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后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2019-09-10林彩梅
林彩梅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3-0140-01
随着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充满趣味,老师也越发重视教学形式和学生年龄的契合程度。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始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宗旨,老师应打破机械、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以往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从“学会”变为“会学”。数学同样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生活中处处都是可以用数学解释的现象,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理论知识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1.科学选材,重视实践
任何学科都不能脱离生活而单独存在,数学同样如此,生活和数学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所以,数学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课后同样要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如何选择实践活动的形式是每位数学老师都应认真思考的,实践活动既要内容充实,又要与数学学科有关,还要具有教育意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中,老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选材,在外出郊游时,老师提问:学校要安排几辆车才能装得下全体老师和学生?现在已知的三年级有两个班,每班40名学生。四年级有两个班,每班55名学生,每辆车载客32人,那么三四年级一共需要多少辆车?学生们都想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因此很热情的参与这项实践活动,并且给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运用了乘法和加法,还有的学生用到了有余数的除法知识,最终得出答案,需要6辆车,5辆车满载32人,另1俩载客30人。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学生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提高了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巧妙的选材和设计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加强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让 学生明白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引导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逻辑能力。为此,老师应该阶段性的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比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课堂上,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相关知识。课后,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与新知识有关的物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比如,提供8个长10厘米、宽6厘米、高3厘米的磁带盒子,让学生自己设计出用纸最少的包装方案。 布置完任务,学生立刻开始实践,在不断的思考、尝试、创新后,学生终于想到最解决包装纸的包装方法:把磁带的大面积部位紧挨着重合,组成一个大的长方体,然后利用数学知识计算长方体的面积。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想到了很多种包装方法,在相互比较之后,最终得出了最科学的结论,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通过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知识是抽象、复杂又有点枯燥的和难以理解,如果仅凭单纯的讲解,学生很难掌握。所以,除了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外,课后也要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培养学生边学边用、边用边学的学习习惯,在实践中逐渐完善数学体系。比如,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调查自己家庭、周围邻居每天所用塑料袋的数量,调查7天,整理调查结果。学生对于调查任务普遍情绪高涨,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活动,主动询问父母、爷爷奶奶和邻居家每天使用的塑料袋数量,最终的统计结果显示,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下使用的塑料袋绝不是小数量。很多学生从一周的数量推算到一年,巨大的白色污染量让学生感到震惊,由此想到节约和环保。
课后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实现了德育教育,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4.老师积极参与、客观评价
如果老师只是提出实践内容和实践任务,而不带领学生参与,那么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肯定会受到影响。从实践中所得的收获也会大打折扣。很多活动老师虽然无法直接参与,但却可以通过微信、QQ、电话等方式与学生交流,了解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活动结束后,给予客观的评价,并且让学生自评,重点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除了总结、归纳学生的收获之外,也要将教学内容和实践结合起来,梳理知识点,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换,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后实践活动的开展,加深了學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总而言之,老师应充分利用实践活动,丰富数学教学的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鄢新亮.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J].语文课内外,2018(34):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