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实践分析
2019-09-10李京
李京
【关键词】 高中美术 鉴赏课程 情景教学法 实践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3-063-01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如何讲解作品,更要深入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其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挖掘他们的审美潜力,提高其对美的感受,并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帮助其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审美观念。因此在美术鉴赏课中,要重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升其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灵活运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人文以及自然的关系,扩宽学生的艺术眼界。
一、情景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虽然新课改在不断推进,但是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仍然比较深刻,有部分美术教师并不重视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学生不能从多方面来体会和认识美术学习的趣味性和价值,长期的绘画和手工练习,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而利用情景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在合适的环境中,提升对美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重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可以扩宽学生的视野,在为其展示更丰富的作品,带领去用心去感受时,学生也能从中感受美术更多的乐趣和价值,提升对学习的热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美术教学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健全学生人格。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通过更加科学和深入的引导,让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直观传达出来的美进行鉴赏,并站在艺术鉴赏的角度,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技巧。同时引导学生对作品创作艺术家的人生、情感、精神以及思想各方面进行了解,结合作品进行鉴赏,可以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美术鉴赏中受到心灵感染和冲击,帮助其树立正确积极的生活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情景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建多维度的情景,优化教学过程
。情景的创设要将美术的人文性、艺术性、历史性、社会性等特点展示出来,将情感、自然以及智慧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进行美术鉴赏,开发其大脑,从而帮助其树立追求人类文明的理念。同时,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以人为中心,激发学生的个体情感,从而促进其认知的发展。比如在学习意象艺术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要形容人物美丽、大方、潇洒等,你们会用什么词句呢?接着让学生欣赏《蒙娜丽莎》和《马蒂斯夫人像》这两幅作品,讓学生讨论这两件作品中对人物表达中蕴藏的情感,运用的艺术语言有哪些差异,可以从两幅肖像中,看出主人公的什么性格或者特点。然后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引出意象艺术的概念,最后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意象艺术的国画,自主进行鉴赏。
(二)结合生活创造情景,促进学生思维成长
新课标要求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让其可以通过艺术感受生活,从生活中体会艺术的魅力。因此,情景教学法也要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生活来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鉴赏作品,让学生从祖国的山河、家乡的文化角度出发,将美术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更加宽广的领域对学生的心灵进行熏陶和感染。比如中国的文人画家通常会通过梅兰竹菊或者山水来表达他的情操,比如王冕的《墨梅图》,是借用墨梅、竹子来表达自己清高孤傲的思想。比如李桦的《怒吼吧,中国》,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了解和搜集有关主人公生活的背景和一些事件,了解他的思想是在鲁迅先生的作品风格影响之下形成的,从而能够通过对当时社会情况去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通过这种对过去生活的探索和了解,不仅可以扩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还能够在他们逐渐了解艺术家思想的过程中,深入思考,感知艺术作品背后所传达出来的深刻含义。
(三)利用表演情景,增强直观形象
美术鉴赏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技巧,培养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探索,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习俗,特别是在鉴赏我国的艺术作品时,要对学生正确引导,弘扬民族文化,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涵养,这也是当前新课改目标之一。同时,可以利用表演情景,引导学生利用实物来还原名画,激励他们去尝试和创造。比如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展示《奥利瓦雷斯公爵的骑马像》、《拾穗者》、《最后的晚餐》等名画,让学生收集材料,用自己的方式还原这些名画。通过表演情景让学生更加仔细深入地去观赏作品,通过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增强情感体验、扩宽知识面等都有重要作用,在课堂中,创建有效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和探索的积极性,才能不断促进鉴赏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想象力的培养,通过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吴仁荷.情景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实践探索[J].高考,2018(30):109-109.
[2]张延春.探索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