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之研究
2019-09-12陈国祥
陈国祥
【摘要】农村教育的发展备受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届人士的广泛关注:生源锐减,学困生增多。这已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农村学校的发展,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尤其是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开展困难,科任教师压力重重,这直接影响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和社会声誉。
【关键词】学困生 农村初中英语 形成原因 转化
一、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家庭的原因
农村学生的情况令人唏嘘:单亲和留守儿童比重大,家庭完整的孩子,父母长年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看的情况比比皆是。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没有时间和能力指导孩子学习英语,导致对大部分学生监管不力,自由放任,甚至连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都不能完成,更谈不上复习巩固,课前预习了。
2.学生的原因
(1)缺乏英語学习的兴趣
首先大多数农村初中生生活在比较偏僻的地方,没有英语学习环境,学的是哑巴英语。学生很快丧失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对遇到的困难没有质疑的习惯,更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主动学习的动机,最终造成英语学习困难。
(2)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困生在英语学习中被动听讲,不主动参与英语教学活动,也不注重课后的复习巩固,导致不能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在记忆单词,句型和课文时死记硬背,未能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和归纳
(3)教师的原因
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下降,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越老越少。多是些年老体弱,安于现状,教学方法传统的老教师。他们已不能适应和胜任新的教学理念,使学困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
(4)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交流的平台,教师承担着引路人的角色,即把学生引到哪里去,怎样引的角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如何促进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
1.教师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首先,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与育人观,尊重学困生的情感与尊严,挖掘非智力因素,用期望的春风融化覆盖在学生心灵中的冻土,从而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戒备心理。对学困生的教育要因人而异,教师首先要以真诚的爱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使师生零距离接触,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达成心灵的沟通。其次,教师还要同这些学困生常谈心,除了谈论学习上的事外,还可以拉家常,从而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多表扬,少批评,尽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师只有对学生亲如家人,学生才能信任你,学习上有困难,生活上有问题才敢于找你解决,喜欢上你所教的学科。所以教师务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困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语言。
2.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困生的兴趣
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教师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首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利用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将其引入特定的情境,在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探索性、竞争性等各种活动中获得乐趣,增长知识。
3.帮助学困生做好课前的预习
在辅导课上,教师应该先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预习,要对学困生的课前预习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在课堂上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开始时学生可能没有提问题的习惯,有问题也不问;有些学生不动脑筋,提不出问题;也有些学生虚荣心强,不好意思问。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要尽量多提问他们有把握回答的问题,有意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借此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建立“我也能学好英语”的信心。久而久之,学困生也会养成预习的习惯,听课会感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理解和记忆的效果也会得到明显提高,学困生在课堂上也会变得积极主动,敢于大胆参与听说读写实践练习。
4.注重与其家庭的沟通
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家庭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一些家长忙于工作,疏于对儿女的管教,认为教育教学是学校教师的事,与家长关系不大,往往在家庭教育问题上出现盲目性、随意性、片面性。家庭教育不得法,影响了教育的效果。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里只关注学生衣食住行,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对学生的开导做得不到位,这样学生的压力很难宣泄出去。
5.认真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
鼓励学生每天都要听录音,模仿纯正的英语,培养听力,一天阅读一篇英语短文,每周写一篇英文短文,尽力多看英文电视。另外,还可以设计一些竞赛活动。每个小组选出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当组长,负责安排协调本组活动。活动中采用一帮一的方式,互相提高。通过这种生帮生的方式,既可以在学生中掀起“比、学、敢、带、帮、超”的热潮,又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更能让各个学生的浅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