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别化学情分析:深度学习的前提

2019-09-24陈华黄建初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单上移山愚公

陈华 黄建初

学情分析是教学前对影响学习效果的学生信息的考察和判断,包括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现有的认知能力等,是教学目标设定和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之一。为真正调动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兴趣,教师应以个别化的学情分析为前提,引导学生由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笔者将以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教学为例,谈谈如何通过学情分析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一、预习单是了解学生真实认知与认知冲突的重要方法

执教《愚公移山》之前,笔者一直在思考教学探究的问题到底应该由谁来提出。“来自学生的问题往往是真问题(语出原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 点醒了我。笔者通过与部分学生闲聊,大致了解到学生对愚公的“移山”举动印象颇为深刻,于是围绕“移山”二字设计了预习单。

1.愚公决心移山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如何看待“移山”这一行为?请在下面横线处写下理由。

移山之举真可谓(       )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疑问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忙解决,请写下来(至少写两点)。

(1)

(2)

(3)      预习单交上来后,笔者发现学生在答第一、第二题时,能够顺利完成。特别是第一题,全班学生都知道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两山挡住去路,出入有困难所致。第二题,学生的回答则是各有各的道理,观点也不同。笔者对收到的预习单做了统计,发现第二题中认为“移山真好”的有6人,认为“移山是壮举”的有4人,认为“移山很难”的有4人,认为“移山荒谬”的有5人,认为“移山很厉害”的有1人,认为“移山真是迫不得已”的有1人。学生的观点虽然不一致,但有18名学生都认识到“移山是十分困难的”。学生对移山之难的认识有深有浅,有的学生说得颇有道理,有的学生则没有充分挖掘文章中的词句,深化认识。文章中表现移山难的词句很多,学生各有各的见解。因此“移山难在哪里”这一问题是可以成为课堂中的基础性问题的。

笔者在预习单的最后部分留下了开放式提问,即让学生预习课文后,把不懂的问题写在预习单上。学生经过思考,提出很多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此时,执教教师需要做的是把搜集的问题作统计,关注那些重复出现的问题,寻找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把教学导向深处的问题。拿《愚公移山》这节课来说,笔者统计的结果是全班22人提出了98个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学生反复提及的——“愚公为什么会选择移山,而不选择搬家呢?”至此,“愚公为什么非要移山”的冲刺挑战性问题,从学生的预习单中略加推敲就已经形成。

二、建立在预习单基础上的学习单,使深度学习有章可循

以往教师做学情分析,把整班学生看作一个抽象的“人”,个别化的学情分析没有得到体现。现在,笔者依据预习单,整合学生个性化的认知需求,设计学习单。一般情况下,笔者习惯在学习单上设计两个问题:前一个是基础性问题,后一个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挑战性问题。这两个问题其实都来自学生,笔者只是做了筛选。《愚公移山》课堂学习单上,笔者设计的这两个问题分别是:①很多同学认为移山是很难的事情。你觉得“移山”到底难在哪些方面呢?(尝试独立完成,写下具体难处并在书上进行圈画,5分钟时间。)②既然这么难,为什么不采取其他的措施,而非要移山呢?愚公是不是很愚蠢啊?(团队共同完成,要以文章内容为依据,组内可以求同存异。如果有不同观点,请在发言时结合文章各自说明。)

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已经想到移山难的问题,并或多或少从文章中挖掘到了依据,教师需要给他们一些时间思考与寻找,讓他们在交流与倾听中修正或完善自己的想法。第二个问题需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笔者尝试把预习单中各位学生提出的问题适时地穿插其中,效果很不错。在看到学生没有发现智叟给愚公的讽刺是一种阻力,没有发现移山工具十分简陋的时候,笔者有意将学生在预习单中提出的疑惑读了出来:“很多人同意愚公的做法,为什么偏偏智叟不同意呢?”“为何不让那位小孩子好好学习,而是让他移山,只有让他好好读书,才能发明更棒的移山工具,这不是更棒吗?”正如笔者所预料的那样,在一系列同伴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意识到移山之难不仅体现在年纪大、山高等原因,还有他人的阻力与工具简陋的原因。

纵观预习单中学生的质疑,其中“愚公为什么会选择移山,而不选择搬家呢?”的质疑显然属于高阶思维。这样的问题往往适合学生间协同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句,证明应该“搬家”而非“移山”,也有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句,证明作者写愚公移山是想借此事来赞颂愚公的精神。

笔者认为,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理应成为深度学习的必要前提,而教师花功夫设计预习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肯定学生的发现,会使教学务实有效;关注学生的困惑,从诸多的困惑中选取一个或数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要问题,能促使学生在对话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作者单位:陈华,上海市东海学校;黄建初,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责任编辑  孙爱蓉

猜你喜欢

单上移山愚公
现代愚公
自己填血型
《移山》『人定胜天』的大无畏精神
听力正常
验血
移山
谁更应当“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