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记忆性知识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9-09-17叶平平王小萍
叶平平 王小萍
摘 要:初中化学中的概念、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点中,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很多,针对如何让学生比较轻松地记忆化学知识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总结,从改进教学方法、组织有效复习和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三个方面对记忆性知识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记忆知识;教学策略
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曾说:“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记忆是整个心理生活的基本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记忆的知识可以作为评价其学业水平的重要指标。初中化学还没有涉及化学最核心的理论,比较多的知识可以通过学生的记忆而获得。但化学知识涉及纷繁复杂的化学物质世界,在初中化学阶段,由于只有一年的学习时间,诸多知识需要学生在短时间里记忆和运用,对于学生学习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么多的知识,对老师也是一个挑战。
教学中笔者发现:化学学科虽然是理科,但由于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启蒙阶段,元素符号、化合价、金属活动性顺序等必须要通过记忆而获得。为了强化知识的记忆,不少老师采用默写或反复地做练习题的方法,这让不少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了恐惧心理,对学生后续的化学学习产生不良影响。面对这样的现状,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及改进,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另一方面是学生缺少有效记忆的方法。
因此,笔者试图通过本研究找到相应策略,提高记忆性知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教授学生记忆的良好方法。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有以下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上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的记忆形成过程和最终的记忆效果,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去想如何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记忆,让记忆发生在课堂上。
1.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著名的化学家傅鹰教授曾说过:“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生动直观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课本的实验一定要做,尽可能地把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对一些实验进行改进,挖掘实验背后的化学原理,让实验成为化学教学的有效手段。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弄懂了化学原理,掌握了这部分的化学知识;用心观察实验现象,记住了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出现的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具体的教学实际,在物质的多样性板块中,比如最早出现的氧气这种物质,掌握氧气的性质时,必须联系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去讨论物质的性质。其他物质的学习也基本离不了这种方法。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自己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从而记住了实现现象,并联想思考,掌握了化学原理。
2.多样化教学
在课堂上呈现知识点时,需表现得多样化,教师要能够灵活地处理知识。
一方面,在讲解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首先要设置好问题,并预设学生的答案,对于事实性的问题需要以不同形式出现,反复地给予学生的头脑以强化。
如,想要学生掌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五种元素,先让学生自己记忆,后提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五种元素是什么?”“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什么?”“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什么?”“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什么?”在回答这几个问题后,学生脑海中不断以多种形式浮现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五种元素,不断地巩固学生的记忆。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以及空间等,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如今的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已经十分广泛,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利用一切材料,充分利用PPT给学生展示信息,利用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充分运用脑、眼、手、嘴、鼻等多种器官,用眼专心看,用手认真写,用口朗读,提高记忆效果。
例如,讲解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知识点时,教师应充分利用PPT的优势,利用图片展示它们的不同点,再结合模型分析造成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学生在多样的视觉冲击下,完成知识点的记忆。
二、组织有效复习
1.及时巩固
在日常复习和检查中,强调课时之间的关系,目的是让学生回忆前面的知识,并且把新知识看成是已经掌握内容的延伸。这样让学生在回忆巩固知识的同时,将新课的知识与之前知识点联系起来,给学生一种完整和延伸的感觉,使他们确信后面的内容不是与过去课时毫无关系的孤立的知识。这对于保证一些学生的投入非常重要,学生一方面认识到之前的知识的意义所在,另一方面会对不熟悉的内容产生亲切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程度。
例如,讲解酸和碱知识部分,第一课时是酸碱中和反应,学生往往在第一课时结束后,还不能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理解深刻,很多时候做片面的理解,不能记住完整的概念,之后第二课时学习酸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都会复习到中和反应的概念,学生在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中开始自己的学习,复习之前的知识点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点。
2.周期性回顾
初中化学的课时紧张,节奏很快,周期性的回顾显得很重要。在新课时,每周一次回顾本周所学知识点,给予学生适当的练习和巩固。通过观察学生在练习和反馈期间的大概出错率,从而设计适宜的教学节奏。另外,章节结束对一章节的整体复习、期中期末考试时对前半学期的复习,都要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
复习时也要注意复习的方法,避免机械复习,每次复习都应给予新的信息,提出新的理解要求,激发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三、教学生记忆的方法
1.口訣、顺口溜、谐音记忆
如果纯粹地去记忆一些化学知识显得有些枯燥无味,为增强趣味性,提高学生记忆的效率,可充分利用口诀、顺口溜、谐音等记忆方法。例如,常见元素和原子团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氯负一价氧负二;三铝四硅五价磷,正二亚铁正三铁;二四六硫二四碳;金正非负单质零;正负总价和为零。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只有正一是铵根”;金属活动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谐音记忆为“嫁给那美女,心铁惜钱轻,统共一百金。”
2.理解记忆
想要记住一些知识点,尤其是概念性的知识点,如果直接去背,很难有好的效果。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学生可能容易达到记忆目的。如,理解记忆溶解度的概念,强调关键的四点:条件、标准、状态、单位。理解四个要点之后,溶解度概念迎刃而解。
3.归纳和对比记忆
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是有关联的,一些知识点本身就有与它相对的知识点,将这些知识整合,归纳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形成对比记忆。
例如,液体的过滤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电解水的实验要领可记忆“正氧负氢,氢一氧二”;另外,对实验剩余药品的处理可概括为“三不一要”。
初中化學知识中的分子和原子,氧化剂和还原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混合物和纯净物,四大基本反应等知识点利用对比记忆这种方式,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例如,原子和分子的区别和联系。
4.知识脉络记忆
这种方法常用于复习课,从整体入手,先抓主干骨干,再抓枝节和单叶,形成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有的放矢,可以自己掌握学习节奏。如,每一章节都形成章节知识点网络图,阶段性的复习,让学生弄清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总复习阶段,各个知识点均可形成知识网络图,例如按照物质的分类知识网络的总体结构,常见的单质以氧气及氧的化合物、氢气及含氢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铜及其化合物、铁及其化合物为知识网络;氧化物以氧化钙、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为知识网络;化合物中的酸以盐酸和稀硫酸的通性为知识网络图;化合物中的碱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为知识网络图;化合物中的盐以几种盐的化学性质为知识网络图。
5.联系实际记忆
一方面,一些知识来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可让记忆深刻。例如,天然气是现在家庭常用的燃料,知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总是忘记书写点燃的条件,让学生知道使用天然气的时候首先需要打火,如果不打火就烧起来的话,家中一直是通着天然气的,就非常危险,学生从此以后对点燃的条件记忆深刻。
另一方面,知识的记忆也是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实现的。将知识以不同形式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巩固练习,达到记忆的目的。例如,对于同一个知识点,可以以不同形式考查,可以是填空题,可以是实验题中的一个问题,也可以是选择题,学生在不断的刺激中完成知识的记忆。例如,对于化学方程式的记忆,选择题可以是选择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错误选项集中在不符合客观事实、化学式书写错误、没有配平、条件书写错误等几方面,这也正是学生自己书写化学方程式常错的几点。在选择题的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几点错误并改正,自己到填空题里书写时才不容易犯这几种错误。
可见,教师针对不同形式的知识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做到分阶段、分层次的复习巩固,让学生掌握和运用适当的记忆方法,不仅能减小记忆的难度,还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得更牢、更准确。教师在教学中掌握针对记忆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传授给学生记忆化学知识的方法,能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达到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锦堂.探究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理念的创新[J].黑河教育,2019(3):35-36.
[2]刘新颖.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7):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