承创新福建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
三、“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一则推进艺术教育的办学指南
在新形势下,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如何实现学校发展的新升级、新跨越?在2018年8月30日给中央美术学院周令钊等8位老教授的重要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出殷切期望,也给艺术院校的办学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艺双馨”人才。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狠下功夫;坚持正确办学政治方向,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习近平文艺思想教育研究,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方面、各环节;高度重视思想和价值观的培育,发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切实做强中华文化的根基,培植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种子;“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二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道路,优化学校专业结构,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以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和福建省《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八条措施的通知》等为指导,紧紧抓住全面赶超的战略部署和建设“机制优、产业活、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发展机遇,加强顶层设计,扎根福建大地,主动适应闽台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及文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做优”“做特”音乐表演、舞蹈表演、艺术设计等传统优势专业,对接我省舞台演艺、创意设计、工艺美术、广电传媒、茶产业、服装等产业链,拓展新兴专业;发挥福建戏曲大省优势,探索戏曲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发展模式。
三是扎根时代生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要引导广大师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用高尚的艺术作品引领社会风尚;在艺术人才培养中,要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浸润学生心田;进一步办好高雅艺术进校园、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古琴艺术研究中心)等品牌项目活动,引领学生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
四是牢记初心使命,构建“双师”教师队伍。要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不忘初心、教书育人、对教育事业不懈追求的感人精神,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坚持内培外引并举,加大专业带头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双师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进一步创新专任教师评聘办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学校与文化行业企业的技艺大师、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双向进入”的互聘互培机制;引导高校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人才培养上,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结 语
我们要深刻领会好、秉承好、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留下的宝贵思想、理念、精神和作风,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切实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擦亮马克思主义的底色,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动员广大教职员工认识再深化、思路再提升、举措再抓实,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努力把培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奋力推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