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分析

2019-09-17陈珠妹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2期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干预子宫肌瘤围手术期

陈珠妹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各项术后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 h血糖值(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具有重要作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血糖,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干预;子宫肌瘤;糖尿病;围手术期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6(b)-0144-02

子宫肌瘤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人体常见肿瘤之一,也被称为纤维肌瘤或子宫纤维瘤,其主要表现为子宫出血、腹部包块、下腹坠痛、月经失调以及白带增多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临床对子宫肌瘤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手术通常为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但临床发现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风险与护理要求均较高。因此,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合适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2017年1月—2018年6月45例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开展针对性护理后,发现干预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该院收治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90例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无法完成研究者、临床资料不全者。实验组患者年龄31~47岁,平均年龄(38.4±4.7)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病程(5.2±2.5)年;孕次1~4次,平均孕次(2.0±0.7)次;发病类型:单发38例,多发7例;术式:次子宫全切术19例,子宫肌瘤剔除术17例,子宫全切术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9~48岁,平均年龄(38.6±4.5)岁;病程8个月~10年,平均病程(5.3±2.8)年;孕次1~3次,平均孕次(2.0±0.5)次;发病类型:单发36例,多发9例;术式:次子宫全切术18例,子宫肌瘤剔除术17例,子宫全切术1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孕次、发病类型及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①术前:血糖监测与控制、日常宣教;②术后:持续监测生命体征、饮食与运动指导等。实验组接受针对性护理,措施如下:(1)术前:①住院环境护理:为患者布置干净、温馨的病房环境,同时保持病房温湿度适中,并适当摆放一些绿植,让患者身心愉悦,减轻对住院环境的陌生感;②健康指导:护理人员耐心地向患者讲解子宫肌瘤病因、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优势以及注意事项等,并耐心解答患者所提出的疑难问题;③心理干预: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在沟通过程中留意其情绪变化,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列举一些治疗成功病例,帮助患者重新建立治疗信心;④血糖监测:护理人员持续监测患者血糖、血压水平,同时根据患者个人情况为其拟定个性化食谱,嘱咐患者按照食谱进行饮食。(2)术后:①早期护理:护理人员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避免发生低血糖事件;对留置引流管患者,妥善固定引流管,待患者意识逐渐恢复后,嘱咐其在翻身时留意引流管状态,切勿出现折弯、压迫或脱出情况;及时帮助患者调整体位,以防止压疮的发生;②切口与会阴护理:护理人员每天定时为患者伤口换药,及时清理被污染敷料,一旦伤口出现大量渗血情况,则立即通知临床医师并协助处理;同时,每天按要求实施会阴部护理,以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③早期活动指导: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待其生命体征平稳后,鼓励患者尽早地下床活动,由起初坐起到下床,然后由护理人员或家属搀扶患者进行下床活动,并向其讲解早期活动的好处;④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1 d,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情况开展一对一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血糖控制法、用药注意事项等;另外,耐心、温柔向患者传授切口与會阴部位的护理方法,防止感染的发生;嘱咐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防止感染的发生;若有不适感则需及时到院进行复查,切勿拖延。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恢复情况:包括开始排气、下床活动、住院以及切口愈合时间;②血糖:FPG、2 hPG及HbA1c;③并发症:恶心、腹痛、便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x±s)表示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FPG、2 hPG及HbA1c,进行t检验;采用百分率表示并发症发生率,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恢复情况

实验组各项术后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糖水平

干预后,两组患者FPG、2 hPG及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实验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验组患者中出现恶心1例、便秘1例;对照组患者中出现恶心4例、腹痛2例、便秘3例,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4.4% vs 20.0%),实验组相对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5,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临床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临床护理也逐渐趋向于个性化、合理化,积极提倡与推广针对性护理服务,尽可能地为不同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服务[2]。妇科护理存在一定特殊性,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充分考虑手术对于患者生理和心理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考虑到生理、环境以及社会等其他因素对患者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针对上述因素开展针对性护理,进而起到身心兼顾的作用[3]。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为妇科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护理过程中不仅要针对子宫肌瘤进行护理,还需兼顾糖尿病病情,临床护理要求有所提高,因此选取何种护理方案成为近年来临床面临的一大严峻问题。

该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术后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干预后,实验组FPG、2 hPG、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表明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血糖,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分析原因如下:术前环境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4];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不仅可提高患者对子宫肌瘤、糖尿病以及手术的认识,还可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对血糖水平的控制具有积极性意义[5];术后早期护理、切口与会阴护理、早期活动指导以及出院指导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身体康复[6]。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具有重要作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血糖,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先娥,常瑞敏.优质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14):1897-1900.

[2]  买茹.舒适护理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35(9):824-826.

[3]  汪君芬,夏群伟,陈玉飞.阶段性管理干预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1):1021-1024.

[4]  程朝霞,代小紅.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109-111.

[5]  穆锦华.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153-154.

[6]  布合力其·衣明尼亚孜,吾日古丽·艾合买提.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3):4817-4817,4819.

(收稿日期:2019-03-23)

猜你喜欢

针对性护理干预子宫肌瘤围手术期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病毒性脑膜炎伴症状性癫痫的护理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中的护理效果探究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中的护理效果探究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的临床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