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听与凝视:川滇边界纳人的族群认同与文化传统

2019-09-24许多多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东巴文化

许多多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新加坡 119275)

川滇边境的纳人,史称“麽些”,新中国成立后在民族识别中分别划入纳西族与蒙古族。其本土宗教东巴教,在东部支系方言中称为“达巴教”。“东巴”、“达巴”是其民族语言中“祭司”的意思。东巴、达巴是纳人的智者、精神领袖。他们负责主持纳人传统仪式,并在日常生活(包括婚丧嫁娶、渔猎禳祭等)中为族人给予指导。

根据东巴经《占卜起源的故事》(又译作《白蝙蝠取经记》)的讲述,东巴的经书授自灵山顶上的婆孜萨美女神。相传,人类派出白蝙蝠到灵山顶上向神仙取经,求取解除病痛的经文、驱散鬼怪的经文、以及招待客人的礼仪。[1](2)

在白蝙蝠取回的经书中,一个重要的门类为占卜术。现存达巴与东巴的历书中,有一种以二十八宿为载体,测算日期吉凶、以就相关活动择取吉日的历书。相当于汉族文献中的“日书”。并且,历书是达巴文化中目前发现的唯一有文字记载的文献。达巴,则是纳人族群中掌握这种文字的群体。

了解和研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查阅民族传世文献、后世学者研究著述之外,口述史访谈也是一条重要途径。在达巴祭司的口述史中,传承至今的岁时节庆、民俗传统、宗教仪式、神灵体系、口头传统(神话故事)无不表述着纳人的历史与现实,这些文化传统不仅仅是“无夫无父”“走婚”“母系家庭”等文化标签所能代替的。

一、田野调查点概况

笔者于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间,多次走访川滇边境的纳人村落,探访达巴祭司,请教民族历史文化、风俗节庆、以及象形文字历书的解读。本文整理其间所搜集纳人过去之传说和现今之习俗、达巴文化之传承和现状,以资研究。涉及村落包括:四川省木里县屋脚乡屋脚村、利家嘴村,盐源县前所乡前所村,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温泉行政村瓦拉壁自然村。①

表1.调查地点及对象信息著录

二、族群认同与历史根基

四川境内的纳人被划归为“蒙族”。简单说来,过去的“麽些”在新中国的地理区划中,四川境内称为“蒙族”,云南境内称为“纳西”。

“蒙族”在汉文化语境下容易与“蒙古族”相联系。这从民族语言的角度,却可能是个误会——“蒙族”实为当地民族语自称的音译。③一些“蒙族”人对此有清楚的意识。如盐源县前所中村的何鲁左达巴在访谈中说:“蒙古族的话我们这一般听不懂。”

木里境内的“蒙族”则倾向于认为自己是蒙古族。这也是周边纳人村落的共识。在与前所村刘高左达巴的访问中,杨金学支书担任翻译。杨金学支书解释当地各族群名称时说道:

“小西番在那边是普米,这边是藏族。(纳西)这边叫蒙族,云南那边叫摩梭。屋脚那边挂成吉思汗的像,这边不挂。”

用通俗的汉话来说,意即:藏族在川滇一带统称为“西番”,西藏境内被称为“藏族”,云南境内被识别为“普米族”。纳西族的东部支系在四川境内称为“蒙族”,云南境内称为“摩梭”。屋脚乡的“蒙族”在家中供奉成吉思汗的画像。

瓦拉壁村的阿窝达巴对于本族族称的解释为“纳”,木里境内划归入蒙古族,丽江境内划归入纳西族,“纳西”一支的自称名中,“西”意为“人”,因此“纳西”也是“纳人”的意思:

屋脚村的阿窝·偏初达巴曾讲述本族的来源是蒙古士兵征战木里时四散的后裔。如今村中传统房舍的堂屋设立两道门亦是战时遗俗。

阿窝·偏初达巴:我们从内蒙古那边过来。成吉思汗征战时,士兵散了,就在这里留下了。东巴、达巴那些神人的传说是自己编造出来的。过年、死人时用糌粑挼饭坨“哈士”[χɑ˧ʂɨ˩]。成吉思汗打仗时被包围了,就把求救的信放在饭坨里送出去。所以现在还要做这个。蒙族家有两道门,原先是没有的。打仗时被包围,有办法的就开一个后门,逃走。所以现在家家户户都安两道门。

若是追溯至人类的来源,阿窝·偏初达巴则简述了东巴与达巴经典中记载的洪水及创世神话。关于东巴与达巴经典中洪水及创世神话的细节可参见《麽些经典译注九种·麽些族的洪水故事》,[2](21-88)《摩梭达巴文化·子土从土(创世纪)》。[3](189-230)

来自瓦拉壁村的阿窝达巴还讲述了一个更为久远的关于纳人不同支系的传说。依据迁徙时用来标记线路的材料,纳人的祖先分为立石为标的、结绳记事的、树木牌记路的三个支系。这段历史后来发展到洪水故事的时代,再延伸到人类始祖寻觅妻子的神话。

阿窝达巴:是的。支系很多,原先主要有三个:“瓦日鲁纳子”意为“指路时用石头的”;“次日孜瓦大”([tsʰe˧ɻɨ˧zɯ˧ŋwʌ˩ɖwʌ˧]),意为“指路时拴草绳的”;“洪日司帕久”意为“指路时片木片的”。用石头的有点笨,天天抱着石头。另外两个聪明,用轻的材料。但火灾之后,拴草绳和片木片的被烧掉了,路线就有些绕。

后来有了两个男人,但只能剩下一个。于是将犁地时候的两条牛,杀掉,两个人一个用粗针细线把自己缝里面,一个用细针粗线把自己缝里面。之后洪水滔天,粗针细线的那个淹死了,只剩下一个男人,就是措直鲁依若地球上没人了,他很难过。水退之后,来了七个月亮,九个太阳。有人把九个太阳射了。他找不到妻子,去找阿巴睹,那是天河地的神。阿巴睹告诉他有一种树,叫“刷日”让他埋在沙里九年,但他九天就去了。阿巴睹又告诉他一种树,让他埋七年,但他七天就去了。结果生不出孩子,生出很多动物。他后来到天上找妻子。没找到眉毛竖的,找了眉毛横的。以前摩梭人交通不便,就跟这个妻子在井里生孩子,孩子长大成丁了。请客吃饭。天神女儿他们七姊妹发现少了一个,找来了,要杀掉这个女儿。措直鲁依若骗他们说,我们住的地方,养的牛羊,产的金银,但没有带来。横眉毛的妻子的父母说要考察他的能力。让他在很冷的地方捕鱼,让他很累的时候上山打猎,让他砍山烧树,让他去喝虎奶。最后一项他觉得难。横眉毛教她九天九夜大雪之后,去把小虎杀掉,然后喝虎奶。

三、民俗文化与口头传统

(一)岁时节庆

屋脚村的阿窝达巴在提及自己民族时,习惯用汉话“蒙族”一词。下面这一段关于纳西东部支系一年之间重大节庆的讲解,转录自2012年5月对他的访问。

阿窝·偏初达巴:川滇边境蒙族人的历法跟汉族的阴历一样。过年前有个小过年,叫“子扎”农历十一月十二日。这天要送山菩萨,送祖先。请客。

三月时候有清明节,要算日子来决定。布谷鸟开始叫的时候就可以算日子了。一般在家里做法事,敬祖先神。另外还有水井的节日。天上住的水井菩萨有三个。也要算日子选择三月的一个日子。水井神到处都住,在山上、水里、井里、花里等地方。三月的时候花都开了,天上、地下、水里、山上的水井神都要住到花里来了,所以要接他们来入住,保佑大家。法事是要在村里的水井旁边做。

(二)婚丧嫁娶等礼俗

这一节对于纳西东部支系婚丧嫁娶一类常日礼俗的介绍也是转录自屋脚村阿窝达巴的访谈录音。或许是出于祭司身份的习惯,阿窝达巴在描述这些常日礼俗时,主要讲述的都是达巴在其间需要进行的工作,如需要念诵的经文篇目、经文片段、仪式规程。讲解传统服饰时,百姓从头到脚的行头之外,阿窝达巴还特意讲解了达巴的挂件和驱鬼仪式上需佩戴的五佛冠。提及纳人走婚的习俗,与普通百姓一样,达巴或多或少有些回避,转而强调更为久远时非走婚的婚嫁传统。

(1)丧葬

阿窝·偏初达巴:要先算哪天送上山的日子,步骤有:“哥之”用哥里木算日子;“夯之”算出哪天好;“苦之”算年份;“煞之”算煞星。“恒改拟古苦之”和“恒改拉莫苦之”是算哪天能火化。“只达甲呢改沽”是找出一切都好的火化的日子。之后做那些送人上路的法事。

(2)婚嫁

阿窝·偏初达巴:蒙族以前没有走婚,是两口一家,结婚的。当时官府收租子,不按人头,按家户。人们穷,就合住在一家,后来才有了走婚的习俗。大家族住在一起,按家户就可以少交租子。爷爷辈才开始走婚,大概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结婚的话,是父母去找媳妇,要带黄牛一头、鞋子九双、拐棍九根、一驮骡子、一驮马的粮食等物品上门。要达巴来念经,为女孩改姓随男家。那天要送各路神仙。唱歌、跳舞等也要做。要请四五位达巴才够。

(3)成丁

阿窝·偏初达巴:以前小孩只能穿长衫,到十三岁那年才能穿裤子,意思是长大了。现在一岁多就可以穿裤子,但到十三岁该做的仪式都还要做。请达巴在山菩萨面前烧香,水菩萨、天菩萨面前点灯、磕头。成丁的人家准备猪膘肉、猪油,去老人面前磕头,老人祝福小孩,平安无事、长命百岁。经文如下:

之后拿压岁钱。晚上请客、跳舞。

(4)进新房

(5)服饰

在纳人的礼俗仪式中,达巴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喇嘛也逐渐参与到纳人的丧葬、祈福等法事之中。以葬礼为例,喇嘛在经堂之中诵经超度,达巴则主持送葬规程、为亡魂指路回到祖先之地。

何鲁左达巴:(我)大的小的法事都做。一般是每个月两三次。我自己一个人做。以前是不请喇嘛的。这几年才开始请。做法事的时候,喇嘛在一边念经,达巴也在旁边做法事。喇嘛一般是念藏文,达巴的任务是把过世的人收回到自己的祖籍。“哥里木”最开始是没有藏文的,后来才逐渐有。达巴听不懂藏文。但达巴在摩梭人之中是属于地位比较高的。我以前去利家嘴做过法事,屋脚也去过。死人那些事情会有人来请。现在老了不去了,让儿子去。

四、达巴教的神灵及口诵经

达巴教是纳人的本土宗教。达巴祭司主持相应的仪式典礼,是族人的精神领袖。如何鲁左达巴所说:“‘达巴’的意思是‘蒙古族的根’。”达巴教信奉万物有灵,将自然界的神灵分为天神、地神、山神三类。

达巴祭司代代相承、口传心诵的典籍称为“口诵经”。不同的仪式需要唱诵不同的篇目。阿窝·偏初达巴列举最为常用的九种仪式及相应口诵经篇目:打口嘴⑦、祭水井神、祭山神、祛妇科病、祛病、驱水井神的恶鬼、安魂、女孩出嫁改姓、送葬指路。从中可见,纳人日常需请达巴做法事的场合包括:丧葬、祭自然神、婚嫁、治病安魂。由此,达巴祭司在族群中,是通过与天地神灵沟通、保佑人间平安的媒介。

阿窝·偏初达巴:主要的有这样一些:

(9)死人时,五位达巴为魂指路。停尸在家,送他上路时要喊魂,叫做“哇击鼓惹希依”给路上的鬼送饭,夜里一点左右;“惹咪”,指路。“丝补阿纳乌送死人上路,活人留下;“木咔补”第二天念“依都”送灵魂到祖先那里,找到相应的位置;“挼恩”(拉两匹马,送他去,指挥灵魂何时该骑何时不该骑。要保养好马匹。

五、达巴教的传承

(一)师承

达巴文化的传承,既有师徒相承,亦有舅甥/姨甥相承,以及父子相承的情况。何鲁左与阿窝·偏初是跟随自己的父亲学习。刘高左跟何鲁左的母亲是亲姐妹,刘高左长何鲁左一岁,是表兄弟的关系。他跟随何鲁左的父亲学习达巴,是姨甥相传。次儿·都基则是跟随舅舅都基·次儿学习。

教学方式为口耳相传。拜师之后,徒弟生活在师父家中,帮忙做农活、家务,同时学习经文和仪式。从十来岁开始学习的话,三十岁左右可出师,独立主持法事。

下面三段对话摘录自何鲁左达巴、刘高左达巴、阿窝·偏初达巴的访谈录音。其中包含了阿窝·偏初达巴追忆的十三代师承谱系。

何鲁左达巴:我是家里第十九代的达巴。⑧二十几岁才学的。之前都是巡逻,后来遇到文革了。后来的三十几年也一直没怎么学。那时候经书全被没收了。文革期间,百姓想做法事都是秘密进行的。格里木也是在文革之后自己一点点写的。

杨金学支书(翻译刘高左达巴的讲述):一起学的,十多岁开始。跟何鲁左家的父亲学。他一共有四个徒弟。有两个已经去世了。学了几个月,快解放了,很乱,所以就没学了。何鲁左跟着父亲学,就比较扎实。他没出师,所以不给别人做法事。

阿窝·偏初达巴:我住在达瓦家四年,放猪、放养。达瓦是阿荣家的,走婚。七岁去学达巴,学到二十七八岁基本可以做小的法事,到三十多岁就都能做了。就在屋脚本地做法事。

(二)达巴教的现状

随着山路的修建,清寂的古老村落有机会接触到丰富多彩的现代社会。年轻人越来越多地选择走出大山,这导致了达巴教的传承后继乏人。屋脚、前所、永宁的达巴均提及年轻人出门打工而不再学习达巴的现状。维持传统师承模式的利家嘴则是四处村寨中唯一尚未通车路的纳人村落。

阿窝达巴(瓦拉壁):以前有两个日本的朋友,在云南大学读书,经常跟我谈论达巴故事。我有很多朋友,在美国、德国、阿根廷、马来西亚等等地方。我很小开始学达巴,但是汉语不好,所以跟人交流时困难。我觉得科学有好也有坏。以前没电视的时候,仪式、民俗都很多,还有人唱民歌。现在每家都有电视,没人做以前的那些事情了。也不记得以前的那些规矩了。(访谈日期:2011年7月)

何鲁左达巴(前所):现在的经书只有格里木了。还有一些菩萨文。⑨村里其他达巴都不大懂了,大事情还是要请我。大儿子是何国光。在大学里面上了几年学。小儿子出去打工了。屋里只有五口人。两个老人,小孩还不能放牧。这些印棒传了十九代了。黄杨木的。小孩子生病、死人、山神、水井神的法事时都要用,做面偶。抄了十几年了,从老本子上抄来的。汉字是儿子写上去的。我一共收过三四个徒弟。但一个都没学成。现在就一个了,其他的都打工去了。(访谈日期:2011年7月)

次儿达巴(利家嘴):最老的木帕·都基,78岁了。第二是都基·次儿,我的舅舅,73岁。第三是嘎帕·阿扎,差不多60岁,属龙。阿加·一度次儿。甲促,42岁,属鸡。霍拉·扎西·都基,42岁,属鸡。我,次儿·都基,33岁,属马。阿加·苏纳,27岁,属狗。沙乐,18岁,属猪。木帕达巴家有个小孩,10岁。(访谈日期:2011年9月)

阿窝·偏初达巴(屋脚):现在屋脚只有五位达巴。没有后人在学。过去不通车路,没有物资。穿麻布衣服。学习唱歌很有趣,所以人们愿意学达巴。现在年轻人看见外面的世界,想赚钱、玩耍。(我)如果自己有钱,就做一点生意,培养几个小孩。永宁、前所那边能够念经的已经没有了。水平跟毕摩·都基⑩差不多。

六、余论

此次访谈内容涵盖了纳西族东部支系民族文化的族群历史、传说,岁时节庆、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本土宗教达巴教所信奉的神灵、口诵经篇目,以及达巴教的师承与现状。

可以看到,达巴教完好地保存了口诵文化的传统形态,并在纳人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随着乡村的现代化发展,达巴文化的传承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达巴文化是纳人祖先代代积累的智慧、是纳人族群的根基,若就此湮没在历史进程之中,将成为民族之憾事。因此,须在顺应人们提高生活水平之需求的基础上,对文化传承加以引导和保护,使外来因素发挥积极影响。譬如,仿照纳人西部支系东巴教的方式,开办达巴文化传习院,协助达巴祭司传道、授业,加深年轻一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将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在新时代生生不息。

访谈中以民族语言进行表述的词汇均采用严谨的国际音标记录,有些涉及到特定文化的专有词汇、宗教典故就通过注释予以解释,使之形成较为完善的记录文本。

口述者皆为达巴祭司,作为人神之媒,他们往往独具与众不同的视角。这一视角既不同于外来研究者的观察,也不同于族群民众的经验认知,因而具有文化内观的独特优势。支撑其话语及叙述视角的是来自传统的深厚族群文化与信仰体系,最大限度地保留他们口述史的“原真性”,也是保留口头传统中“这一次”的唯一性与普遍性,从而为观察研究口头传统的当下生存形态提供一份个案样板。

注释:

①下文简称之为“瓦拉壁村”。

②纳人习惯以十二生肖表示出生年份,故此处加注生年属相。

⑦意为退口舌是非。在达巴文化中,物议纷扰也是一种鬼,可以通过仪式念诵祛除,称为“打口嘴”。

⑧何鲁左达巴的世系有载于《摩梭达巴文化》。此书中记录的是何鲁左达巴民族语名字:打发·鲁若。

⑨ “菩萨文”指藏传佛教的藏文经书。

⑩毕摩·都基是阿窝·偏初达巴的大舅哥,对达巴文化较为了解。性格活泼风趣,时常出席我们的访谈,喜欢讲述他所知道的典故,曾在席间吟唱麽些古歌《黄牛歌》。

猜你喜欢

东巴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祭风
谁远谁近?
东巴造纸工艺与东巴文化的现代“发明”
纳西族东巴舞谱探究
试论东巴画的特征及欣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