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户外建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9-10王秋
【关键词】 户外建构游戏 教师指导 学习故事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3-067-02
学习故事是一种用叙事的形式对儿童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价的方式。既是一种评价儿童的方法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是在真实情景中完成的结构性观察和记录,能提供一种反应儿童发展的持续性画面,能用来记录和交流儿童学习的复杂性。建构游戏是幼儿主动发起的使用建构材料通过一定的建构技能进行建构的游戏。教师通过采用学习故事的方式对幼儿在大型户外建构游戏中的观察与记录,评价幼儿的发展水平,通过改进活动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一、大型户外建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指导的“缺失”,没有找准介入的时机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还应成为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者,在大型户外建构游戏中,教师还是幼儿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材料的提供者。户外建构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游戏,提倡教师应充分给与幼儿自主游戏的机会和时间,不应过多干预幼儿的游戏。通过对教师记录的学习故事进行分析,发现教师往往在活动开始对安全和游戏规则要求进行集体性的指导,在游戏后请幼儿进行评价反思,而在游戏过程中的指导比较少,且出现介入的时机不恰当的问题。
2.游戏的设计不适宜,没有抓住幼儿的能力水平
大型户外建构游戏的内容是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成的,教师根据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以及幼儿建构的发展目标,提供合适的材料,设计合适的游戏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通过教师记录的学习故事,发现有些游戏设计过于简单,没有找到幼儿的能力水平,不能满足幼儿“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发展需求。教师往往对于小中班的能力把握比较好,而对于大班的幼儿能力往往把握不准。如,某大班的建构游戏“欢乐的水上乐园”,教师只给幼儿提供了大型积塑和纸砖,整个游戏过程,幼儿仅用到叠高、组合的方式进行搭建,搭建的作品也比较单一,仅是不同样的游泳池,在建构中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难题。创设的游戏情境也比较单一,幼儿仅仅是玩游泳和打水仗的游戏。
3.教师记录的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对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现
在大型户外建构游戏中,教师通常都是在一个固定的表格中进行观察记录,表格的内容包含“游戏背景”、“游戏过程”、“行为解读”、“教师支持”和“游戏亮点”。通过分析,发现教师记录的学习故事大都专注于常规、安全问题、以及作品的呈现,缺乏对儿童的观察与发现,游戏过程中缺乏对幼儿问题解决过程的记录。而学习故事的记录就是为发现和记录幼儿的“魔法时刻”,记录下幼儿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评价幼儿的发展阶段,了解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以便支持幼儿能力的提升。
二、教师指导大型户外建构游戏的对策
1.教师适时的指导,注意介入时机
互联网环境下,知识信息的碎片化,学习的碎片化致使思维的碎片化。碎片化思维给人们思维的广度、深度和速度都带来了影响和改变,其本质上是对思维的逻辑性、主动性和系统性进行了解构和重构。由于幼儿的思维水平尚未成熟,游戏中往往出现碎片化思维,教师应协助幼儿形成系统性思维。如大班的“开心火锅城”的案例中,幼儿用两块方形木板拼搭成了一个电脑,并解释说:“这是电脑,我们要吃什么菜就在电脑里按一下就行啦!”然后将电脑放在搭建好的“火锅桌”旁边,几个幼儿坐在“火锅桌”旁边吃火锅。显然,与桌子相同大小的电脑放在旁边,已经阻碍了他们游戏间的交流。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幼儿将生活中的情境碎片化的呈现,如“点餐和进食”,依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从“点餐”到“进食”是在不同情境下发生的系列行为。之所以会出现“点餐”的行为,是因为其与“进食”的地点不在一个地方,显然搭建时不应将“点餐”用的电脑搭在“进食”的餐桌旁边。而加入送外卖,或乘坐交通工具去“进食”的地点,那么与之相适应的搭建活动就有搭建一个“外卖车”或借助一定的玩具象征外卖,或者搭建一条通往“进食”地点的“路”。这个过程其实是幼儿将思维中的行为与行为或经验与经验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大型户外建构游戏以主题的形式进行,是为了协助幼儿将碎片化的经验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经验。
此案例中幼儿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碎片化的经验之间建立联系。幼儿的思维能力尚未成熟,需要教师提供支持。此时,教师若能在一旁提出问题:“请问你是在哪里点餐的呢?”“点餐后要如何达到火锅城呢?”“我们还需要搭建什么?”等给与幼儿经验之间提供支架。
关于教师介入的时机问题,很多研究者认为,在以下情况下教师可以介入:(1)幼儿无所事事时;(2)幼儿有严重违反规则情况时;(3)幼儿在搭建过程中出现困难,向老师发出求救信号或出现沮丧情绪时;(4)幼儿一再重复原来的情节和动作,长期没有变化时。案例中,幼儿面临的困难比较隐性,教师应根据思维的点、线、面的关系,通过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幼儿的经验水平才能很好地把握。
2.分层次提供游戏材料,创设适宜的环境
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分层次提供游戏材料是大型户外建构游戏的关键。首先,教师应清楚各年龄段幼儿的能力水平及建构关键经验。小班幼儿的目标主要是探索、认识材料,掌握基本的建构技能,体验建构的乐趣,提高游戏水平;中班幼儿的目标主要是学会合作,运动各种搭建技能进行大胆搭建,发现材料的多種玩法;大班幼儿的目标主要是会为搭建活动制定计划,学会独立解决搭建中的问题,提升建构和交往水平。教师在提供材料时应该思考该材料单独用可以怎么用,包含它常用的操作方法、摆放方法,以及它不常用的方法。思考它可以和什么材料组合用,以及它可以带来哪些问题,包含安全问题、操作技术问题、以及带给幼儿交往中的问题。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搜集各种不同的观点。大型户外建构游戏中,往往会遇到很多有关平衡、力和速度等复杂的科学问题。大班幼儿具备了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了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建构中,我们应提供更多低结构的、种类多样的材料,创设更为丰富的问题情境,发展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其次,分层次增加辅助材料,增强大型户外建构游戏的体验性。幼儿建构的作品往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依据一定的主题进行搭建,给与幼儿较强的生活体验性。户外建构游戏往往和角色游戏一起,因此,加入一些角色游戏的材料可以支持幼儿建构游戏的深入。如建构“火锅城”的活动,在游戏的最后教师若能提供一些仿真的食物材料,将使得幼儿围坐“火锅”旁“吃火锅”的游戏体验更丰富。
3.提升观察评价的能力,注重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大型户外建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很多的问题情境,如搭建“高架桥”的活动中,如何保持桥面平衡的问题,两座桥之间怎样交叉的问题,不同程度缓冲坡度的设计。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仔细观察,当幼儿遇到问题时应停下来静静观察幼儿如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记录下幼儿解决问题的魔法时刻。如建构“高架桥”的案例中,教师详细记录了一位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遇到“桥面倒塌”的问题时,发现旁边的幼儿建构的桥能够很稳,如是,幼儿停下来思考为什么自己的桥会倒,通过再观察发现出现问题的原因,是由于采用了高低不一样的木墩,从而改进自己的搭建,找到使“桥面”稳固的方法。
另外,研究还发现一个现象,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幼儿建构综合水平呈现“两极分化”程度越重。即能力强的与能力弱的幼儿水平差异非常明显。这可能与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存在相关性。在大型户外建构游戏活动中,教师往往采用自由分组的形式搭建。往往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能力强的儿童选择与能力强的儿童一起搭建,而能力弱的儿童与能力弱的儿童一起,有时能力弱的儿童甚至找不到与之合作的伙伴。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是幼儿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采用有意识分组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学习故事记录发现搭建能力强,且愿意帮助他人的幼儿,有意请这样一些小朋友带能力弱的孩子一起搭建协助能力弱的孩子能力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新西兰]玛格丽特·卡尔,温迪·李.“学习故事”与早期教育:建构学习者的形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4、6.
[2]胡静奇.户外建构游戏的安全问题与对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戚静.碎片化思维影响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9(6).
[5]龙蓁蓁.户外建构游戏中教师指导时机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33.
[6]王秋.幼儿园大型户外建构游戏——从游戏走进学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