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9-09-19严涛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年7期

严涛

一、复习导入

1. 出示词语,检查预习。

阳光普照 桃红柳绿 草色青青

绿草如茵 波澜起伏 不知疲倦

奔腾而去 司空见惯 遇水必观

意味深长 一番宏论 深思熟虑

2. 引导学生思考:老师的积累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预设:物、水、人)提醒有序的分类不仅能帮助大家高效地积累词语,还可以幫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3. 聚焦课题,思考: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写了什么事?

4. 对于孔子,你能用几个关键词介绍一下吗?

二、一读,把握中心

1. 默读课文,文中有一段,最能体现孔子既是思想家又是教育家,你能找到吗?

2. 说孔子是思想家,你从哪里看出来?圈画关键词句,简单地做批注。(预设:一般人眼里的水是司空见惯的,但在孔子眼里却能从平淡无奇的水中看出高贵的品质)

总结:不是一般的思想家能达到的高度。

3. 从哪来能看出孔子是教育家,里面有个关键词,不知道同学们能不能找到呢?(预设:意味深长)

4. 从哪儿看出来孔子的话意味深长?引导学生关注四句话的理解。(预设:水滋润万物,没有形状,穿山岩,凿石壁,荡涤污垢本是自然现象,但是孔子却启发学生感悟背后的品质)

总结:从平常的东西里面能看出它背后的深层意思来,并启发弟子,可以说孔子是教育家。

5. 进一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你肯定发现四句话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看似可以省略的词语。(预设:似乎)去掉,比较朗读,进行感悟。

总结:水本身并没有这些品行,是孔子想去启发学生,引起学生思考。

6. 语言训练:水还好像有什么呢?你能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出示:“水___________________,它好像________________。”

7. 怎么才能读好这句话?自己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三、二读,把握整体

1. 自主学习:围绕中心段,文章的第1-7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课文第9-19段又写了什么?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语并做批注。

2. 聚焦课文第1-7自然段,思考:孔子带领学生是在观景还是观水?

3. 聚焦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读完之后,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美丽迷人、阳光普照、桃红柳绿、草色青青、春风习习),顺势朗读感悟。

4. 整篇文章是围绕论水开展,作者为什么花这么一大段笔墨写景呢?(预设:水有德行,滋养万物,在水的滋润下,泗水河畔才能充满勃勃生机)

总结:面对着这泗水美景,也难怪孔子会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5. 课文第9-19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呢?引导朗读。(志向,做人)

6. 从弟子的回答中,有没有看到水的影子呢?请有感情地朗读。

7. 孔子的话语和水有什么联系?(安享幸福,德行;相互信任,情义;怀有远大的理想,志向。孔子通过自己的思想言论潜移默化地影响弟子,甚至后人,善施教化)请大家朗读。(评价:我听出了孔子那种美好的愿望)

四、三读,深化内涵

1. 言有尽,意无穷。正如文章最后说道: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生读感悟。

2. 出示:善施教,沐春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和弟子都沉醉在孔子的教育中,难怪孔子被称颂为万世师表,这一切都源于他的思想和教育。

【反思】

阅读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在关注文本多元价值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文本的特点,针对性地进行阅读训练。《孔子游春》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文章。孔子对水的四论是文章中心段,也是集中体现孔子智慧所在,孔子其实是以水论人,内容比较深奥,再加上论述得又特别精彩,因而绝大部分的教学重点便放在对这一段内容理解层面上,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感悟孔子的教育智慧。这是常见的一种教法,纵观文本特点,这样教的话,教学仅仅停留在感悟理解层面,文本深层性的价值就遗失了。

1. 结合生活实际,聚焦阅读文本中心。在教学中,同样是感悟孔子的教育智慧。可以从学生的认知开始,结合最基本的资料,提炼出教育家和思想家两个最能概括孔子形象的词语,再聚焦到文章内容:你觉得哪一段最能体现孔子是教育家和思想家?以及你从哪儿感受到孔子是一位教育家和思想家。这样的由词到句,从生活实际到文本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进行整合和深度思维的能力。

2. 由词到句,深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训练。为什么称孔子是教育家,指向对水四论的教学,但是弱化对内容成人化的灌输式的理解,引导学生在结合生活实际的基础上,感悟语言表达的精妙,适时进行迁移训练。“水______________,它好像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教学既关注到学情,又指向语言文字运用。

3. 聚焦关键词语,深化人物形象。为什么说孔子是思想家?这是难点,是需要学生去深度思考的。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意味深长”和“好像”的妙用,关注这两个词语后面隐藏的智慧。孔子,作为老师,不斩钉截铁地说教,而是看着这司空见惯的水,故意做出很有深意的样子,以及委婉、含糊不清的回答,其实是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是孔子作为思想家的体现。同样是感悟孔子是位伟大的教育家,不仅在于他的教育智慧,更在于他的善施教化,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由词到文,使学生在感悟语言巧妙运用的同时,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

4. 纵观前后联系,学习谋篇布局的方法。除此之外,文章前后又写了什么,跟中心段有何关联?由词到句到段再到篇,进一步感受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培养了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促进阅读文本多元价值取向。最后,聚焦课文写景部分,激起学生的阅读矛盾:文章以论水展开,开头却为什么写景?引发学生结合文本布局特点,深入思考。从而体会到景美得益于水的滋润,进一步指向中心段落,感受作者布局巧妙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到文章开头用游春而不是春游的真正含义:游春,是孔子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去赏水,去感悟水是真君子,引发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引导学生立足全文,感悟作者语言使用和谋篇布局的特点,提升阅读品质和思维含量。

纵观整体教学,不局限于文本内容肤浅的理解,结合文本特点,关注阅读价值的多元化,关注语言文字的妙用和作者谋篇布局的同时,提升了教学深度,加深了对论水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品质。

(作者单位:南京市小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