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热点主题与演进逻辑(2013-2018)
——基于知识图谱方法的分析

2019-09-16孙晓娟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图谱文明生态

孙晓娟

(青岛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与此同时,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等问题凸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的矛盾关系,习近平总书记适时地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新论断,以求得二者并存的发展路径,促进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建设纳入五位一体发展的总体布局,十九大报告从顶层设计上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党章等文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的、成熟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该思想以其科学性、实践性与前瞻性引发学术界的研究与讨论,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学术成果。学者们的研究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特定研究对象且多以定性描述为主,较少采用文献量化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难以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宏观整体图景与主题脉系。从宏观层面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进行定量研究有利于把握整体脉络、认清研究定位和梳理演变趋势。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Citespace可视化工具绘制的知识图谱,力求呈现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概貌。通过对既有文献的研读,结合图谱结果进行质性分析,以全面了解研究现状与热点领域,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度和切入点。

一、研究方法与样本选取

(一)研究方法

科学知识图谱作为情报学与科学计量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因其特有优势不断拓展到其他领域。科学知识图谱以知识域为研究对象,兼具图和谱的双重属性,既可实现知识图形可视化,又可实现知识图谱序列化[1]。本文拟使用citespace分析软件对当前我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以从整体上把握当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宏观图景与发展脉系,进一步探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为实现生态振兴战略目标提供发展路径。

(二)样本选取情况

要使可视化分析取得较好的效果,需进行针对性的主题检索并收集一定规模的数据。鉴于时间与效率的考虑,本文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数据库中2013-2018年的核心期刊主要包括CSSCI与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为检索源,选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源。为保证样本收集的完整性,本文在检索文献时设定的检索表达式是:“主题=(TI=‘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OR TI=‘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本文的检索时间范围为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匹配方式为精确。通过设定上述条件对文献进行高级检索之后,共得到284篇期刊样本。为聚焦于研究主题,在剔除了书评、会议通知、新闻报道等非研究类样本之后,最终确定与该主题相关的文献样本数为188篇,以此作为下一步分析的样本库。虽然这些数据不能完全囊括,但仍具有一定代表性。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文献计量分析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学术关注度

发文量统计和基金支持量可反映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学术关注度,前者可表明该研究领域的发展速度与研究趋势,后者可显示该研究领域的社会关切情况。由图1发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首次提出于2013年,之后发文量逐年增加,年均发文量高达55篇。自该思想提出后,发文量呈递增趋势。由此可见,随着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劣与中央政府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重视,学术界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不断深化,其思想内涵与理论意义不断拓展,逐渐寻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机制。

基金支持量可以反映社会对该研究领域的社会关注度,经统计发现,提供基金支持的文献共79篇(41.7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主要基金来源,共支持发文69篇,此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4篇),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基金(3篇),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委基金、四川省教委重点科研基金都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具体见图1。

图1 2013-2018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样本文献的年度分布与基金支持情况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学术影响力与刊载平台

某研究领域的文献下载量和被引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学术影响力与研究质量,文献的期刊来源则体现出该领域的研究取向。对样本文献的作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样本文献共被下载181 335次,共被引频次1 342次(被引频次前十作者详见表1)。

表1 2013-2018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研究样本文献的高被引论文统计(前十位)

续表1

由此可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被引频次前十的作者集中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被引频次逐年增加,研究内容逐渐从思想探究演化为多维度解读与具体机制优化,紧跟政策诉求和时代取向。二是样本文献的类型以描述型为主,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期刊来源包括各省市社会科学、各党校学报、高校社科类期刊以及各大论坛期刊等,其中文献来源占比最高的期刊是《环境保护》(15篇),占比达7.98%。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学术共同体分布

利用学术研究领域的合作机构和合作作者的共现网络能够反映出该领域的学术共同体分布属性及学术合作情况。将条件“Note Types”设定为“Author+Institution”,阈值调整至“TOP30”,运行Citespace软件,经过MST图谱修剪可得合作网络图谱,通过聚类形成图2。

图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合作机构与合作作者共现网络

根据图2可得,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节点最大,居于图谱中心位置,表明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的核心机构,且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最大。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等节点较大,形成了研究的核心机构群。这表明较多的高校与研究机构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领域的主要阵地。此外,在各研究机构结构节点周围分布着该机构相应的发文作者。总体观之,126个网络节点之间仅有52条连线,图谱的网络密度为0.006 6,同时彼此之间的连线较少,分布松散,这表明作者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合作较为匮乏,尚未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领域的合作交流网络。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对一篇文章的研究内容与主题有高度概括作用,图谱中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的大小与关键词的共现频率呈正比例相关。节点越大,共现频率越高,该词的研究热点就越强。将获得的样本数据导入Citespace,经过前期测试对聚类结果进行较为合理的参数设置,时间区间设置为2013-2018年,时间切片默认为1,数据抽取阈值为“TOP50”,得出关键词知识图谱(见图3)。具体来看,图3中习近平这一节点的年轮最多,说明其在该研究领域出现较早。而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思想、中国梦、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等节点外侧的紫色圆圈反映出此仍为当前的研究热点[2]。经MST图谱修剪后,关键词共现图谱中的节点数目为172个,节点连线为165条,网络密度为0.011 2。

图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发现聚类之间的结构特征,从而突出网络关键节点及其重要连接[1]。Citespace中评判图谱绘制效果的两个重要指标分别是模块值和平均轮廓值。前者为Q值,一般以0.3为标准,大于0.3意味着划分出的社团结构是显著的,后者为S值,其值在0.7以上时,聚类效果是令人信服的[1]。由图3可得,共现图谱的Modularity Q为0.823 8,Mean Silhouette为0.625 2,表明知识图谱展现的知识结构是显著的,聚类是高效且较为理想的。

对已产生的关键词图谱运行自动聚类,出现关键词聚类图谱,不同颜色意味着不同的关键词类别。按照颜色和分类结果对关键词的聚类结果进行可行性、合理性等因素分析,并进行技术处理,得到综合分析图谱(见图4)。经过反复分析对比关键词节点与整体结构,可将聚类结果划分为五大类,并按顺时针分别命名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背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价值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路径。由图4可见,聚类图谱呈现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把握类团居于中心,其他类团围绕四周的格局。而关键词间相互交织的连线说明关键词之间仍是相互联系的关系。

图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聚类分析综合图谱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热点主题辨析

绘制知识图谱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状态与机制,因此解读知识图谱是关键[1]。对相关经典文献进行研读发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提出背景、主要内容、多维解读、实践路径、时代价值这五大主题,学术界分别就此五大主题展开理论探讨与论证,力求为构建绿色生态体系、实现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生态治理目标提供理论指引与经验借鉴。

热点主题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背景。主要从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深入探讨。前者是指国内与国际维度,从国内视角来看,我国现实国情具体表现为发展任务与生态压力之间的张力,环境污染的加剧,资源的日益枯竭等生态问题阻碍可持续发展之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成为日后谋求发展必须要突破的瓶颈[3]。从国际角度来看,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与GDP总量排名靠前的国家,国际社会也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生态责任。“地球村”“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概念的提出表明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上都迫切要求中国拿出大国姿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后者则是历史与现实维度。从现实维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环境日益呈现出压缩性和复合型的特点,我国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倒逼生态文明建设[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是把握历史发展趋势的理性选择,人类从诞生以来经历过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形态,而工业文明带来的资源枯竭与环境恶化推动社会向生态文明转变。对于提出背景的研究有利于认清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时间写空间定位,奠定下一步的行动基础。

热点主题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一,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相关理论主要包括“两山”理论和“命运共同体”理论。“两山”理论的提出是对中国具体语境下生态环境治理的一种形象化表达[5],分别从止损、发展和创新三个层面递进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演进,具体模式有高起点进阶型、波动上升型和低起点飞跃型[6]。第二,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生态环境生产力观论述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意味着生态环境开始成为生产力的有机组成,进入实践层面[7]。这一科学论断改变了以往人们将生产力视为人类对大自然单向度的征服意识,开创出一条将经济发展嵌入生态环境保护当中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第三,正确处理环境与人、社会的关系。生态民生观包括“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以及“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环境福祉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具公平性和普惠性的公共产品,维护和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民生、维护民生幸福的保障,有利于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环境[8]。

热点主题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多视角解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其一,从哲学思辨角度切入,发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遵循发展的、普遍联系的、矛盾对立的规律[9]。其二,从生态政治学视角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党和国家的战略高度,将生态环境与个体、国家、社会以及国际政治相关联,阐明了一种创新与发展的生态政治观[10]。其三,从社会结构视域总结归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特征,可将其概括为发展生态生产力、建设生态政治、厚植生态文化、培育生态公民四个方面[11]。其四,从生态伦理层面发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包括温和生态中心主义以及生态美德论等方面特征[12],强调节俭、绿色、环保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其五,从国家治理的视角,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讨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强调生态文化与生态经济体系建设,最终实现生态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13]。从多角度、广视域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解读是理解其思想持续性与协同性的基础。

热点主题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路径。我国将顶层设计与制度保障相结合,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明确权责利,划定生态红线,加强法律建设,强化经济约束与合理政绩考核是具体体现[14];从出台一系列法律制度到对领导干部的终身责任追究制度等等都反映出对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15],我国以最快的时间完成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此外,对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现实实践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处理好环保、民生和地区经济之间的关系,探索改善生态环境的新道路[16]。以浙江省为例,深入贯彻“两山”理论,在实践中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的经济政策工具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开创了一种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良性循环的新模式[17]。通过对各地实践路径的剖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其思想内涵,并推动其他地区的实践创新。

热点主题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价值。从空间延伸上来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区域意义,国家意义和国际意义。区域意义主要体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萌发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的生态实践为各省市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成功样板。从国家意义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增添绿色。不仅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实践要求,也有助于全力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就国际层面来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兼具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导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为世界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顺利转型指明了方向,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国际生态领域有积极贡献。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发展脉络探析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可以反映出横向的研究热点,时区视图可在纵向上反映出每个发展阶段的热点话题,直观地展现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演进过程以及纵深发展阶段。通过Citespace工具绘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热点的时区视图(见图5)。

图5 2013-2018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热点时区视图

由上图可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逐渐呈现出完整化、系统化、全面化的特征,研究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顶层设计到制度保障循序推进。从图中可见,国内学者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路径演进是随着政策发展而逐渐深入的,可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酝酿阶段。面对资源危机和生态恶化的问题,在对十七大报告进行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强调将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同时,学术界也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侧重于研究习近平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层面的活动。正如郇庆治所言,虽然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狭义的政策话语,但在中国具体语境下却与生态文明有同等的位阶概念,成为我国生态文明政策话语阐释的首要关键词[18]。因此,该时期的研究主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理论拓展与实践探索。十八大报告中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时提出的还有美丽中国概念,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被纳入十三五规划中,美丽中国的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本质,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论述与科学论断为实现美丽中国提供了现实路径,二者相辅相成。美丽中国不仅仅是指自然环境方面的天蓝、地绿、山青、水秀,更是包括社会因素在内的可持续发展与人民幸福[19]。“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以及“中国梦”发展为成熟完善的脉络体系,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第二阶段为该领域研究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意味着国家从顶层设计上对生态环境予以清晰定位。反映在学术研究上,学者们开始聚焦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发展阶段[20]、价值维度[21]、理论解读[22]。在理论层面探讨环境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阐释了该理念对人类、对国际以及中国的时代价值,总体上可看出对于绿色发展理念研究的热度攀升,却也缺乏新的视角与研究深度。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部分,二者共同成为其研究的热点,也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第三阶段为该领域研究的成熟阶段。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生态环境治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在对十六大、十七大中关于生态环境建设内容的继承与发展中,吸收以往建设浙江省生态环境治理经验,结合绿色发展理念、“两山”理论、美丽中国等一系列论断,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十九大进一步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2017年7月,人民日报首次使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概念,此后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探讨和持续关注。学术界主要集中于该思想体系提出背景、思想内涵、价值意义以及实践探讨等方面。西方生态哲学思想、生态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传统生态观成为思想基石,法学、哲学、政治学等学科视角扩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理论视野。制度设计与实践路径的研究也逐渐涌现,经济手段有排污权交易制度、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等;行政手段包括官员责任追究制、河长制与环保巡视等制度。对制度保障的研究体现了学术界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整体性、持续性和协同性特征。

四、研究不足与前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实现生态转型的重要指导思想,对推进国际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具有深刻的逻辑启示,研究成果颇丰。本文通过Citespace分析软件对所选的188篇样本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发展概要、刊载平台、合作机构和作者等文献特征进行探讨。在对样本文献进行定量分析之后,研读高频被引文献,对热点主题和发展历程进行定性讨论。从中可发现几个特点:一是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与延伸,学术界对其研究的视角更加多元化,呈现出多学科化、多维度以及广视域的特点;但由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出现的时间较短,于是出现注重总体忽视局部的问题,对于其研究往往是从某一时期切入,过于零散,不够系统。二是学者们开始注重思想的实践性,通过总结出贯彻执行的经验教训,为未来政策落实提供指导,使得该思想更具发展性和时代性。但研究方法的运用比较单一,较少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最后,本文采用CNKI中的核心期刊为样本做探索性分析,在样本筛选的过程中,难免带有主观性和“机械化”。受分析工具和时间跨度的影响,可能会忽略发表时间较近、被引频次低的关键文献。同时,由于研究时间较短,本文未进行阶段划分,而是对其出现的逻辑演进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仍需对该思想研究成果做进一步探讨分析。

猜你喜欢

图谱文明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绘一张成长图谱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