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声乐学习中发声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2019-09-12周婧
周婧
【摘要】儿童声乐学习是少儿音乐启蒙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声乐教学的起点,还决定着学生音乐生涯的长度。在儿童的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儿童的发声特点进行正确的发声训练,建立起科学的发声系统。
【关键词】儿童声乐学习 发声训练 技巧
一、呼吸训练
呼吸训练是发声训练的基础,决定着发声的质量。气流强弱的变化和声音的响亮度、字音的清晰度、音色的优美圆润、嗓音的持久性及情绪的饱满程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儿童在发声时采用正确的呼吸方式不但能够提高其发声能力和发声质量,同时还能减少一定的体力消耗。
1.“模拟法”气息训练
气息训练分为呼气和吸气,而呼吸又有快慢之分。儿童在气息训练中存在力度不均、速度不稳等问题,不能够很好的控制呼吸节奏。“模拟法”则是指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模拟事物的方式进行气息训练。例如,让学生进行吹纸条、吹蜡烛等呼气练习,模仿“打哈欠”、吸饮料等吸气练习,通过这些简单、易懂的训练可以让学生理解并初步掌握发声时最基本的呼吸技巧。
2.“交叉法”氣息训练
“交叉法”是指在气息训练中不断的变换呼吸速度和呼吸顺序,使学生充分掌握和控制发声时呼吸的一种训练方法。训练中将呼吸分为快吸、慢吸、快呼、慢呼四种,先让学生充分训练四种呼吸方式,而后对这四种呼吸方式进行二合一式组合,形成八种呼吸训练方式,从而强化学生对气息的控制能力。“交叉法”气息训练必须以“模拟法”气息训练为基础,只有在掌握呼吸的基本技巧之后才能进行“交叉法”气息训练,否则可能会导致学生呼吸错乱。
二、咬字、吐字的训练
咬字和吐字是发声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可以使声乐演唱表达的情感更加生动、丰富,将作品的艺术魅力展现给听众。因为受到生活中说话方式和习惯的影响,很多儿童都存在咬字不准、吐字不清这样的问题。
训练时将字分为字头、字腹和字尾三个部分,字头是一个字的声母部分,字腹是韵母部分,字尾则是最后的收音部分。训练中需要对对学生逐个部分进行纠正、训练。训练的总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字头咬准;字腹加长;字尾清晰。
根据不同的练习曲目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做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之上还需要进行细化的要求和调整。例如,练习舒缓歌曲时,字腹部分还需要做到流畅、舒展,字尾部分缓慢、清晰;练习欢快歌曲时,字尾部分能够干净不拖沓,咬字、吐字部分衔接自然。此外,在平时的发声训练中,可以适当的加入朗读训练,以纠正咬字不准、吐字不清的问题。
三、音准、节奏的训练
音准与节奏是声乐的灵魂所在,声乐的表现力都需要依靠音准与节奏的准确把握。儿童阶段的声乐学习,音准与节奏的失准是很多学生都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如歌曲的节奏过快、过慢或过于复杂;练习者对曲目的熟悉程度不高;高音或低音部分的音调过高或过低等。不论是那种原因造成的音准和节奏的失准都会造成“跑调”的现象,但是学生自己却很难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跑调”了,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进行纠正。
在音准、节奏的训练中要重视和加强视唱练耳的学习。在视唱练耳的练习中,学习者节奏、节拍、曲调、记谱以及听音等方面的强化非常关键。从视唱练耳的训练可以先让学生学习简单的音阶,待熟练之后可以适当进行一些简单的声乐技巧训练。通过一系列训练,学生的音准将会较之前准确很多,随后还需要进行一定的二声部训练,从而全面的提高学生的音准与节奏水平。
四、姿态训练
发声训练中,许多教师对演唱姿态训练较为重视,但是却存在对姿态训练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不全面的问题。教师们更多地关注的是演唱姿态对舞台形象的影响,却忽视了演唱姿态对发声的影响。其实,正确而优美的演唱姿态不仅能够展现良好的舞台形象,还有助于演唱者控制气息、把握音准、控制节奏等。
儿童姿态训练中,主要以自然、放松为主,避免声乐学习中出现耸肩、弯腰、过分挺胸、身体僵硬等情况。但是在姿态训练中也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过于放松的状态。以站姿训练为例,可以让学生双脚与肩同宽,臀部和背部肌肉保持适度紧张,挺胸、收腹;还可以双脚前后站立,重心落于前脚,身体略微前倾,上身放松,下半身稳定不僵硬。
五、结语
儿童声乐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调整的过程。教师既需要根据儿童自身的身心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又要不断适应儿童的成长及时对进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儿童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在气息、发音、节奏和姿态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综合训练,从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形成正确的发声习惯,为以后的专业生涯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冰.浅谈声乐演唱的声与情[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157.
[2]白冬梅.儿童声乐训练及情感表达的培养[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6,(04):28
[3]熊海荣.视唱练耳对声乐技巧的作用及其影响[J].北方音乐,2016,(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