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风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9-09-12邢旭
邢旭
【摘要】高校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输出口,其学风建设工作的质量投射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高校中的执行情况,高校的学风建设情况也是衡量其治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以Q学院为例,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这所高校的学风建设现状做出一个全面了解,希望借助以下研究能对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 学风建设 现状
大学生的学风指大学生对待自身学业时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其不仅对学生自身的未来发展相当重要,还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学风建设是高校的基础工作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它体现了高校的精神风貌、治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风普遍成为了当代大学的软肋。本文对Q学院的学风情况进行调查,以分析影响高校学分建设的原意,以期能够给高校改善学风的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调查对象和问卷内容
本次调研的对象主要是Q学院的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率为89.7%,采用SPSS statistic软件进行了定量分析。
二、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半数的学生学习习惯较为良好,学校的主流学习氛围也比較良好。另外半数的学生的调查结果相对不理想,有45.7%的学生没有自己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无法专心于学习而不被手机等通讯设备打扰,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信心和学习动力,无法保持每天学习的学习状态。
1.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律能力较弱
一位哲人曾说过: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学生日积月累养成的学习方法,它最终将以学习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一个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必然拥有强大的自律能力,在面对外界环境的诱惑时仍能将心思放在学习上。但如果学生的自律能力较薄弱,一个手机振动、一句小伙伴邀请一起去玩耍的呼唤、一个毫无营养可言的娱乐八卦,都能成为打破学习状态的“最后一根稻草”。
2.学习观念不强,学习动力不足
九年制义务教育与大学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显著差异。九年制义务教育时期的我们每天都在老师的监督和约束之下,但大学的学习氛围更加宽松,这意味着课外时间将由学生自己安排,部分学生因此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在高校接受教育的群体以“95后”为主,该群体的成长经历较为顺畅,没有遇过重大挫折,也缺乏坚毅的精神。由于与社会接触不多,对社会现实生活也缺乏客观的认识。在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更加放松,甚至以散漫的态度面对学习。在面对抽象、晦涩的专业知识时,经常会出现由于不感兴趣等因素导致的厌学心理,将原本用于学习的精力用于其他娱乐方面,恶化了学习习惯,与其他不断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学生渐行渐远。
三、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1.学校因素
关于学校层面对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制度两个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22.35%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课程体系与社会就业需求、大学生成长需求不同,导致在大学学习“学习无用”之风盛行,很多大学生的中心都没有放在学习上。同时,部分大学生认为本科阶段的理论学习过多,实践性学习活动很少。部分本科生在毕业后提出,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与自己在大学时学习的相关专业课程联系不紧密,这一情况使得部分大学生对待大学课程时只抱有“过”的要求,而不关心该课程的本质价值。
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学风建设的根本保障。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其实并不存在太大差别,其影响学风建设的关键因素其实是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被问及“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否严格执行”时,75%的学生表示学校虽然明文规定了学籍管理、违纪处分等大学生管理规定,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力度不够,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2.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和谐,此次调查的学生大多数都提出,学生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学习目标等也是影响学风建设的关键因素,学生的自律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是学风建设的有力保障。
当代大学生普遍为“90后”,随着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增长,他们生活在拥有丰富的物质条件的社会,他们对舒适的生活习以为常,所以当他们不需要面对中小学时期硬性考核的成绩压力,有部分大学生会出现学习懈怠懒散的心理。甚至认为,只需要在考试前看看书就可能给应付高校的考试,只要及格就可以。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群体效应也会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开展。高校寄宿制度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趋同化,每个专业、班级、同学、室友的学习态度,都会对其他学生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毅.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