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全育人”视角的高职院校教师思政工作探讨

2019-10-07潘华林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职院校问题

【摘 要】 本文叙述了运用“三全育人”理念开展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优势及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思政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院校教师 “三全育人”机制建设策略:构建统筹协调的思政教育制度以保障全员育人;开设多元化的思政教学课程内容以形成全过程育人;强化教师思政教学的专业化管理以实现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 “三全育人;高职院校;教师;问题;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也发生一系列的革新与变化。当前德育、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思政工作的前进方向,而“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提出,也为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提供相应的工作规范。教师根据“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材,进行德育内容、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健康发展。

一、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理念的概述及其基本特征

1、“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概述

当下高职院校的“三全育人”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内容:

(1)全员育人。全员育人指的是高职院校、学生、家庭、社会等成员,为思想政治育人教育的参与者,每位成员都担负有育人或者被教育的责任,不同成员通过高职院校这一社会组织进行联系。通过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开展思政教育,可以全面、系统推进高职院校的德育建设。

(2)全过程育人。全过程育人贯穿学生从入学至毕业的整个学习流程,包括不同学期、不同科目及课内课外的思想政治教育。专注于思政育人教育的教师,会不定时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念、人文素养等进行考察,对每一学期的思想政治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促使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都能得到思想素养的提高。

(3)全方位育人。全方位育人需要利用学校中的多种教育载体,包括课堂思政教育、优秀学生评比、思政社团建设、校园思政宣传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念、价值观的教学。

2、“三全育人”教育教学理念的基本特征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核心。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为学生,教师在“三全育人”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也要秉持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素质教育,以达到教育部门规定的育人目标。教师将学生作为思政教育的核心,不仅仅要为其提供具有人文氛围的教学环境,还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关注学生现实需要、精神需求等,选择合适的思想政治内容进行教学,以树立全体学生正确的思政理念、责任观念。

(2)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积极性。“三全育人”教学是系统性的教育工程,教师、学生及思想政治管理部门都要加入其中。特别作为思想政治教学主体的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整合多种思想政治资源,并与其它思政教育部门协同合作,从德育、智育和美育等方面开展活动,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稳步进展。

(3)保障思政育人教学的公平性和差异性。“三全育人”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所有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开展的思政育人教学,要充分保障学生受教育的公平性。此外,在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各个阶段,又需要兼顾到不同学生的思想差异,针对学生个性、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等,选择合适的育人内容进行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三全育人”理念开展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优势及重要意义

1、践行国家对高职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习总书记围绕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提出要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课堂及课外学习的整个阶段。所以通过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踐行对高职学生群体的精神文明建设。特别在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形势下,把握社会中多元文化的发展方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念、道德文化素养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端正的核心价值观念。

2、保证高职思政教育开展的时代性与合理性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常常会由于社会思潮、国外思想的影响,而发生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偏差。而开展以“三全育人”理念为主导的思政教育,其根本作用在于改变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增加与时代发展相关联的思想政治内容,从思政指导、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方面着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生活进行关注,了解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偏差、管理难点,并针对性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三全育人”的思政教学,主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进行传达,这可以有效保证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开展的合理性。

3、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综合素养

高职学生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备力量,对于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具有重要的推动力。“三全育人”教育教学机制,不仅能够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而且注重思想政治观念、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近年来,高职院校一方面开展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在校园内进行思想政治宣传、社会实践的教育,尽可能在保证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同时,强化学生思想政治理念的构建,从而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思政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学生思政教学缺乏合理的教育目标

在我国高职院校使用统一教材情况下,教师会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育内容,组织思政育人教学的整体框架。一方面,由于教师对思想政治教材的挖掘较浅,使学生产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枯燥无味的体验;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思政理论或观念的深入分析,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障碍,由此会打击学生思想道德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大多数教师秉持程式化、形式化的教学理念,面对全体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材的讲解,这造成很多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厌倦、懈怠,在思政教育教学方面的效果也比较差。

2、教师对学生思政教学的内容缺乏系统性

现阶段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等,基本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但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学,通常将不同思政教材独立对待,分别讲解各思想政治课本中的教学内容,由此使得思政教育、德育教育缺乏系统性。过于独立化、单一化的思政教育教学,只能传达思政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而无法做到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的塑造,或者达成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技能的提升。所以从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内容来看,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观念、行为意识的教育缺乏系统性,不能完成塑造学生职业素养的目标。

3、教师对学生思政教育缺乏连贯性与专业性

高职院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通常更注重课程理论教学,对学生心理年龄、学习状况等个体性差异缺乏了解,也没有将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进行有效结合,这使得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的专业性大打折扣。虽然学校也聘请相关的思想政治学者,不定时开设思想政治讲座、职业指导会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观念的教学,但由于思政教育形式陈旧,以及教师对思想政治课外教学疏于管理,由此造成思政教育的连贯性非常低。同时部分教师只关注思政教育工作,忽视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在思想政治课程的讲解中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这也导致思政教学的专业性。

四、高职院校教师思政工作的“三全育人”机制建设策略

1、構建统筹协调的思政教育制度以保障全员育人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有完善的思政教育制度予以支持,才能有效推动思政教育的教学育人、监管育人和服务育人。首先应构建党委或行政部门的领导制度,发挥党政部门的领导作用,针对高职院校日常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开展干部管理、课程教材和服务系统等思政教育工作,才能完成党政人员的统一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内容的准确传达。其次,要形成高职领导、思政管理部门与教师之间的联合,通过不同主体分管不同任务,强化思政部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思想政治理念,以此推动思政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应建立思政教育的后勤服务系统,教师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政服务的主体,需根据学习的学习状况、心理特征展开因材施教,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思政教师队伍的育人作用。

2、开设多元化的思政教学课程内容以形成全过程育人

在高职课堂中,运用“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模式,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政治观念和思想道德的教学,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开设多元化的思政教育课程,以满足学生多种思想政治内容学习的需求。第一,要在思政教学中融入爱国理念的教育内容。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国家公民,其应该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荣誉感,这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政治发展历史、院校思政规范的教学。第二,教师应联合思政宣传与教育部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观念的教学,包括核心价值观、知识技能和政治实践等的教育,以促进学生政治理念、职业素养的提升。最后,要展开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道德教育,涵盖道德行为、诚信感恩和文化修养等方面教学内容。因此通过对学生开展以上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教学,可以形成“全过程”的思想育人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强化教师思政教学的专业化管理以实现全方位育人

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是有着多方面教育教学目标的活动。党政工作人员、党员干部、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参与,特别是教师对整个教学流程的专业化管理,决定着思政教育育人工作完成的质量。高职院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从心理健康、思想政治观念和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尽可能保障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首先在学生入学后,教师会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的课程教育,构建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之后在整个教学生涯的规划教育中,教师应对学生开展德育、就业教育,使思政教学、社会实践之间形成良好对接,进而实现全方位的思想政治育人教学。

五、结语

在“三全育人”教育机制指导下,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既要根据思想政治大纲、社会育人需求,进行思政教学内容的组织,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观念、个性特征,增加具有时代性、差异性的学习素材,以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思想与素质的提升。同时高职教师也应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强化学生知识技能、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与服务中去,尽可能使学生得到多层次、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机制初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28).

[2] 温继满,剧凤书.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实践与探索[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3] 刘健,杨惠敬.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体系探索[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2).

[4] 刘胜男,贾晓丹.新时期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实施方案[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3).

【作者简介】

潘华林(1969—)男,壮族,广西都安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高职院校问题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