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胡曲《病中吟》的作曲分析及情感表达

2019-09-17李韬

北方音乐 2019年16期
关键词:刘天华民族风格

李韬

【摘要】本文主要以刘天华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品《病中吟》为例,简要分析刘天华先生二胡作品中所具有的典型的中国传统民族风格与西方作曲技法在本首作品当中的运用。该乐曲的创作植根于民族音乐,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民族器乐作品。本文首先运用曲式分析等相关专业理论对该曲进行了具体的结构分析,阐述了中西融会贯通对乐曲的发展之处,深度挖掘出作品所蕴含的音乐情感,充分理解该曲所表达的深刻含义;然后又研究了民族民间风格运用西方音乐因素所具有的特色以及对二胡表演艺术之后的发展;最后总结乐曲的音乐内涵与演奏技巧相辅相成,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使舞台表演效果展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民族风格;演奏情感;刘天华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

在《病中吟》这部作品中,作者借鉴了西方作曲技巧,在旋律写作、调式运用、伴奏织体音型的创新、曲式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虑和斟酌。对该曲创作层面的研究分析,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乐曲风格特征和思想情感,同时提高乐曲的整体演奏技巧。

一、作品分析

《病中吟》为刘天华1915年春的创作初稿,后经不断修改,于1923年定稿。初名《胡适》,意思是人生去往何处?但因《胡适》一名与当时的文学家胡适同名,后改为《安适》,但又怕被误解为沉缅于安逸舒适的意思,故最后定名为《病中吟》。曲谱最早发表在1930年1月出版的第一卷第八期《音乐杂志》上。

本曲借鉴了西洋音乐带再现的三段体附加尾声的曲式结构,但旋律的发展却是运用了我国民间音乐旋律重复、变奏和自由衍展的手法,使全曲连绵不断,民族风格浓郁。全曲采用G大调,4/4节拍演奏。整首作品速度缓慢,旋律沉重,具有耐人寻味的含意。

(一)呈示部

第一乐段为作品的呈示部,旋律拥有两层音乐含义。第1-16小节为第一层音乐内涵,它是全曲的音乐主题。

乐曲开头采用缓起慢速的方式,在音乐表达上十分沉闷,且旋律婉转,令人神色沉郁,使听者有一种苦闷彷徨的忧伤情感。低沉的旋律一直到第14小节开始渐弱、速度放缓,直到16小节,即该曲的音乐主题结束;第17-32小节为第二层音乐内涵,这时的音乐旋律线条有了明显的起伏变化,小七度、小六度的音程连续大跳以及八度、九度音程大滑音的演奏技巧,使听者油然而发一种对未来、对人生何去何从的感慨长叹。在进入第31小节后,乐曲旋律与主题相呼应,旋律速度更加缓慢,最终在32小节落在主音D上,回到最终的音乐主题。主题音调和变化乐段的旋律线条朴实无华,音调徐缓深沉、缠绵委婉、低回婉转,充满了凄楚与无奈的音乐感性。整个乐段运用四个十六分符点音符以及压揉等技巧,使旋律如诉如泣,表现出作者不得志时苦闷彷徨的情绪和倾诉不尽的忧伤。

(二)展开部

第二乐段为音乐主题的延展,音乐由慢渐快地进行,旋律线条呈现上下迂回的特点,先是出现用短时值的休止符切开的若干短句集成乐句群,使乐思发展充满动力性,然后通过一连串十六分音符组成的乐句,把全曲推向了高潮,表现出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意志。该段落整体的节奏、旋律的力度变化及发展手法与上一乐段的音乐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展开部的开头以主音G的前缀音换把的四分音符为起点,以中强的力度带给人一种发泄的情绪。紧接着进入展开部的旋律,大多以八分休止音符的短句以及四个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为主要音乐特征。在第43小节处,旋律线条呈上升趋势,力度逐渐加强,且速度渐快,达到了本曲的高潮,使听众的情绪高昂坚定,激动人心,体现了作者不屈服于腐朽社会和黑暗势力的压迫,并且渴望光明的强烈意愿。虽然如此,但是作者自身能力有限,只能将内心的激昂情绪化为一声叹息。本曲在46小节处旋律开始呈现下降趋势,旋律力度减弱,速度渐缓,由此进入下一乐段。

(三)再现部

乐曲的第三乐段为再现部,它是乐曲音乐主题的变化再现,但它的旋律比第一乐段起伏落差更加明显,在表现手法上也更加细腻深刻。在54小节处出现一个小二度音程,采用顿音减慢的手法,让人感觉到作者在挣扎反抗于旧社会的黑暗势力中坚持他的理想抱负不动摇,在黑暗中探寻着人生的光明,在失败中寻找着成功的希望,在绝望中憧憬着美好的幸福生活。乐曲旋律充满坚定有力、高昂激越的情感,由此紧接尾声。

(四)尾声

尾声是变化再现了第二段后面的快速音调。尾声音调与周少梅根据戏曲唱段移植传谱的二胡曲《喜之喜今宵夜》后面的快板乐段的音调基本相同(谱例4)。尾声采用压揉、强奏的演奏手法和表现形式,突然出现强有力的连续八分音符快速进行,连续的大跳在高音区盘旋,然后在强烈的滑音上戛然而止,把全曲推向最高潮,表现出作者对未来幸福生活的迫切向往;紧接着滑向低一个十二度音程的4音上,音乐随之转慢转弱,在连续几个长颤音之后,全曲结束在主音1上,表现了抗争的再冲刺,使斗争的意志和勇气不断加强,在达到了一个最高点之后,面对现实的重重困难,又转入了无可奈何的低沉情绪中,人生何所适从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留下的仍是感叹和苦衷。

《病中吟》这首曲子是刘天华正处在当时最痛苦的人生境地,国家又处于“五四”前后风雨飘摇、局势和社会动荡不安的苦难年代。家愁国难使他痛心愤慨,深感前途渺茫,产生人生往何处去的思索与追寻。而此曲正藉以表达了一个有志者在逆境中的内心痛楚和与黑暗势力坚决斗争的意志,充满着抒怀、感叹、无奈、奋进的情绪。

二、民族音乐风格的特色与发展

(一)风格与特色

该曲充分运用民间音调,又巧妙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创作手法简练朴实,音乐结构严谨,形象鲜明感人。乐曲开头采用里弦这种沉闷的音色,再加上二胡的揉弦技巧,使旋律如泣如訴,仿佛听到有人在诉说自己的悲惨经历,演奏时左手采用较为快速的压揉、压弦等技巧,右手运弓较强有力,使音乐紧张度增强,与滚揉和不揉的音响效果形成鲜明对比,把作者内心深处的失落和彷徨表现得淋漓尽致。当音乐动机发展达到高潮时,旋律骤然截止,反而运用十二度的下行滑音使得情绪急速下跌,造成了一种回肠欲断的悲恸效果,这时通过宛如痛苦呻吟一般的颤音,又给人增添了几分惆怅、几分忧伤。最后音乐在无奈伤感、懊恼沉痛、哀怨叹息的呻吟中结束。

(二)运用西洋风格促进民族音乐

本曲在曲式结构上采用了西方音乐中常见的三段体结构,相比我国的传统曲式来看,能使主题通过对比和重复更加集中、鲜明的呈示和发展,因而使听众得到的印象和效果也更加深刻。

在乐曲旋律上,也适当地吸取了西洋音乐的一些因素,运用小七度的音程跳进和九度音程大滑音,使乐曲听起来凄苦婉转,它的价值不仅是引进新的因素,更可贵的在于安排得巧、安排得好,既有民族特点,又有新的时代气息,大大丰富了民族器乐曲的乐汇。

三、结语

对《病中吟》曲式结构的简单分析,可以感受到刘天华巧妙运用传统民族风格与西方作曲技法所带来的焕然一新的效果,各种揉弦技巧、小七度音程大跳音的充分利用使整曲的情感抒发恰到好处。正是有这样热衷于音乐的有志之士,才使得在之后的岁月,二胡艺术逐渐发展并开辟出新局面。

对《病中吟》情感变化的简单分析,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在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作者内心为国家前途的担忧、不屈服于黑暗势力的压迫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憧憬的内心复杂的情感。

通过以上两点的简要分析使笔者对此曲的理解更加透彻,更让笔者明白在自身演奏过程中,要结合二胡乐器本身的性能,合理有度地运用演奏技巧,决不能一味追求炫技而忽视音乐内涵。在平时练习时,更要注意作品本身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深刻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因为深刻的音乐内涵需要高超的演奏技巧来支撑,以此提高作品中技术与乐曲本身紧密结合的能力,探索挖掘作品内容的深层意蕴,形成音乐情感和形象,出乐曲中作者想要表达的音乐语言与情感,深化音乐形象,更进一步的精炼作品,带领听众进入到乐曲如诗如画的情境中,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音乐表现力。

参考文献

[1]于佳俊.“低低思绪理不清,一片烈火藏血心”——浅谈中国著名作曲家刘天华的处女作《病中吟》.艺术研究[J].2004(2).

[2]唐毓斌.中国民族器乐文集[M].哈尔滨出版社,2008(4).

[3]钱仁康.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3(1).

猜你喜欢

刘天华民族风格
兼收并蓄中西融合
练琴那些事·三伏天烤火练琵琶的刘天华
中国民族风格在小提琴音乐作品演奏教学法中的应用探讨
我国钢琴音乐民族风格的自主创作浅析
谈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的曲折发展期
王建民与刘文金的二胡音乐创作异同
中国水墨动画的民族风格与发展路径研究
国乐改进
浅析我国影视动画音乐中的民族风格
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