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2019-09-20陈晓婧

知识文库 2019年17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考核

陈晓婧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一直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发展战略,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新时期下,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也掀起了改革的浪潮。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激发了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渴求度,给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课程的设计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开展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是顺应新时期发展的根本手段。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高校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培养也势在必行。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的压力,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性人才需求是十分巨大的,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定位上存在一定的偏颇,不能够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的未来就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进行改革和创新符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背景的要求,也是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根本手段,能夠为企业输送所需的专业性人才。

1 当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当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数保持传统观念而固步自封,对创新教学方法和改革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缺乏争取的认识,使得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学生无法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获取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足够的兴趣点,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也有部分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师尝试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进行试探,但他们多数只能对专业的书本进行常规解读,并不能够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会造成学生专业竞争力的严重缺乏,限制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发展。

1.2 实践教学较为薄弱

现阶段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还集中在理论知识体系的培养,严重忽视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领域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主要因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自身就是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高校和专业教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的忽视必然会造成学生在心理上的不够重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认知上产生较大的偏差,进而偏离了高校教育的预计轨道,难以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根本要求。

1.3 缺乏校企合作

作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适用于各类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为,企业在于高校进行教学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对所学的专业人才进行初步的筛选,进而挖掘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缺乏与时俱进的教育改革,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采用先进的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人才需求要种脱节,考量学生专业能力的唯一标准就是获取更高的成绩,缺乏了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考量,进而造成学生忽视自身专业技能的综合提升。

1.4 具备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匮乏

现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在过去的劳动人事专业、劳动经济学专业等专业的基础上建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师资团队也是从这些专业转型而来的,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一些教师虽然自身理论知识经验丰富,但是实践经验仍有匮乏,不能更有效的指导学生的实践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个较强的专业,对于不同的单位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也不一样,例如薪酬设计、工作分析、员工协调等方面的能力,这些内容的教学与培养都需要教师本身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教学才嫩巩固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经验不足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2 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分析

2.1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高校和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要与时俱进,响应国家教育部门的改革号召,转变人力资源管理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全能型、实践型的素质人才培养,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观念转变的重要性,切身实地的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改革进行调研和考察,深入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观念,引以为鉴,弥补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足。

2.2 开展实践教学

充分利用校企结合的先进优势,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设计上重视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同时教师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还要重视专业技能的实践学习,在实践教学的设计、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

2.3 完善教学方法

高校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就是完善教学方法。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要将自身所获取的先进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教学理念转化成为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来不断完善教学方法,高校要为人力资源管理教师提供足够的交流平台来实现教学方法的探讨和研究,还要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广泛吸纳学生对教学方法提出的宝贵建议,进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效果。

2.4 创新考核机制

注重学生笔试成绩的考核一直是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教学效果考核上的弊端。教师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考核的唯一评判标准就集中在笔试的一张纸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考核机制的不足严重制约了高校在此专业上的长足发展。高校应该将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创新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内容,拓宽考核范围,并将学生的考核水平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在促进对学生所学知识考核全面性的同时还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改革动力。

2.5 构建雄厚的师资团队

雄厚的师资团队是学校实践教学开展的基础保障,作为教师不但应该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事还应该具备充足的实践经验,另外,为了能够更进一步提升师资团队的质量,学校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到企业的一些实践经营当中,获取相应的经验。或者是打造长效的校企结合模式,引入一些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人才到学校当中,给学生直接的教育理念经验,让实践教学更加科学、规范,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为未来的工作与学习建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正面临着创新的阵痛。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学生的实践型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无论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上还相对落后,高校必须要紧紧把握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机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施创新改革,进而在提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专业性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作者单位:信阳农林学院)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考核
国企改革中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推进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有趣的动物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人力旅行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