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三维导学案》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策略
2019-09-10张丽霞张裕群
张丽霞 张裕群
【关键词】 预习习惯 坚持 动力 巩固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4-089-01
预习就是在课前要对学习的知识有个大体的了解,找疑点、提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听课。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自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未来社会中拥有独立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预习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探索和教师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地位的体现。学会预习数学将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肯于钻研问题,而这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之一。所以初中阶段我们数学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学会预习。
如何培养农村学校的学生的预习习惯,我结合我校参与的数学课题《三维导学案》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与同行共勉。
一、预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坚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预习习惯对学习的帮助非常大,但意识习惯的形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学数学枯燥无味,“看不懂啊!”学生经常这样回答我。我跟我的学生说:“做一件事情,只要重复21天,一定会形成一个好习惯的。”所以我要求我的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坚持每天预习数学课。通过《三维导学案》的“预习案”设计的问题去看书、做笔记、写心得,坚持21天,基本上就形成一个好习惯了,后续就是老师不断的鞭策与鼓励。预习习惯的形成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在继续学业的学习中,受益匪浅。
二、预习要有“事”做
预习数学做什么?怎样做?这是预习的重点。如果每节课老师布置预习作业:“下节课预习课文36页到38页。”这样的预习只会流于形式,学生简单阅读课文,没有去思考,也没有质疑,这样的预习根本达不到效果,也没有意义。
《三维导学案》就是非常好的教材,但我们不能简单的当做练习册来使用,因为里面的设计是一个学与教的有机组合。利用学案的第一部分“预习案”能很好的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学习兴趣,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例如《整式的加减》预习案的第一部分“课前导学”环节就设计了三个问题串:1:同类项概念的两个要点是:(1) (2) ;2.合并同类项是指 ;3.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 ,且 。例如:100t+252t=(100+252)t=_______;7X2-5X2= = ;3ab2-5ab2= = 。学生要完成这三个问题一定会认真阅读课文,研究例题,完成下来的话,同类项概念和合并同类项法则也搞清楚了。而这两个知识点正是本课的学习重点。这样的预习过程,学生会不断的动脑思考,把新知识弄通弄懂。学生通过完成“课前导学”就可以掌握本课的学习重点。遇到不懂得我要求学生在书本标注,或写心得笔记,这样学生在预习时通过做“课前导学”和“尝试练习”就可以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更有针对性的在课堂听老师讲课。“课前导学”每节课都把学习目标设置成问题串,贴合学生的实际,让同学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高涨。预习也就不是那么枯燥无味了。
三、预习要有动力
做任何事情,我们只有尝到了甜头才会坚持下来。预习数学也一样,学生在预习中尝到了会了做题的甜头,他就会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学案在“预习案”就设置了第二部分“尝试练习”。尝试两个字是不是对学生非常有诱惑力啊!通过第一部分“课前导学”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课的主要内容,那么接下来“我会不会做呢?”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就会去完成第二部分“尝试练习”。还是《整式的加减》这节课,“尝试练习”设计了两道题:1.辨析下列各组式子是否同类项:(1)0.5x2y+0.2x2y 同类项(“是”或“不是”),理由是 :(2)4ab和4abc;(3)-5m2n和2nm2;(4)-130与15.2:合并同类项:(1)12x-20x;(2)-5a+0.3a-2.7a;(3)-6ab+ab-8ab;(4)10y2-0.5y2.学生要完成这些练习,他一定要认真看例题,模仿例题,充分调动学生去思考、动脑、动手。通过自学学生能够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再也不怕预习了,从而也爱上了预习。
四、预习要有检查和鼓励
预习要内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还离不开老师的监督和鼓励。如果老师布置了预习作业,检查跟不上的话,学生肯定会偷懒。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所以每节课的前五分钟我都是由小组长检查同学们预习的完成情况。我则抽查其中一个小组的完成情况,重点检查同学们预习的怎么样?有没有去预习?预习中有什么问题是比较棘手的。这样查漏补缺,好的表扬;完成得不够的,课后留下来辅导。这样学生的预习在老师和同学们的不断鞭策和鼓励下,他们就会自主的去完成每一节课的预习作业,当他形成习惯后,学习将不再是任务而是他非常乐意去做的一件事情。也带动他其他学科的进步。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进行跟踪,发现导学案的“预习案”培养了学生较强的预习能力;学习兴趣浓厚了;全班同学的整体成绩也提高了!所以预习是一种学习能力,预习习惯的形成将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而利用“三维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利用“三维导学案”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成果(课题编号:GDXKT15036)】
[ 参 考 文 献 ]
[1]吴有昌.三维导学案[M].广州:广东音像教材出版社,2014.
[2]孙学东.从“导学案”教学方式的的现状看数学学案设计的四个阶段[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