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支点,帮助抵达
2019-09-10刘芳
刘芳
2019年4月25日,珠海五中丁世民老师在“粤港澳同一堂课·走进大湾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专题网络教研活动中现场执教《孔乙己》,听完这节课,我很是感动,为丁老师的淡定从容的教态、个性深刻的解读、独具匠心的设计、亲切自然的点拨而拍手叫好。
一直固执地认为,阅读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渡河的过程,文本是此岸,教学目标是彼岸。
好的语文老师一定是一个渡河高手,他或者是一个桥梁建筑师,或者是船夫,或者是一个渡船的助推器,他不一定要妙语连珠、舌灿莲花,但一定会找到一条符合学情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抵达学习的彼岸。
《孔乙己》这节课中的丁世民老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引导渡河的高手。仔细品评这节课,以下几点值得我们语文老师学习。
一、巧设话题,搭建思维的支架
于漪老师说过:“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怎样落实思维训练呢?丁老师的课巧妙设置话题,让学生在思考话题探究话题中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不是问题而是话题,因为问题的思考容量和空间较小,往往是有固定的比较封闭的答案。而话题容量大,学生可以做出多种多样的回答。
具体来看,“最伤孔乙己的那句话”是一个理解性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给学生极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中揣摩人物的内心,通过感性猜想、理性验证,提出合理的推断,训练了学生的推论、想象、联想等高阶思维能力。“最伤孔乙己的那个人”是一个评价性的话题,它指引着学生的阅读从文章局部转向文章整体,教师基于文本,引导学生分析洞察语境,并对文本中的关键之处发表个性化见解,再在学生个性化评价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其目的是通过分析孔乙己身边的人来揭示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所在,有曲径通幽的效果。“孔乙己,可怜?”这个话题中的问号别有深意,很显然,这是一个质疑性话题,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引导学生反思与质疑,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最伤孔乙己的那句话”“最傷孔乙己的那个人”“孔乙己,可怜?”三个话题不像“看客”“凉薄”等大家惯用的话题那么高冷,比较贴近和尊重学生作为一个平凡人的平凡的感受,学生更容易代入角色、体验情境。同时,三个话题由浅入深构成教学的支点,学生的思维由此支撑发散,再围绕“支点”创造性地设计出听朗读、看插画、拟独白等系列有序的活动,以点带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与老师平等交流、共同探究、相互启发、共同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景,接受感染和熏陶,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借力资料,构筑解读的阶梯
毋庸置疑,鲁迅的文章很经典,但与现在的学生是有隔膜的。如果一味地由着学生“自主”,学生的学习将是“脚踩两块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学习会停留在文本的表面。
最欣赏丁老师补充资料的两个细节。第一个是在探究“最伤孔乙己的那句话”,师生共同揣摩“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的丰富内涵时,补充了古代关于功名的资料:“戊戌变法之前,童生考试,录取率接近百分之一;乡试中,举人录取率接近千分之一;殿试中,进士录取率才接近万分之一”,这则资料,看似与教学无关,但数据的引用却给人直观鲜明的印象,引导学生明确考取“秀才”的不易,进一步感受酒客无情的嘲讽与孔乙己内心的伤痛。
第二个细节是对于“凉薄”的诠释。“凉薄”是比较专业的说法,正处于灿烂青春年华的中学生对这个词不太理解,于是在学生展示插画和对插画进行说明后,老师总结孔乙己身边人物共同特点时,将“冷漠寡情”这个短语出示在屏幕上,接着换一种说法,“冷”用另一个字概括为“凉”,“寡情”用另一个字概括为“薄”,“凉薄”这一词的出现经过层层铺垫,才水到渠成地出来,避免了术语化的概念植入。
接着补充了以下两则资料:“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施在他人头上,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做游戏,拿他人的痛苦做赏玩,做慰安。”“《孔乙己》描绘了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顺势联系《藤野先生》学生思考看客的“凉薄”,以及我们都是另一种意义的“看客”。资料的补充为学生的深度理解搭建了台阶,让学生的深度解读有了更高的支点,在这些台阶的帮助下,老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巧妙地深化了主题的理解。
三、细设标准,拉响自主的引擎
很明显,丁老师这节课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合作是大家惯用的自主学习的组织形式,但很多时候为了合作而合作,往往因忽视细节设计而流于形式,自主显得随意而散漫,缺少实效。
而丁老师的这节《孔乙己》,自主学习效果不错。这跟老师的贴心有关。老师首先贴心设计了学生喜欢的活动,如“插画”“演读”“独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参与的兴趣。还跟老师贴心关注每一个学生有关,如小组活动时老师习惯性地把小组学生的名字展示出来,体现了教者对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尊重。也跟丁老师放低自己抬高学生的地位有关,如当有个学生分析很精彩时,老师给予了“比老师说得还好”这样真诚中肯的评价。但是,这些仅仅是有关,我认为真正能让自主学习比较有序高效的因素是评价标准的细致设计。
如插画活动的设计及标准是这样的:
(1)插画
提示:为你们感兴趣的情节或是细节,设计一幅插画,要能体现文章情境。你也可以借鉴《孔乙己》已有的相关插图作品,进行二次创作。
当我们为课堂上学生能用“蓝色系”来画画并说明用冷色调来绘出咸亨酒店人情之冷时,我们是否有过这样的怀疑:这学生真逆天了,素质这么高?是不是老师导演的结果?但当我们细看上一节课作业布置时附上的评价标准,再看到“有创意运用色彩”时,心底就释然了。
原来,评价标准在引导着学生的作业,也引导着课堂学生的说明,还给予了学生互相点评的支撑点。自主学习,不是学生无边无际的随意,自评互评也不是“好”“太棒了”之类简单无心的点评,而是有着具体的任务和标准,老师精心设计的好的标准,就像一个引擎,带领并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走向有序高效。
总之,这节课中,丁老师是一个铺路架桥的高手,精心设计的话题、评价标准、适时补充的资料,成为学生理解课文、深度学习的一个支点又一个支点,不动声色地巧妙引导着学生走向文本深处,抵达阅读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