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雨课堂”有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商业伦理观
2019-10-08曲洪刘富丽
曲洪 刘富丽
摘 要 建立正确商业伦理观是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目标之一。智慧教学软件“雨课堂”的便利性、兼容性和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商业伦理观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以“商务英语阅读”课程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充分利用“雨课堂”在移动信息化课堂中发挥技术优势,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商业伦理教育。
关键词 商业伦理观 雨课堂 商务英语阅读 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7.040
Abstract Establishing a correct business ethic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objectives of the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The convenience, compatibility and richness of network resources of intelligent teaching software "Rain Classroom" provide an effective way to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business ethics. Taking "Business English Read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eachers can make full use of "Rain Classroom"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technological advantages in mobile information classes and conduct business ethics education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Keywords Business Ethics; rain classroom; business English reading; the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0 引言
为了证实商业伦理的重要性及其在国内的重视度,笔者使用Google scholar为搜索工具,分别以“中国商业伦理”、“英国商业伦理”、“美国商业伦理”为关键词,以2014至2018年为起始点,进行搜索,得出以下数据:与中国商业伦理相关文献有4910条,与英国商业伦理相关文献有16800条,与美国商业伦理相关文献有65900条。在中国知网上查阅与中国商业伦理相关的文献,结果显示:2014年17篇,2015年22篇,2016年17篇,2017年11篇,2018年3篇,数据表明中国重视商业伦理的程度不足,而且总体呈下降趋势。因此,以高校为基地,在商务类课程中实施商业伦理教育是顺应国际商务发展趋势的。
1 理论基础
课程思政的实施主要基于两种理论:一是根据Herbert Spencer(1861)的课程文化发展理论,课程即“教学内容的有效组织”。课程文化是課程在实践展开和功能实现过程中的文化集合。英国课程论专家Denis Lawton(1983)也提出了课程文化发展的分析概念。[1]二是根据赫尔巴特(1806)提出的有效教学理论。他第一个明确提出这一概念,把道德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统一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并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即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可组成有效教学。
2 商业伦理概念及其重要性
商业伦理被定义为“ business ethics invites us to think about what right and wrong consists of in relation to business activity; about the goodness and badness of specific business situations; about the rights, responsibilities , obligations and duties that ought to govern business relationships. 英国学者Colin Fisher 和 ALan Lovell(2013)曾经说过,人文环境下的商务运作如果没有道德基础是不可能存在的;失信,欺骗等行为将使商业像流沙一样很快不复存在。德国学者Frank Jan de Graaf(2016)在 Behavioral Theory:do professional Assess their Mental Models 一文中从行为理论角度探讨了商业的重要性;19美国学者Mollie Painier-Morland 和荷兰学者RenBos(2011)在其共同的著作Business Ethics and Continental Philosophy 一书中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商务伦理的重要性。
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国际商务的可能性远远大于非商务专业学生。因此有必要在商务英语课程中实施商业伦理教育。在基础课程中贯穿道德教育,正是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扩展。在商务英语阅读课中实施商业伦理道德教育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教学目的。
3 “课程思政”的载体及其对象
根据中国知网统计,早在2003年国家就已经开始提倡“思政教育”。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就要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在高等教育全过程,将高校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共同融入课堂教育环节,使“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价值转化。[2]华东师范大学邱伟光教授(2017)提出:“课程思政”重在建设,教师是关键,教材是基础,资源挖掘是先决条件,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只有充分发动和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才能促进“课程思政”的全面建设和发展。[3]
“雨课堂”以依托微信和PPT为基本模式,向教师及学生提供高效课程学习。“雨課堂”通过PPT实现教学体现功能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课前,向学生推送课件,发布公告,推送课文相关材料链接,包括微课;课中,可将课件同时在手机端播放,播放过程中包含以下几个功能:手稿投屏,发弹幕,随机点名,播放微课,小测试等等课堂活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后通过课堂小结功能得知学生课堂参与度,从数据分析中教师可得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课堂参与情况。其中推送视频链接及相关课文内容链接,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要途径。“雨课堂”的弹幕和投稿功能极大地鼓励了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雨课堂”无形中成为“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手段。而商务英语阅读教材是利用专业课对大学生实施商业伦理教育的最佳选择之一。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德、信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中国价值观,因此,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实施“课程思政”就显得颇为重要。商务英语阅读课内容的广泛性适合培养学生的多种价值取向。
4 利用“雨课堂”的“课程思政”案例
笔者使用的是吴长镛主编的《新编商务英语阅读》第二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共20个单元,分上下两册,每单元有独立主题。其中至少50%的课文可纳入“课程思政”资源类别。如第三册(上册)第六单元的两篇文章介绍了物流相关知识。A篇文章谈到了产品回收利用是如何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第九单元涉及国际支付方式;第十单元课文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法;到第四册(下册)第二单元题目为公共关系;第三单元主要内容为谈判技巧;第八单元关于中国的电子商务等,均可以引入商业伦理教育。现将具体案例操作分析举例如下:
第三册第六单元A篇课文第12段
The seventh factor is the increased public concern for the recycling of products, which is likely to become even importan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is has many interfaces with logistics, namely, packaging and developing return channels for the recycled materials. Consumers demanding that the firms be actively engaged in recycling activities.
结合课文内容,利用相关数据,笔者让学生意识到当前全国最热门的“购物节”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包括废纸箱、胶带的使用毁掉了大面积的森林。根据“互联网+”“思政课程”构建模式理论,笔者通过“雨课堂”在课前向学生推送若干相关视频及相关思考题:
1. What are the eight trends which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
2. How do you think the seventh trend which is public concern for the recycling of products? Would you like to talk about it?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三十年,商务领域一直很重视环境问题。除了公众关注气候的改变,自然资源的破坏,商务人士重视环境问题还有更进一层意义:越来越多的商务行为是跟自然界息息相关的,因此,类似农产品,矿厂企业,石油公司等跟自然紧密相连的公司,将会对自然界造成直接影响。提高商务人士的道德修养应从其学生时代开始。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商务伦理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让学生通过对第六单元A篇课文第三段的预习,相关文本材料的查看以及视频的观看,让其讨论相关物流给环保带来的危害。其次,以小组讨论或者课堂屏幕投稿方式,让表达学生各自观点,从而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商务伦理道德培养。
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学生深感环保的重要性,并纷纷讨论自己原来做的如何不好,今后该如何改进。还有同学提出该如何利用快递包装更环保。本课文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加强了商业理论修养这一学习过程充分实现了课程思政。 正是“雨课堂”帮助笔者利用多模态教学方式实施现了阅读课上对学生进行商业伦理道德有效引导。
5 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现实意义
5.1 培养学生良好商业伦理观
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心理趋于成熟、发展变化最大,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全面发展。高校教师在传授相关商务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结合相关课程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下几点是本课程对学生实施商务伦理教育引导的主要方面:
(1)诚信教育:诚信历来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是衡量华夏子孙基本道德品质的天平。诚信在当代中国仍然是公民道德规范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可见诚信对个人,甚至对支撑一个国家发展的至关重要性。对商务人士来说,诚信不仅代表着公司荣誉,也代表着国家尊严。
(2)培养学生责任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现代意识,是在现代法治下形成的民众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作为未来商务人才的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责任公民意思,才不枉费国家及学校对他的培养。
(3)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环保意识是指在个人、组织或政府层面,为大自然和人类福祉而保护自然环境的行为,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商务英语阅读》这套教材紧紧围绕商务经济话题,离不开与保护环境相关话题。作为未来的商务人士,有必要在学生时代加强环保意识。
(4)法律意识,法律对人的约束是强制性的,而道德对人的约束力体现在他律与自律两个方面,其中他律在舆论引导和传统习惯的作用下可以升华为主体的内在自律。
6 结语
减少商业行为负面影响不仅对商业本身很重要,对人类政治,社会的稳定也极其重要。因此,高校教师应利用专业课引导学生德育发展。正如高德毅教授所描述的那样“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4]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一种新尝试,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特色,也具有不同的资源,要达到理想的立德树人效果,还需要在教學内容、教学方法、组织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大批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的二十一世纪,人才市场急需大批具有正确的商务伦理观的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去参与国际商务竞争与合作。在这种形势下,商务英语教学中运用“雨课堂”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适时对学生进行商务伦理观的引导是行之有效的。
课程思政为课程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路径,课程文化理论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文化体系需要课程思政的有效推进。课程思政与我国高校的课程文化建设殊途同归。近年来,课程思政之所以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对其教学本身有效性的构建和发展。课程文化发展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的关联在于二者都成为课程思政的本体依托。因此,实施课程思政既有理论依据,又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洪彬.课程思政: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J].重庆高教研究,2019(01).
[2] 孟庆楠,郑君.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课程转化:价值、目标与路径[J].北华大学学报,2018.5(19):139-142.
[3] 鲁晨琪.网络营销与创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理论探讨,2018(3):100-102.
[4] 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2018.22 (02):9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