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儿童思维发展的场景学习①
2019-09-19李传庚
李传庚
摘要指向儿童思维发展的学习应该回到它发生的地方—场景。为了解决儿童学习“在场”与“在思”的问题,促进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思维与情感的融合,江苏省南京市三牌楼小学提出“点燃儿童思维的场景学习”教育命题,从课堂、场馆、社区家庭及线上四个维度建构学习场景,探索场景学习的关键要素、实践样态,形成了场景学习的教与学范式。
关键词场景学习;儿童思维;学习场景;生活世界;活动式学习模式;混合式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9)06-0027-03
从以“小小探索者,大大思想家”为主题的“探索教育”活动模型建构,到以“课堂思维高峰”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改革,再到以“少年钱学森班”为品牌的儿童创新思维发展课程体系建构,江苏省南京市三牌楼小学聚焦“儿童思维”研究已20余年。在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的新时代,我们又提出“点燃儿童思维的场景学习”这一带有原创意义的教育新命题,在不断求索中取得了豐硕的教学成果,先后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在场景学习的实践探索中,我们把学习者、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过程等诸多因素整合起来,通过结构化处理,形成儿童完整学习的实践系统。建构场景是为了学习,但场景学习不是最终目的,最重要的是要发展儿童的思维。儿童思维有其独特的经验基础,需要激活、唤醒、鼓舞和点燃,而且儿童的学习要回到真正发生的地方—场景,所以我们就用场景学习来点燃儿童思维。
一、场景学习有什么样的价值诉求?
1. 关注儿童发展的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儿童的学习、社会实践及创新精神培养等都离不开思维的介入,在儿童的社会担当、爱国情怀等品格形成过程中,思维与情感是相互影响的,没有思维参与的情感就缺少了理性价值。杜威说:学习就是学会思维。而场景学习无疑更加适合儿童思维的特点与规律,更能“点燃儿童思维”,促进儿童思维的多样化发展。
2. 让学习回到真正发生的地方
从本源上看,书本知识是从生活中提炼而成的。现实中,教师往往忽视儿童思维的具象化等特点,以成人的视角进行教学,使儿童被束缚在符号世界之中,学到的是枯燥和冰冷的知识。在这样的状态下,儿童学习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如何提高儿童学习的效果?我们认为,要让儿童的学习回到知识真正发生的地方—生活中去,教师要用场景在儿童、符号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搭起桥梁。
3. 聚焦儿童学习“在场”与“在思”的问题
儿童的学习往往会出现“在场”与“在思”相互分离的状态:“在场”却不“在思”,或者“在思”却不“在场”。“在场”与“在思”的分离,存在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于一些浅表化的活动性学习之中,还表现为教学与环境资源建设的割裂。场景学习旨在促进“在场”与“在思”的融合,使得儿童的思维真正发生。
4. 促进思维与情感融合的完整学习
场景学习不只为儿童搭建了关联符号世界、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真正桥梁,而且搭建了思维与情感真实整合的桥梁。思维与情感在儿童发展中不可或缺,思维需要情感的导向、驱动、维持、开掘、绽放。我们用“点燃”二字正是加重了情感的色彩,我们用“有温度的思维”,正是表明我们的场景学习的教学主张。儿童既是场景学习的参与者,也是场景学习的建构者。场景学习的过程也是场景建构的过程。场景学习、场景建构,贯串“有温度的思维”。
二、如何建构有温度、有思维含量的学习场景?
场景学习是建立在学习场景的建构之上,学习场景指向儿童的学习,它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场所或环境,而是有其特定的教育意蕴。
1. 指向儿童学习的场景要素
评估一个高品质的学习场景,通常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考量。
一是学习场景具有“时空”灵活性。其中时间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性的,空间可以是室内的也可以是室外的,可以是现实空间也可以是虚拟世界。
二是学习场景具有任务驱动性。学习场景总是与一定的学习任务联系在一起的,任务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预设性的,也可以是生成性的;当然包括学校和教师提供的,也包括家长或儿童自己设计的。有任务驱动的学习场景,才是真正促进儿童智慧成长的学习场景。
三是学习场景离不开儿童主体参与。离开儿童主体参与的场景就不能称之为学习场景,这也是判断学习场景的重要标志。
四是学习场景呈现多维的链接性。在场景中,儿童的心智完全打开,知识之间、经验之间、技能之间的链接不断生成,儿童的思维不断走向高峰,场景由此彰显高品质。
2. 学习场景建构的四个维度
学习场景是指向儿童学习、注重思维连接的特定学习时空。场景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包括具体画面的呈现、物态的呈现、特定过程的呈现、数字化的呈现等。我们的理念探索与实践研究着重于四个方面的学习场景的建构:课堂、场馆、E时空、家庭和社区。
基于课堂的学习场景可以是学科性的,体现学科特质,紧扣学科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科思维;也可以是跨学科的,具有综合性,指向关键问题的发现、分析与解决,培养儿童的系统思维、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在课堂上,除了采用一定的策略建构场景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师生人际场景的建构,让情感伴随儿童思维的发展。
基于场馆的学习场景,可以是校内的特色场馆,也可以是社区或高校的场馆。教师应该有所选择,将场馆这一“浓缩的世界”向儿童打开,还可以适当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学校与场馆的互动。
基于“E时空”的学习场景是当下儿童学习不可回避的教学资源。各類线上学习工具正在悄悄改变儿童的学习方式,但教育也不可对此过于依赖,而是要妥善处理儿童对于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关系,真正发挥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功能,有效突破难点,增强学习效果。
基于家庭和社区的学习场景,是儿童融入生活并向生活学习的平台,也是儿童进行服务性学习的载体。儿童在家庭或社区场景中学习和体验课本知识,应用知识进行创造。
学习场景的建构是为了儿童的学习,支持儿童的学习,创新儿童的学习,让儿童的学习更鲜活、更完整、更优质。
3. 建构学习场景的校本实践
儿童的学习场景需要专题性场域的支持。于是,我们着力建设了新媒体学习室、少儿思维科学体验室、学习科学探究中心(依托东南大学)、物联网实验工坊(与南京邮电大学共建)、牌楼文化体验场(与社区共建)、班本化主题场景角等。我们力求做到场域与学习的整合、线上与线下的整合、校内与校外的整合。
儿童的学习场景需要正向性价值的嵌入。于是,我们着力构建了十类学习场景:“小小航天梦”“小飞罗哲学”“放飞想象”“快乐小网虫”“幸福感动护学伞”“最强大脑”“美美学习吧”“孝孝故事汇”“数学游乐场”“晓晓出版社”等系列学习场景。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非常重视课堂教学中学习场景的建构,组织教师梳理教材中的场景元素,采用“呈现、转化、模拟、创造”等策略进行教学整体性的设计。例如在音乐课“夏夜的萤火虫”中,我们运用虚拟技术模拟出仿真场景,运用角色转化策略让师生扮演“萤火虫”,并播放学生志愿者拍摄的紫金山萤火虫视频。通过结构化处理,我们在课堂上创造出“夏夜萤火虫”的学习场景,让孩子们沉浸其中。
三、如何支持和引领儿童的场景学习?
为了更好地体现场景学习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把握其中的关键要素,我们提炼出了场景学习的实践样态。
1. 凸显场景学习的特点
场景学习具有五方面的特点。一是还原性,让符号世界还原为生活世界。二是镶嵌性,把学习任务、学习内容镶嵌到学习情境之中。三是互动性,在场景建构、场景学习的全过程中实现多元互动。四是综合性,场景学习不是碎片化学习,而是需要系统思维、建构性思维的综合学习。五是激发性,场景学习激活儿童的主体性,点燃儿童的思维火花,让儿童沉浸于此,钟情于此。
2. 抓住场景学习的关键要素
不同类型的学习场景,其学习方式也有所差异,但是它们在操作层面有着共同的关键要素。
一是浸入。让学生从走近场景到走进场景,沉浸在场景中,与场景进行整合,达到体验的效果,从而进行瞬间反思,甚至是延迟反思,实现真正的学习。学生在场景中既有知识的学习,也有品德的感悟。
二是操作。操作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同时操作也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在家庭和社区的场景中,在特色场馆中,儿童通过实际操练和尝试,在增进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实践能力。
三是连接。文本符号学习需要与场景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既有线下的也有线上的。当然,身在场景之中,学生也需要与学习内容或其他场景进行连接。连接是联系,是建构,是场景学习的重要因素。
四是情感伴随。情感影响场景的选择和建构,学生在场景中体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可以说情感伴随着场景,也伴随着思维,影响着思维的方向和进程。场景中带着适当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更好地发展。
五是表达。有的场景设计是用来交际的,这就需要表达,如表演或言说;在场景之中,学生就会有观察和体验,就需要去描述;学生还可以根据内容去设计场景,这是一种设计层面的表达,也是学习。
上述关键要素在场景学习中相互依存,在不同的场景学习中发挥各自作用。
3. 探索场景学习的实践样态
不同的学习场景因为彼此属性不同,学生在其中的学习方式也各有差异。归纳起来,场景学习呈现出四种学习样态:专注发现的场景学习、深度体验的场景学习、项目推进的场景学习、智慧服务的场景学习。
多年来,三牌楼小学致力于场景学习的研究,努力形成校本化的学习新样态,总结了一些操作路径和方法,如场景中的观察与体认、场景中的想象与表达、场景中的服务与体验、场景中的连接与创造、场景中的操作与建构等。我们还探索出在场景学习中点燃儿童思维的六种常用方法:激发情趣、创设“问题现场”、故设“认知冲突”、掀起“头脑风暴”、尝试“改变”、加强课内外连接。
针对不同的学习样态,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三种学习模式。
一是课堂学习模式。场景学习的教学支持包括借用、模拟、设计、转换等,其关键环节包括创生场景、感性浸入、丰富连接、思维高峰。
二是活动性学习模式。我校在实践中主要采用两种活动性学习模式进行场景学习。一是对关键性事件进行重塑,形成教育案例,如对学校每天开展的“护学伞”活动实现课程化。二是开展场景学习主题月活动。每月围绕一个主题,师生共同建构系列场景,努力让儿童持续关注主题场景,激发其好奇心,形成创新的最佳心智模式。对于场景月中的主题,每个学期学校都需要整体设计,综合考虑季节、节日等因素,引导儿童关注自身、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引发深度学习的发生。
三是混合式学习模式。在现实中,儿童的生活空间是开放的,而且常常是交织的,因此需要针对这样的学习场景实施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混合式学习模式一般可以分为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两种。最近,我校新建了一间场景学习教室, 通过混合式学习让儿童穿越时空,获得切身的体验,突破认知难点,让技术的“辅助”功能变成对儿童学习的“支持”。
虽然场景学习紧贴知识的本源和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关键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范式,但我们不排斥对其他学习方式的探讨和实践。我们还将进一步拓展研究视角,对确实有益于学生学习的各种学习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编辑 崔若峰)
注释:
①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点燃儿童思维的场景学习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a/2016/02/2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