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家国情怀的渗透与培养

2019-09-10郭晨辉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3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学科素养

郭晨辉

【关键词】  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教学 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3-114-01

一、利用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中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而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说,初中阶段的爱国情怀教育尤为重要。信息时代的今天通讯发达,网络世界的低俗、社会上的欺诈以及现实中的物欲横流和个人主义盛行,容易使青少年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其成长造成恶劣影响,进而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危害。所以,在中学阶段加强对学生的家国情怀的培养尤为重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作为历史学科教师,应不忘“立德树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历史学科标准中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定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其中的“家国情怀”最突出的就是爱国情感的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提出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是:“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自豪感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二、初中历史教材中有丰富的历史素材培养家国情怀

中国五千年历史文明中蕴含着大量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有助于唤醒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特别是中国近代那段沧桑屈辱的历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饱受灾难,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在灾难面前,一代代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奋起反抗,一批批志士仁人为探索救国道路不懈努力、流血牺牲。这对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祖国繁荣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具有突出的作用。以下以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的内容为例。

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学生通过这几课的学习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历史教训,看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牢记国耻,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和历史使命感。

第4课《洋务运动》、第6课《戊戌变法》、第9课《辛亥革命》、第12课《新文化运动》通过这几课认识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等人为探索救国之路上下求索,艰苦奋斗,激發学生爱国之情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坚强品质。

第13课《五四运动》让学生牢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至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生通过学习,体会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的不懈奋斗,激发学生对共产党的崇敬之情。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通过这单元的学习,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与破坏,树立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珍惜和平生活的信念。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学习这一单元了解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

三、为培养家国情怀开展形式多样的历史课堂

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历史课堂应充满情感与激情,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丰富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讲述法、情境教学法、名人故事堂、适当的课外活动等。

1.讲述法

利用教师的语言魅力,生动的描述历史事实,激起学生对历史的想象,形成历史表象,认识历史活动。这是传授历史知识和传递历史观念的主要方式、常用方式。

2.情境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下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使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设置一些模拟历史场景的活动,如模拟法庭、历史小剧场、辩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一种历史的真实感,进而认识历史、感悟历史。

3.名人故事堂

通过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物事迹,让学生感受鲜活的历史,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例如介绍周恩来,了解新中国的外交,通过感受周恩来的外交风范,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4.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开展课外活动

历史课外活动灵活多样,也是培养家国情怀的途径之一,包括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遗址;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纪录片;阅读与历史相关的读物,如《红星照耀中国》,感悟长征精神;访问亲历者、幸存者、老兵等方式。

四、总结

初中阶段是学生情感养成的重要阶段,培养家国情怀是重要的历史教学目标。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落实历史核心素养,同时也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这一优势,落实“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学科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心得
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现状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