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
2019-09-10石慧
石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文化;渗透措施
【中图分类号】G 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3-0112-01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之间相互契合,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主流模式,运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古典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内涵,从而运用传统民族文化进行熏陶,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和厚重,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1.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新课改背景下的必然要求。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文化传播的速度空前加快,多元文化成为时代的主流模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压缩,其主体地位受到了冲击,新课改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2)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初中正是学生思维活跃以及价值理念形成确立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教育状况直接影响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健康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3)有利于发挥语文的传承作用。语文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学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学科可以说是我国数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和载体,也是民族精神的积淀和结晶,其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的传承作用。
2.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1)创设生动的古典语文情境,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
兴趣和热情是支持学生对语文知识不断学习和前进的动力来源,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具备高昂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学生可以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鉴于此,教师可以创设生动的古典语文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进行感悟和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进行创建,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课文《出师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北伐的相应影视资料,回溯刘备新野兵败后诸葛亮出使东吴,连吴抗曹,再到收取荆州,西取益州达到隆中对的战略目标。及至刘备伐吴失败后白帝城托孤等影像,为实现复兴汉室的理想以及“报先帝、忠陛下”主旨理念,观看视频过程中进行学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内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初中语文知识体系相对复杂完善,包含了大量的古典诗歌以及经典文学著作,无论是古诗还是文言文以及现代散文,都具有强烈的中华传统文化气息以及民族精神的内涵,其中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精神和精神感悟,其学习对学生正确思想价值理念的确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价值内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在《论语十二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论语内容的详细解读和翻译,将论语的内容与当前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生活价值理念,在实际的生活中以严格的道德准则要求自己,学会反思和不断的提升自己。
(3)深情朗读和品味诗歌中的情感,升华学生的精神感悟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巨大的比重,诗歌不仅具有极为重要的文学创作价值,还具有人格塑造以及价值导向的作用,深情的朗读和背诵有利于学生精神感悟和情感世界的升华。例如:在《龟虽寿》的学习过程中,汉乐府诗题材的诗歌翻译和理解难度较大,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和背诵,对此教师为学生播放了《三国演义》中曹操北征乌桓之后诗歌朗诵的片段,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诗中蕴含着的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感叹时光飞逝但心中充满豪情,降低学生的学习理解难度。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时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古典文化情境的创设以及深入挖掘素材中的情感价值,加强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和引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献
[1]孟祥鸿.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111-112
[2]袭祥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06):227-228
[3]张双敏.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7(08):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