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有效阅读任务的设计
2019-10-07赵一庆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运用理论成果,结合阅读教学实践,探索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任务的设计首先要精心选择文本,确定阅读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其次全面解读文本,依据读前导入话题、读中剖析文本、读后整合反馈三个阶段进行,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渗透,促进学生有效阅读;最后适度拓展文本,让学生尝试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巩固落实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最终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教学;教学有效性;文本解读;任务设计
【作者简介】赵一庆,浙江省义乌市绣湖中学教育集团。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看、写等方面的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用过程中,各技能往往不是单独使用的,“听”“读”“看”的理解性技能和“说”“写”的表达性技能可以同时使用。阅读作为语言技能中的一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笔者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探究了如何设计阅读任务才能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初中英语一线教师更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做参考。
一、初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的内涵
教学有效性有三重意蕴: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批判教学的有效性包含教学基础性与教学发展性两个维度。无论教学有效性的三重意蕴,还是教学有效性的两个维度,其核心都是高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阅读教学有效果,即阅读课结束后,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如能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方面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阅读教学有效益,即学生在完成阅读学习后产生的实际效果和利益,如促进学生提升阅读技能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等
二、精心选择文本,是有效阅读的前提
并不是所有阅读材料都适合课堂精读,不当的文本选择会造成时间、人力、物力的浪费,违反了教学有效率原则。因此,在选择阅读文本时,教师要认真分析该文本是否具有可读性,是否有深入解读的潜力,是否能够层层推敲琢磨。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在备课阶段依据2017年英语课程标准强调的六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来明确文本的主题语境、语篇类型、文化知识,以及希望学生培养的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由浅入深地设计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全面解读文本,是有效阅读的关键
阅读教学通常分为读前活动、读中活动和读后活动三个步骤。教师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形成语感,提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获得阅读基本技能。
1.读前活动,导入话题。(1)熟悉的话题。当学生拿到贴近生活的阅读文本时,学生会减少对阅读的恐惧,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为阅读做好心理准备。针对话题熟悉的阅读材料,在设计阅读任务时,可以开展自由对话的读前热身环节,“说”“读”结合。学生对于这个话题自由谈谈自己的想法、经历、感受等,激活图式,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阅读欲望。
(2)陌生的话题。当学生接触一篇陌生的话题的阅读材料,学生会对此产生陌生感,心理上会紧张、不自信,因此,教师如何打破学生和文本的思想壁垒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听”“看”“读”结合,通过视频、歌曲、图片等强烈的视觉、听觉刺激来引起学生对于文本的兴趣和关注。教师还可以进行启发性提问,带领学生接触文本的话题,让学生有一个心理预期。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热身导入阶段设置悬念、进行预测,为下一步學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埋下伏笔、做好铺垫。
2.读中活动,剖析文本。寻读,寻读是快速阅读的另一种形式,通过快速阅读文本,找出特定信息学生在略读文本之后,对于文章已有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采集更有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快速跳过无用信息,仔细阅读关键信息,通过重点信息的找寻,让学生对于文本形成更为细致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置对材料进行排序、识别指代关系、判断正误等任务让学生寻找文本中的关键信息,促进学生对于文本的细节把控,填补略读的漏洞。
精读,精读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挖掘细节信息,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弦外之音,拓展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并引导学生对于研读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进行合理的评价,同时,辅助学生赏析文本的语言特色和写作风格,在精读的任务设计中,教师应设置有难度梯度的问题,形成问题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相对应的问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
3.读后活动,整合反馈。全面解读文本之后,教师已为学生搭建好脚手架,在读后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说”“写”的表达性技能操练,整合、巩固、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阅读反馈,对学生进行多元的形成性评价,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扩展学生的阅读思路,达成教学目标,这是阅读教学有效果的体现。“说”的活动选择有:角色扮演、情景对话、话剧表演、文本复述、好句背诵;“写”的活动选择有:模仿写作、读后续写、改编等。
四、结论与思考
综上所述,为了更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教师应首先精心选择文本,确定阅读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其次全面解读文本,从读前导入话题、读中剖析文本、读后整合反馈三个阶段进行,注重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渗透;最后适度拓展文本,让学生尝试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巩固落实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
核心素养下有效的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摒弃传统阅读教学侧重语法、忽略能力的特点,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四个方面来设计任务。相信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阅读任务中,定能锻炼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