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北地方高校语言服务当地经济的可行性路径研究

2019-09-20陈爱倩周茜袁媛

知识文库 2019年17期
关键词:语种苏北服务型

陈爱倩 周茜 袁媛

自“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交流密切,苏北也因地处"一带一路"的枢纽位置,经济文化活动开始频繁开展,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也更为紧迫。然而苏北地区语言服务型市场与地方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方面仍存在许多漏洞,这对苏北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发起了挑战。本项目旨在研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以苏北地区地方高校为例,深入探索语言服务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可行性。

1 一带一路给苏北语言服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经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前,苏北距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相对较远,受经济中心的吸引和辐射作用比较弱,同时又因为地理位置与交通,地方发展战略与国家政策,外企选建地点等因素的影响,相对苏南而言区域比较闭塞,故而发展相对落后。随着一带一路的逐渐开展,我们发现,“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建设给苏北五市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借助这一机遇,苏北及省内沿海地区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2014年至2018年6月,沿线国家在江苏累计投资1087个项目,江苏赴沿线国家投资项目1596个。以苏北盐城为例,就有超过五十个项目投向“一带一路”国家。至2018年上半年,苏北涌现出徐工集团等一批示范带动作用较强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点企业。

与外企合作,最不可或缺的便是语言。因此苏北地方企业在与阿联酋,英国,以色列等国家对外贸易合作中,语言互通是前提和基础。这些国家涉及到的官方语言除英语之外,还有俄语,阿拉伯语等语种,甚至大部分还属于非通用语种。苏北地方企业要想全方面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实现贸易畅通,民心相通,语言服务型人才必不可少。据调查发现,苏北超过80%的中小型企业计划聘用语言服务型人员,设有高级译审,翻译项目经理,高级翻译,同声传译等岗位,超过85%的大型企业也计划聘用语言服务型人才,但是所需语言服务型人才不仅限翻译人才,具有外语写作,文档写作等技能的语言服务型人才也囊括其中。外企对于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给苏北语言服务型市场带来巨大机遇。但是另一方面,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挑战。对外贸易合作,企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具备英语一种官方语言的能力的人才,除英语之外的如阿拉伯语等其他小语种的语言服务型人才也是企业聘用的对象。同时,企业对于语言服务人才的语言服务能力往往有着高水平要求,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申请人的翻译技术与工具的熟练程度尤为看重。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苏北地区掌握小语种语言服务型人才以及在语言与技术方面同時具备出色能力,真正能达到企业所要求的语言服务型人才十分缺少,语言服务语言服务型产业并不能为企业提供真正有用之人,发挥其真正有力之用。苏北地区语言服务型市场与地方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方面仍存在许多漏洞,这对苏北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发起了挑战。

2 苏北语言服务市场的现状

苏北地区的语言服务型产业仍存在很多不完善有待解决的问题。苏北许多的语言服务型公司缺少规范客观的语言服务型人才的评估及准入机制。大多语言服务型公司,如翻译公司,在进行招聘时,只考虑申请人是否持有与翻译相关的证书,完全不考虑申请人的实际翻译水平以及他们是否对特定的翻译对象有相关专业知识,不能客观评估语言服务人员的真实水平。并且从事翻译等语言服务的人也很杂,外语专业大学生或是持有翻译证书的非外语专业大学生,在校小学至大学外语教学老师等都有,他们大多通过网络接取私活,但是真正专职翻译等语言服务人员却十分少。正规的翻译公司也寥寥数几。在网上查询苏北翻译等语言服务公司,结果显示的也就只有徐州几家公司。有许多不正规的个人和团队,他们大多只是利用在校大学生闲余时间来翻译,根本不具备资质和起码的质量保证,风险极大。大量不具备相关资质的机构和人员进入翻译行业,从而扰乱行业秩序,造成翻译质量下降,缺乏语言服务专业性,这与企业对于语言服务的需求脱轨。此外,苏北语言服务市场竞争力也较弱。就文章开篇所提,苏北地区相较于苏南地区而言各方面发展相对落后,在语言服务型企业方面,就拿苏州南京来说,光这两个城市,语言服务企业数量就占了全省的60%,地理环境优越,就业机会广,工资待遇高,每年都吸引无数人才聚集。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也都倾向于前往苏南地区而不是苏北地区寻求发展。因此,受经济环境、客户需求、人才积聚等因素影响,语言服务型人才的缺少,使得苏北语言服务市场整体竞争力弱。此外,很多人表示,近年来,物价虽在不断上涨,但苏北地区翻译等语言服务价格却基本保持不变,这更加促使人才向苏南地区聚集。因此,苏北地区的语言服务市场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能够进一步为苏北地区经济上带来新驱动力,语言服务的发展就不容忽视。

3 苏北高校语言教育现状

如今,绝大多数的苏北高校,都保持自己固有的教学风格,将语言课程圈于课本之内,培养出大批所谓的语言性人才。这些学生善于做题,死抠语法。但语言终究只是项工具,它并不像金融、计算机那样有着自己专门的行业知识。在一带一路战略之下,这一问题变得更为突出。根据调查,苏北高校语言类专业(如江苏师范大学、盐城师范学院和宿迁学院外国语学院的语言专业)所开设的大部分课程,仍是关于阅读、写作、听力,以及外国文学鉴赏等传统课程。学校老师几乎不教或者很少教授商务知识。不少语言类毕业生表示,自己至今仍缺乏相应的商务金融能力培养。在与外商洽谈离岸价、分批装运、货运代理方面,总会发生理解性困难,最后谈判不欢而散。这些毕业生还因很少在校学习到管理、礼仪、外交等知识,从而在公司内部缺乏较强的竞争优势,很少得到公司的提拔。此外,翻译类毕业生表示,在校时自己所进行的练习,都是以匆匆对答案结束。毕业后进入了专门的市场,才发现翻译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每一个相对完美的翻译,都应视语境而定。但因在校很少接触大量不同类型的文本翻译,所以在如化工、医药、机械工程翻译等领域缺乏相应的翻译技巧。此外,自己所在的翻译公司,经常会要求员工设计相关语料库等技术性工作,但由于自己在校从未涉及这些方面,便只能重复翻译同类词汇,同类句子,长期以往,自己的翻译速度远不如同行,翻译效果大打折扣。

经走访发现,苏北高校开设的小语种课程较少。据调查,72.5%的苏北高校只开设两门外语课程,而这远远不能满足一带一路下苏北语言服务当地市场的需求。近10年来,苏北当地与阿联酋、俄罗斯和德国企业公司所进行的交易合作激增,但却只有13.6%的苏北高校提供了这些小语种的课程,而这无疑导致北当地外商外资的流失。淮阴理工学院的一名外语教师表示,学校因师资力量缺乏以及考虑到相应的资金问题,在短期内不会再开设小语种课程。同时,也有语言类学生表示,自己热爱语言,愿意花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但由于学校开设的二外、三外的语言课程太少,自己便只能自学,而这便导致了自己经常遇到学习困难、学不精等问题。

此外,绝大部分的苏北高校语言类毕业生,纷纷选择公务员、教师、编辑等职业。这无疑与高校语言专业毕业导向息息相关。不少苏北高校为确保就业率,纷纷鼓励学生选择稳定的就业职位。在走访的苏北高校中,有语言专业学生表示,自己非师范类学生,但学校仍要求学习设计教案、教学反馈的相关课程。苏北高校所提倡的就业导向,正是培养不出高端翻译人才及商務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往,这势必对当地的语言服务市场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4 可行性路径

4.1 提高苏北语言服务市场的准入门槛

对此,当地政府应设立相应的法规,如规定取得剑桥商务英语证书、或是CATTI翻译证书的人,才能进入相应的语言服务市场,从而筛选低质量的语言服务从业者,避免该行业服务良莠不齐的状况。此外,针对语言服务的知识产权,政府也应给予保护。在如笔译等行业,抄袭情况盛行。原创译者苦不堪言,只有政府提供足够的保障,才能让这些译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创造高质量的译文图书。

4.2 苏北企业应提高对于语言服务的重视

在苏北,某些公司仍缺乏正确的意识,他们认为能讲英语,便能提供语言服务。这无疑是错误的,而这一行为去,也导致了苏北语言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其次,这也是对苏北高校语言专业毕业生的歧视。由于这种想法,他们所给予的报酬,也就偏低。在一定程度上,这导致了语言专业学生纷纷选择与本专业不对口的职业。因此,苏北企业应加强自身对语言服务的重视程度。

4.3 苏北高校应提供复合型的语言类课程,转变就业导向思维,开设多元化的小语种课程

如今,多变的市场环境考验日臻完善的现代化理念,促使苏北高校语言类专业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主动与其它专业相融合。苏北高校语言专业可以与本校的王牌专业强强联手。通过这种跨学科专业培养,提高本校语言类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比如,苏北高校可以向翻译专业累的学生,介绍不同领域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同文本的语言风格。还可以为商务英语类学生提供礼仪、管理、以及谈判等课程,加强语言类学生的竞争能力。此外,苏北高校还可以进行校校合作,整合各自的优势教学资源,向语言类学生教授计算机、金融、管理等吃香专业的基本知识理论。另一方面,苏北高校也可以紧密依托“一带一路”企业联盟或行业协会,让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这样学生能在各种实战中,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到商业所需的知识技能。

苏北当地教师、公务员工作的饱和,促使苏北高校改变先前的就业导向理念。学习语言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投入到一些高大上、传说中的“铁饭碗”职业。苏北高校应充分认识这一点,鼓励适合从事商务或翻译行业的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此外,苏北高校应对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必要的商务知识或者翻译文化,从而为在校的语言类学生开设新课程,满足不同类型的语言类学生需求。苏北高校也可以通过,颁发奖学金等方式,鼓励学生考类似国才、UNLPP的证书。只有苏北高校确定了多样的就业方向理念,才能让学生得到相应的培养,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

苏北当地外商的数量急剧增多,苏北高校急需开发新的小语种课程。面对小语种教师的缺乏,苏北高校应通过增加薪资,提供丰厚补贴等方式,来吸引小语种人才到本校教书育人。针对资金短缺等问题,苏北高校可以通过向政府贷款,或是与企业进行洽谈,募集资金,为开设小语种课程提供物质保障。此外,苏北高校也可以通过鼓励语言类学生创立相应的语言学习社团,促进不同语种学生间的交流与学习。

基金项目:2018年度宿迁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201814160027X)

指导老师:袁媛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

猜你喜欢

语种苏北服务型
教学服务型大学研究的回溯与镜鉴
“人性化”服务型机器人
工信部副部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服务型制造
“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小语种的重要性分析
“西芹”老太
秦吉鸟,只为懂爱的人传情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
爱你有罪
永远不说再见
小语种报考,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