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19-09-28段志鹏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效果分析临床效果

段志鹏

【摘 要】:目的:现将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病例,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根据电脑随机选取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药物溶栓治疗。将患者治疗前后脑神经功能、血管成功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管成功再通率较高,且患者发生的并发症较少,且患者脑神经功能得到良好改善,其数据结果同对照组数据比较具备明显优势,两组之间数据差异具备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取得了较理想的应用效果,可有效开通闭塞血管,改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动脉内机械取栓;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0-03--01

目前临床针对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常采取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通过治疗可使闭塞的血管得到良好疏通,从而改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为进一步核实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此次研究将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具体情况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分析对象选取的是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医院接收的70例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50-75岁,中位年龄(62.5±3.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0-76岁,中位年龄(63.0±3.6)岁,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入院后均给予两组患者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并要做好调控血压、血糖、脂肪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经股动脉入路置入70cm6F动脉导管鞘,全身肝素化后行血管造影,明确病变血管位置明确后,将指引导管放置在责任血管近端,在微导丝引导下将微导管穿过闭塞血管置于血栓远端正常血管内,顺微导管推送SolitaireAB装置至闭塞血管远端,超过血栓位置后做好固定处理,在血栓远端将SolitaireAB释放,10分钟后收回SolitaireAB以及微导管,同时采取指引负压将血栓抽吸出[2]。

1.3 观察标准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神经功能、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记录对比。脑神经功能评分选取我院自制的评分表,总分值为1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脑神经功能改善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所有数据分析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0.0,计量数据描述用()和t检验;计数数据=n(%)描述及x?检验,当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时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计量数据对比

二组患者治疗前的脑神经功能评分数据经对比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评分数据同对照组的数据相比得到良好改善,两组数据结果具备显著优势,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见表1。

2.2 两组计数数据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最终血管成功再通率分别为97.1%、74.3%,相比觀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有明显优势,同时观察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较少,其结果仅为5.7%,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已达到了22.9%,两组数据结果经对比差异较大已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最高,其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等特征,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动脉夹层导致的动脉闭塞及心源性栓子脱落现象,发病后会导致患者发生运动缺失、感觉缺失、颅神经功能受损、肢体瘫痪以及感觉障碍等症状,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使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严重者可直接造成死亡[3]。据相关研究中表明,对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对于治疗方式是通过Solitaire支架对患者闭塞的血管进行扩张,并将血栓抽吸出。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的闭塞血管得到良好疏通,从而减轻疾病对患者脑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程度,并能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5]。这在本文分析结果中也显示,与采用常规药物溶栓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关数据比较发现,采用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血管成功再通率较高,且患者发生的并发症较少,患者脑神经功能得到良好改善。

分析结果显示,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在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血管成功再通率较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身体恢复速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樊丹丹,屈秋民,高烨.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评估[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3):361-363.

史宗杰,郑素洁,张圣,等.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8,17(2):161-164.

樊丹丹,屈秋民,高烨.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评估[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3):361-363.

李骥,刘国荣,潘晓华.不同部位脑血管机械取栓治疗并发症差异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0):121-123.

李庆伟,闫晓枫,陈冠燃,等.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术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7):73-74.

猜你喜欢

效果分析临床效果
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