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优化的结构布张弛的节奏

2019-09-24李朝晖甘小生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面额新知圆柱

李朝晖 甘小生

在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数学素养为目标,不仅要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的有效生成,还需要调整教学节奏,增强感染力,让学生在和谐优美的节奏中愉悦主动地学习。

一、解读研析,犹抱琵琶半遮面

一节高效的数学课应该主次分明、重點突出、难点突破,按一定的节奏,体现教学意图。教学节奏是一种律动,而书本上的数学知识是“教条”的,要使其“灵动”起来,有必要赋予枯燥的数学知识以动感。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读文本、分析学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既突出重点,又层次分明,形成教学节奏。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认识小面额人民币》,教材将人民币的认识分为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和大面额人民币的认识两个层次进行编排。第一节课认识小面额人民币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认识人民币,但是对人民币的认知不完整,没有形成系统,仅仅知道购物、消费的时候会用到钱,对于正确认识人民币以及单位间的转换并不清楚。因此,本节课重难点应是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层次和时间分配,即教学节奏:先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充分利用学具人民币识别小面额人民币;再让学生尝试对这些小面额人民币进行分类,在汇报交流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接下来,教师再创设“换钱游戏”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

二、创设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

创设具有数学韵味的情境,教师应从丰富感知、启迪探究、引导联想、激发兴趣的角度设计情境,使学生凭借已有的认知经验,去同化和索引新知识,建立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地学习新知识,使整节课教学进行得和谐自然。

教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不同形状的角,简单明了地突出角的本质特征。具体而言,就是先呈现学生非常熟悉的物品或图形,如三角尺、剪刀、钟面等,引导学生从中抽象出角的图形,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构成的,角的开口方向可以是任意的。在此基础上,了解角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是静态的,像三角尺上的角;二是动态的,像剪刀、钟面上构成的角。

这样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为接下来探究角的特征做好了铺垫。

三、学习新知,嘈嘈切切错杂弹

探究新知是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新知环节常采用的教学策略有问题引导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实验观察、操作体验、教师阐释介绍、学生答问讨论、评价与反思、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等。教师应根据学习动态灵活布局,精心组织,做到步骤紧密、节奏合理、重点突出、时间分配合适。

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表面积》时,新知学习环节可这样设计:1.问题讨论,初识圆柱表面积。先让学生说一说圆柱的特征,再提出问题“圆柱的表面积是哪些面积的和?怎么计算?”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得出:圆柱的表面积包含一个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2.动手操作,感知侧面积计算方法。先让学生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能是什么形状?接着,利用学具并结合课件动态演示,先将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再观察、讨论:①这个长方形和圆柱有哪些关联?如果用这个长方形把圆柱重新包起来,你会发现什么?②你能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吗?学生交流后汇报: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由此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3.深入探讨,理解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想一想,计算圆柱的表面积需要找出哪几个量?分步骤计算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一个环节都要放慢节奏,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体验感知。在动手操作、问题讨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有疑难之处,教师要适时给予正确指导;讲述重难点时,语速要慢,音量要高,适当重复、强调关键词语,从而调控课堂教学节奏,让师生思路与教学内容合拍共振。

四、应用新知,此时无声胜有声

教师犹如乐队指挥官,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像一首节奏和谐、旋律优美的乐曲。探究新知环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生就掌握了新知识,要想让学生将新知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还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慢节奏探究体验的新知学习环节之后,教师需要适当安排快节奏的应用练习。练习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多样性,在节拍上,基础性练习与变式拓展性练习相比,基础性练习节奏相对快一些。

教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表面积》时,可设计以下练习题:

1.填一填:沿圆柱体的高剪开,侧面展开后会得到一个(    )形,长=圆柱的(    ),宽=圆柱的(???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    )×(    )。

2.解决问题:①一个圆柱,它的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10分米,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②用铁皮做一节圆柱形烟囱,烟囱长为200厘米,烟囱的半径为20厘米,求制作这样一节烟囱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整个习题,从算理、算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三个层次出发,由易到难,虽然题量不大,但涵盖了本节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教学时,前两个层次的练习时间分配要短一点、节奏快一点;第三个层次的练习,节奏稍慢一点,让学生在实际圆柱形物体的应用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知道要根据具体情况计算圆柱各部分的面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计算烟囱所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五、课堂小结,曲终收拨当心画

全课总结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一堂课好比一首乐曲,小结就像曲终时留下的余音绕梁。课堂教学常用的结课策略有思维导图突重点、画龙点睛激兴趣、情感价值蕴思想、巧设悬念留伏笔、感悟方法建模型、孕伏延伸促发展。结课一般要归纳与回顾本节课所学要点,使知识脉络更清晰。这个过程时间短,节奏要稍快,要让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

(作者单位:武汉市黄陂区长轩岭街道长岭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

猜你喜欢

面额新知圆柱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分析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