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表演唱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2019-09-10李丽
李丽
关键词:儿歌表演;幼儿教育;艺术素质
【中图分类号】G 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3-0051-01
作为学前教育的幼儿教育,是一个人人生的启蒙课堂,是对社会大概认知的形成阶段,所以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加上社会逐步提高了对于全面性、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教育也逐步转向加强对于培养孩子的才艺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投入力度。儿歌教学是幼儿教学中的一项主要教学内容,它可以有效的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情操的提升,另一方面还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爱上幼儿园,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教学效果。
1.在课堂中结合儿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优秀的儿歌是启蒙幼儿展开思考的明灯,让幼儿在自我表演唱中得到情感的熏陶,收获美好。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为了丰富课堂内容,调节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在其中增加儿歌表演唱的环节。一些与课程相关联的儿歌的添加,可以很好的引入教师的教学内容,增强课程对于幼儿的吸引。通过儿歌的演唱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沉浸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从而促进思想更好的发散,更愿意接受课堂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幼儿对于课堂的消化吸收。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的幼儿,已经预备了自己的一部分思想,加上语言表达能力已经得到了发展,在很多时候他们更倾向于借助语言表达自我情感。所以老师要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诉求,给予幼儿表达自我的机会,并在表达过程中认真倾听,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比如当老师想要教给孩子们如何洗手的时候,可以引入《花脸猫》这首儿歌,通过儿歌引入花脸猫这一角色,告诉幼儿小猫咪都开始爱干净了,我们要不要向他学习,也要一起爱干净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再由老师对于洗手的步骤展开讲解演示,可以促进教学更好的展开,为课堂内容做好铺垫,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如:“洗手要洗多久?”等问题,要给予及时的解答,倾听幼儿的意见看法,让幼儿获得关注,乐于提出自我的疑问。课堂内容于儿歌结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儿歌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开拓幼儿操作能力
儿歌的最大特点在于韵律十足、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这样的结构对于幼儿记忆而言非常方便,通过短短的文字可以给予幼儿广阔的想象空间,开发个人思维。对于幼儿的人格塑造以及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幼儿依旧处在年少无知的阶段,他们活泼、天真,思想活跃,对这个世界总是充满了这样那样的好奇,乐此不疲的探索着这个世界,喜欢问为什么,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总是有着强烈的兴趣。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教师要在加入儿歌的契机上,培养幼儿乐于动手,愿意探索,喜欢想象的,主动实践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的形成建立以及完善。在儿歌的氛围中,轻松学习,快乐学习。比如,教师引入《自己做》这首儿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步步完成儿歌里面所唱到的事情,让幼儿自己穿衣铺床、自己洗手吃饭等,在对儿歌中的事情的具体实踐中让幼儿获得成就感,满足感,真正做到自己动手,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以及必要的生活技能。借由儿歌,给予幼儿自我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加深印象,从而树立独立自主的思想,做“懂事的乖宝宝”。将儿歌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促进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
3.在儿歌中学习知识,提升幼儿学习效果
短小的儿歌不仅是朗朗上口,更实在精炼的语言中表现出深奥的思想,其实往往蕴含了许多的日常基础知识,或者一些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些都是幼儿在人格养成阶段所需要的“养料”,所以除了必要的课程内容任务,教师也可以通过儿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给予幼儿提升的空间。让幼儿在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学习到一些基础的知识,在其中找到客观规律,掌握生活常识,具备一定的生活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高课堂附加值。比如教师可以引入儿歌《牵牛花》:牵牛花,爬啊爬,粉色的花开像喇叭吹吹打打正开放,小朋友们喜欢它。通过儿歌幼儿可以了解到牵牛花的基本外貌特征,了解到牵牛花的基本形态,这个时候教师再展示一些牵牛花的真实照片或者相关视频,或者是展开户外寻找牵牛花的活动。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就可以很轻松的辨别出牵牛花,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在唱歌中收获快乐,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幼儿表演唱确实在培养幼儿综合素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合理的引用和利用儿歌资源,可以有效提升幼儿课堂的效率,创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幼儿在快乐中丰富知识,提高自我能力水平,增强对于世界的认识以及自我开创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幼儿教师要提高对于儿歌表演唱的投入,发挥好它的积极作用,促进幼儿园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关于幼儿文学中儿歌作品的教学研究[J].吉林教育,2014(07)
[2]王珊珊.挖掘儿歌魅力促进语言发展[J].甘肃教育,2017(02)
[3]朱晓飞.在幼儿园教学中实现效率提升的策略[J].幼儿教育,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