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礼貌》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9-09-19李辉
李辉
《谈礼貌》是苏教版小语教材中的一篇说理性文章。课文结构严谨,说理性强,作者列举了三个典型事例,从古到今,从百姓到总理,从不同侧面说明问题,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一、说理文结构
1. 每节上课前,老师和同学们都要相互问好,这就是一种——礼貌。今天,咱们就来谈一谈礼貌。(板书课题)这是一篇说理文。之前,咱们还学习过哪些说理文?
2. 映示《说勤奋》 《谈礼貌》。一读课题,就知道这些是说理文,你猜我是怎么知道的?(“谈”“说”)说理文课题的小秘密一下子就被你们识破啦。
3. 想不想继续解密?回忆咱们学过的两篇说理文,(映示)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小结:说理文一般先提出观点,再列举事例,最后总结观点。
二、脉络梳理
1. 这篇《谈礼貌》是不是也按照这种方式来写的呢。请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提出了什么观点?列举了哪些事例?
2. 指名回答观点,映示并齐读。
3. 作者在提出观点前,先引用了一句古训。一起读一读。
4. 理解古训。古训就是古人遵循和推崇的准则。这句古训选自西汉时期的《礼记》,这是一部专门论述礼仪制度的儒家经典著作,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1) 这句古训是什么意思?(點拨:联系上下文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训)
(2) 理解“色”字。(映示字义选项,学生选择。色,脸上表现的神情)
(3) 开头为什么不直接写观点,而先要写这句古训呢?
(点拨:可以强调观点。这句话引自《礼记》,更能突出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5. 文中举了哪些事例?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1) 以“问路”为例,引导学生用“谁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的句式概括。
(2) 这个事例里最主要的情节,用一个词概括说就是——“问路”。
(3) 另外两个事例可以概括成什么?(踩裙、刮脸)
6. (映示最后一个自然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再次总结观点,请大家读一读。
7. 映示课文主要内容填空,生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三、品读事例
这篇文章有三个例子,你们对哪个事例最感兴趣?
【事例一】问路。
1. 映示课文第2自然段,指名读。
2. (1) 关注字音:小校(jiào)场,借助“校”的字义选择(比较、较量;查对、订正)理解“小校场”的意思。
(2) 文中还有一个词“离镫下马”,借助图片,理解“镫”字的意思。
3. 这故事里的牛皋、岳飞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4. 这两个人形象反差很大,想不想来演一演。看看那牛皋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再看岳飞又是怎样的表现。
(1) 同桌互相练习。
(2) 学生展示,生评价,说说感受到什么。
(3) 随机采访扮演“老者”的学生:看着这二人的做法,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5. 怪不得作者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这句俗语用来说牛皋和岳飞的事例,再贴切不过啦。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事例二】踩裙。
1. 指名读。说说你的理解。
2. 一句“对不起”,一句“没关系”,化解了可能发生的纠纷。作者用这个简洁的小故事,告诉我们(齐读)“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事例三】刮脸。
1. 自由读,说说你的感受。
2. 学生交流,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本段观点,关注三个连用的“您”字。
四、比较事例
1. 比比看,这三个事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四人小组讨论。
2. 交流汇报。
3. 相同点:
(1) 事例都比较简洁、故事短。以“问路”事例为例,故事的原文其实是这样的。(映示原文)有近700字,为什么作者在写的时候把故事改得这么短呢?保留了什么?删去了什么?
点拨:由于文体表达目的的不同,说理文中的叙事只要能说明观点即可,语言应简洁明了。
(2) 这三个事例都是先叙事后说理,叙议结合,一事一议。
4. 不同点:
(1) 人物身份不同:有古人、现代人、大人、小孩、普通人、伟人。
点拨:用不同身份的人的事例来说明观点,有说服力。
(2) 情况不同:“问路”是有求于人,自然要有礼貌;“踩裙”对不住别人,更应礼貌待人;“刮脸”是别人伤害自己时,仍能以礼相待,又是另一种境界。
点拨:三个事例层次递进,说明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咱们都要讲礼貌。
5. 既然三个事例都是谈礼貌,能不能在三个小观点不变的情况下,把事例换一换位置?
点拨:说理文中,所选的事例要与观点紧密结合,要选择切合观点的典型事例。
五、迁移运用
1. 俗语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咱们也来练一练怎么写说理文。
2. 老师准备了几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请拿出学习单。
活动要求:
(1) 快速浏览事例,围绕“诚信”,仿照课文表达形式,提出自己的观点。
(2) 为自己的观点选择最恰当的例子。
(3) 师生评议,关注观点的表达和事例与观点的相关性。
【反思】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谈礼貌》这篇文章的意思和所说的道理,学生一看就能明白。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说理文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谈礼貌》这篇文章结构严谨,事例典型,结合五年级学生学情,本次教学中我着重突破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明确说理文的结构。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学习说理文的经验,五年级再次进行说理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对说理文这一文体的篇章结构加以梳理总结。在教学伊始,我带着学生回顾《说勤奋》 《滴水穿石的启示》两篇文章,通过类比,学生发现了说理文的共同之处:从标题来看,说理文标题往往含有“说”“谈”“启示”等带有明显论说意味的词语;就结构而言,说理文一般先提出观点,再列举事例,最后总结观点。
2. 品读说理文的事例。《谈礼貌》不同于学生以往学习的说理文,课文所列举的三个事例非常典型,层层递进,每个事例结尾处,作者都提出了分论点,叙议结合以增强文章的说理性。这样的特别之处,正是我们教学中要关注的重点。
教学中设计了“比较事例”的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三个事例的异同之处。通过小组学习,学生发现这三个事例在表达上都具有简洁明了、叙议结合的特点,但事例中的人物身份不同,所处情况也不同。在理解事例“简洁明了”这一特点时,我出示《说岳全传》中“问路”的事例原文,启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精简事例,事例中保留了什么,删去了什么。以此,让学生感受文体不同,表达目的不同,作者写作的方式也不同。
3. 關注说理文的观点。所谓说理文,归根结底是要说明作者的观点。观点是文章的骨架,事例则是用来支撑这骨架的。因此,说理文的教学,不能忽视文章的观点。而我们常谈的说理文事例的典型性,也是建立在事例与观点的紧密联系上的。
教学中,请学生思考能不能在三个小观点不变的情况下,把事例的内容换一换位置。这样一换一比,学生立刻发现了事例和分论点是紧密相连的,不能互换,从而形象地感受到了事例典型性的特征,也明白了说理文中“理”的重要性,明白事例是为观点服务的。
书本的学习是为了获得相关的语文能力,因此在课堂最后,我为学生提供了几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请学生仿照课文表达形式,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为观点选择恰当的例子。这样的迁移训练不仅能再次让学生感受观点与事例的相关性,也为学生今后学写说理文做好了铺垫。
(作者单位:南京市拉萨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