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中“问题驱动法”的应用
2019-09-10苏宝兰
苏宝兰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驱动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3-0135-01
1.“问题驱动法”的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新课程改革以来,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鲜的动力,教育观念也变得越来越前卫,但是,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深,应试教育无法彻底扭转。摆脱农村教学传统的一对一硬性接受课本知识教学模式,“问题驱动”采用课前对学生进行提问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的理解, 对课本中有关抽象的问题尽情的想象构造物体形状,教师对学生所展开的想象进行修改指导。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此类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达到“知识”到“能力”的转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逻辑推理能力。例如,把一个底面直径2分米的圆柱体截去一个高1分米的圆柱体,原来的圆柱体表面积减少______平方分米。先想象一下圆柱的形状,然后想象一下圆柱体截去高1分米的圆柱体形状,借想象来计算截完后的面积后得到结果3.14×2×1=6.28(平方分米),原来圆柱的表面积减少了6.28平方分米。从基础的课本图形到从头脑中想象以及实际的应用解决,能够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变通能力。
(2)以客观事实为主线,实事求是
知识來源于生活,一切知识的源泉来源于实践的探索得出的结论。小学数学自然离不开生活,同时数学应用于生活。问题驱动之所以注重实际,是希望主体根据客观的事实去探索研究,追求知识最终产生的结果;发现客观的规律,举一反三,形成理性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起始,追溯其本源、结果;解决探究之前的问题加以修饰研究理解。案例分析,我们在对小学六年级比例的知识进行学习中,我们不要一味的只为学生讲解一些学习内容,而是要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比例的知识和内容。例如,升国旗时大家都见过国旗,但是大家知道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如何设计才能够使它更加合理、美观呢,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比例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不同的想法,可能更多地是想象,但是作为主体的他们可以回家或者关注不同的动物进行观察分析研究。这使得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知识的来源及应用,避免了对虚幻的想象以至脱离事实。
(3)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灵活应用
应试性的教育往往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不能灵活的应用,从而形成同样的题型只会做一个,适当的改变一下题目就变得毫无头绪,知识不能全面的掌握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是这个重点背完之后就算是掌握了,却忽略了掌握知识的本质是什么。对知识的掌握是对知识的牢记、知识的理解、知识的灵活应用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这种能力。例如,教师在讲长方形面积的时候,课本公式是长*宽,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想象一下长方形是什么形状,用生活中的物体来说明一下长方体有什么特征,然后老师指出长方形的长跟宽并对长方形进行计算。进一步对学生提出问题,正方形算是长方形的一种吗,答案是确定的,进而对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总结研究,得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通过对长方形面积的理解演变为正方形的面积探究,从而加强学生对面积公式的记忆与运用,不用再繁杂的重复记忆,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与逻辑能力。
2.“问题驱动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1)打破抽象化到形象化转化的障碍
抽象化是指只能发挥想象虚幻,对现实没有或者与现实东西相似但是没有被创造的形状、物体、实物等等;形象化与抽象化往往相反,形象化是对实体的描述,有实物的存在对照,实际存在的东西;用具体形象化的事情解释抽象化的知识体系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作为一个小学生,受年龄智力的影响,这种转化需要在一步步的学习中养成。问题驱动法就是解决此类问题关键之重,运用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客观事实为主线对抽象的知识系统化实际化,应用具体的数字来指代事物及其相互关联的知识点,教师是这个过程中引路人,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2)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主体对问题的理解、解读、分析、思考、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单单应用于教学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而且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贯穿生活的一切。在问题驱动中,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是一套不失严谨的逻辑思考体系。在课堂中,对问题的研究及解决形成严谨的思维方式是掌握知识,灵活应用数学知识,产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前提,从而产生理性的分析、解决问题的结果。
(3)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主体在被动的接受一些既定的知识,没有自我接受力也没有选择权,是被迫的一种形式。而作为问题驱动的作用,就是改变这种既定的模式,还原学生的自我主观能力,给予课堂一种活泼轻松的气氛,学生可以自动将教师传授的知识自动储存到自己的知识存储库中,搬运到自己脑海中。
总之,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驱动法”的应用进一步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诟病,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实现抽象性向形象化思维的跨越,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詹茂堂.“问题驱动法”在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7(08):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