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血清IL-17的表达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研究

2019-10-08周培媚付丽新陈涛路永红曾世华韩莉杜建蓉刘萍

关键词:风团荨麻疹细胞因子

周培媚,付丽新,陈涛,路永红,曾世华,韩莉,杜建蓉,刘萍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17)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反复发作的风团伴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上根据有无明确诱因,可分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和慢性可诱导性荨麻疹。其发病机制至今并不明确,研究表明多种细胞因子在CU的发病中发挥了作用。TH17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以分泌白细胞介素(IL)-17为主要特征的CD4+T新亚群。笔者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对52例CSU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IL-17、IL-4、IL-10、干扰素(INF)-γ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其在CSU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52例CSU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男20例,女32例;平均年龄(36.42±8.34)岁,平均病程(19.92±8.38)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CSU诊断标准[1],排除红斑狼疮、天疱疮、皮肌炎、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等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以及其他严重系统疾患者,并在试验前4周内未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3 d内未使用过抗组胺药。对照组30例均来自本院健康体检者,男12例,女18例,本人及家属均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史或过敏史。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均对本次试验知情并同意。

1.2 方法

1.2.1 病史 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

1.2.2 症状评分 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参照文献[2]进行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AS)症状评分。瘙痒程度:0分为无痒感;1分为稍痒,不影响正常生活;2分为有中度瘙痒症状,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3分为有严重瘙痒,影响到日常生活和/或睡眠。24 h内瘙痒持续时间:0分为无瘙痒;1分为瘙痒持续时间<1 h;2分为瘙痒持续时间1~6 h;3分为瘙痒持续时间>6 h。风团大小,以最大风团的直径为度: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直径<1.5 cm;2分为风团直径在1.5~3.0 cm之间;3分为风团直径>3.0 cm。风团数量: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20个/24 h;2分为风团 21~50个/24 h;3分为风团>50个/24 h。

1.2.3 采集各受试者外周血3 mL,收集于干燥的试管中,常温凝固后,2 000 min离心20 min,吸取血清,-20℃保存备用。所有血清标本避免溶血和反复冻融。

1.2.4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 在1.2.3的同时采集受试者静脉血5mL于无抗凝剂采血管中,在常温下孵育30min,以4 000转/min离心10 min,取上清备用。选择前臂屈侧皮肤,分别注射自体血清、组胺(浙江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及生理盐水各0.05 mL,皮丘间距为3~5 cm。30 min后由专人进行结果判断:ASST风团或红晕平均直径与起始平均直径差≥1.5 mm为阳性(若阴性对照在60 min后仍有风团或红晕时,则以ASST与阴性对照风团或红晕平均直径差≥1.5 mm为阳性);在ASST已判定为阳性的基础上再根据ASST与阳性对照组平均直径比值 α 分为(+)到(++++)不同等:0<α<0.5,(+);0.5≤α<1,(++);α=1,(+++);α>1,(++++)。

1.2.5 血清 IL-17、IL-4、IL-10、INF-γ的测定 分别使用 IL-17、IL-4、IL-10、INF-γ ELISA 测定试剂盒(博士德生物公司产品)测定血清中浓度。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症状体征评分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算u值;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SU组UAS评分,轻度:1~5分者11例;中度:6~10分者31例;重度:11~15分者10例。CSU组与健康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经t检验,CSU组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P<0.05);血清 IL-4、IL-10 水平,CSU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 2.95、2.71,P<0.05);血清 IFN-γ 水平,CSU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P<0.05),见表 1。

表1 治疗前2组血清指标的比较pg/mL

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CSU组血清IL-17水平与症状评分正相关(r=0.41,P<0.05),与病程不存在相关性(r=0.10,P>0.05);CSU 组 IL-17水平与IL-4、IL-10、INF-γ 不存在相关性(r分别为 0.13,0.08,0.11,P>0.05),见表 2。

表2 IL-17与 UAS评分、IL-4、IL-10、INF-γ 的相关性

52例CSU患者中ASST阴性者39例,ASST阳性者13例,经t检验,2组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 0.57、1.03,P>0.05);ASST阳性组UAS评分明显高于ASST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8,P<0.05);ASST 阳性组血清 IL-17水平明显高于ASST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5),见表 3。

表3 治疗前ASST阳性组与ASST阴性组比较

3 讨论

CU因其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瘙痒,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其发病机制至今并不完全明确,其中心环节是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炎症介质及合成细胞因子等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研究显示在CU的发病机制中,存在Th1/Th2失衡,Th2优势反应[3-5]。笔者的研究也发现CSU患者血清TH2型细胞因子IL-10、IL-4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TH1型细胞因子IFN-γ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印证了CSU患者存在Th1/Th2细胞亚群失衡,Th2优势反应。

近年来,也有研究指出Th17细胞在CU的发生中也发挥了作用。IL-17是由CD4+T细胞的一个独立亚群Th17细胞产生的,可通过刺激人表皮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诱导IL-8和IL-6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参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6]。笔者的研究发现,CSU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 UAS 评分正相关(P<0.05),说明CSU血清中IL-17表达增加,且与病情正相关,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6-8],IL-17可能成为反映慢性荨麻疹疾病严重程度的一种新的潜在生物标志。与既往研究不同,笔者的研究还发现ASST阳性患者组IL-17水平明显高于ASST阴性患者组(P<0.05),该试验结果是基于UAS评分ASST阳性患者组明显高于ASST阴性组的基础上,这也说明了CSU血清IL-17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笔者的研究发现CSU血清IL-17水平与IL-4、IL-10、INF-γ不存在相关性,说明IL-17参与CSU发病可能并不依赖于Th1、Th2途径。IL-17参与CSU发生发展的具体作用机制并不清楚,也有学者推测是通过MAPK途径和NF-κB途径诱导细胞因子的分泌,趋化白细胞,产生炎症介质,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这有待进一步试验证实。

笔者的研究发现CSU患者外周血血清IL-17高表达,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再次印证了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发展,为慢性荨麻疹的病因病机提供新的思路,同时推测生物制剂的靶向IL-17A信号传导途径可能代表潜在的治疗CSU的替代方法。

猜你喜欢

风团荨麻疹细胞因子
讨厌的荨麻疹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突然来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