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CTA中的双低剂量对比剂和最佳单能谱成像分析
2019-10-01吴家伟
吴家伟
【摘要】 目的 分析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的双低剂量对比剂和最佳单能谱成像。方法 62例行颈部双能量CTA患者, 根据注射对比剂剂量不同分成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 各31例。常规剂量组行0.7 ml/kg对比剂, 5.0 ml/s流率;低剂量组行0.5 ml/kg对比剂, 3.0 ml/s流率。主观、客观评价两组图像, 并进行比较。结果 55 keV CT值时, 低剂量组患者主动脉弓、右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强化值分别为(475.4±70.3)、(533.9±90.6)、(536.3±90.2)、(403.6±70.2)、(409.7±70.5)HU, 常规剂量组患者主动脉弓、右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强化值分别为(462.9±80.3)、(528.4±90.2)、(527.8±90.3)、(379.6±60.4)、(394.9±50.6)HU,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主动脉弓层面、颈总动脉分叉层面、大脑中动脉层面的信噪比(SNR) 分别为(76.6±12.5)、(86.9±13.2)、(65.6±12.1), 常规剂量组患者主动脉弓层面、颈总动脉分叉层面、大脑中动脉层面的SNR分别为(82.3±13.9)(94.2±14.5)、(67.4±12.5),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 keV CT值时, 低剂量组患者主动脉弓、右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强化值分别为(383.4±125.3)、(466.2±152.3)、(464.3±152.5)、(387.3±125.3)、(388.3±124.6)HU, 常规剂量组患者主动脉弓、右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强化值分别为(459.7±180.2)、(526.1±190.5)、(526.5±192.3)、(577.3±199.3)、(392.1±132.1)HU, 低剂量组患者主动脉弓、右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强化值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强化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30 ml双源C头颈部双能量血管成像, 通过对最佳单能量在对比剂和重建的(60±5)keV图像方式, 对CT值进行强化, 图像噪声能够和影像诊断的标准相符合, 可以达到实际临床中的要求。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双源CT;头颈部CT血管成像;单能谱成像;造影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3.040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2018年行颈部双能量CTA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27例, 女35例;年龄27~85岁, 平均年龄(52.66±11.4)岁;体重41~84 kg。根据注射对比剂剂量不同将患者分成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 各31例。常规剂量组患者中男13例, 女18例;年龄27~85岁, 平均年龄(53.82±10.87)岁。低剂量组患者中男14例, 女17例;年龄26~83岁, 平均年龄(51.50±10.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在知情情况下签署同意书。
1. 2 方法 双能量扫描组扫描的过程中采用西门子双源CT, 接受检查者呈自然仰卧位, 保持平静的呼吸, 对患者实施检查前确认是否将耳环等金属物品移除, 并对患者进行嘱咐, 在进行扫描时请勿做吞咽动作[1-3]。首先对患者头颈部做定位像, 然后再实施血管成像, 扫描范围主要是从患者颅顶部位开始。实施完成静脉埋置套管针之后, 对比剂的注射方式采用肘前静脉方式注入, 所使用药物为370 mgI/ ml非离子对比剂典比乐, 将100 ml生理盐水在对比剂注射完成后, 采用相同流率注射。常规剂量组行0.7 ml/kg对比剂, 5.0 ml/s流率, 低剂量组行0.5 ml/kg对比剂, 3.0 ml/s流率。通过采取对比剂跟踪技术的方法, 选择舌骨平面处对CT值进行检测。两组其他扫描参数并无区别。将全部的原始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然后实施图像后处理, 重组方法可以选择VR等。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主观、客观评价两组图像。主观评价采用4分法, 选取双盲法, 由经验较丰富的医生完成, 如有分歧可通过双方之间协商将评分意见达成一致, 评分分为 4分、3分、2分。客观评价包括55 keV CT值、60 keV CT值强化值测量数据及信噪比SNR测量结果。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主观评价两组图像 两组患者检查时未发现有不良反应情况, 均能够非常清晰的看到主动脉弓。低剂量组大脑中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为4分26例(83.9%), 3分3例(9.7%),
2分2例(6.5%), MI段未有情况显示;常规剂量组大脑中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为4分20例(64.5%), 3分6例(19.4%), 2分5例(16.1%), MI段情況示;低剂量组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常规剂量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客观评价两组图像
2. 2. 1 两组患者强化值测量数据比较 55 keV CT值时, 低剂量组患者主动脉弓、右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强化值分别为(475.4±70.3)、(533.9±90.6)、(536.3±90.2)、(403.6±70.2)、(409.7±70.5)HU, 常规剂量组患者主动脉弓、右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强化值分别为(462.9±80.3)、(528.4±90.2)、(527.8±90.3)、(379.6±60.4)、(394.9±50.6)HU,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2 两组患者SNR测量结果比较 低剂量组患者主动脉弓层面、颈总动脉分叉层面、大脑中动脉层面的SNR分别为(76.6±12.5)、(86.9±13.2)、(65.6±12.1), 常规剂量组患者主动脉弓层面、颈总动脉分叉层面、大脑中动脉层面的SNR分别为(82.3±13.9)(94.2±14.5)、(67.4±12.5),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3 两组患者强化值测量数据比较 60 keV CT值时, 低剂量组患者主动脉弓、右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强化值分别为(383.4±125.3)、(466.2±152.3)、(464.3±152.5)、(387.3±125.3)、(388.3±
124.6)HU, 常规剂量组患者主动脉弓、右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强化值分别为(459.7±180.2)、(526.1±190.5)、(526.5±192.3)、(577.3±199.3)、(392.1±132.1)HU, 低剂量组患者主动脉弓、右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强化值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强化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可知, 均对患者实施检查, 未发现有不良反应情况, 均能够非常清晰的看到主动脉弓等, 其中大脑中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中低剂量组为4分26例(83.9%), 3分3例(9.7%), 2分2例(6.5%), MI段未有情况显示, 低剂量组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患者的主动脉弓、右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的强化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患者的主动脉弓层面、颈总动脉分叉层面、大脑中动脉层面的SNR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主动脉弓、右侧颈總动脉、左侧颈总动脉的强化值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患者的右侧大脑中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的强化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著(P>0.05), 低剂量组在55 keV重建图像中, 其重建图像在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层面以及主动脉弓层面等, 通过对CT值的强化, 对比噪声并无明显的区别[4-7]。
综上所述, 采用30 ml双源C头颈部双能量血管成像, 通过对最佳单能量在对比剂和重建的(60±5)keV图像方式, 对CT值进行强化, 图像噪声能够和影像诊断的标准相符合, 可以达到实际临床中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帅, 石磊, 郑敏文, 等. 双低剂量对比剂和最佳单能谱成像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医疗设备, 2016, 31(7):9-11.
[2] 巴志霞, 虎玉兰, 黄宝生, 等. 双低剂量在头颈部CTA滤过反投影重组法中的应用.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5, 34(8):1318-1321.
[3] 齐天白, 侯珺琳. 不同重建算法对低剂量头颈部CTA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 中国医学装备, 2017(6):19-22.
[4] 吕仁锋, 于丽华, 庄美俊, 等. 能谱CT双低剂量在头颈联合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初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4, 25(4):
275-277.
[5] 陈安良, 刘爱连, 田士峰, 等. 低浓度对比剂腹部动脉能谱CT成像中最佳单能量的选择. 中华医学杂志, 2014, 94(43):3382-3386.
[6] 邓小林, 谢惠, 屈亚林,等. 能谱CT最佳单能量技术优化头颈部CTA图像质量的研究.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8, 27(6):
719-726.
[7] 牛朋影, 蒋磊, 刘渊,等. 双能量CT不同技术在低剂量对比剂头颈CTA图像优化中的对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7, 33(2):
285-289.
[收稿日期:201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