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控

2019-09-10宋玉芬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4期
关键词: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摘要: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形式正处于多元化发展的状态,受其影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在逐渐增加,加强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控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在事业单位运营管理中,财务人员需要从各方面分析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借助各种相关技术,采取有效方法,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促进自身发展。本文通过探讨内部财务关系复杂,财务部门职责以及权利划分不清晰,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低,财务决策存在主观性和经验性问题等各种导致事业单位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对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防控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策略

一、导致事业单位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内部财务关系复杂

在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环境下,事业单位财务关系日益复杂。财务处理工作越来越难,财务事项也在逐渐增多,进而导致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增加。针对这一现象,事业单位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管理与控制。其中,财务体系内部出现复杂的财务关系,是由于国有体制下事业单位产生的“政事不分”的影响,而财务关系的混乱对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带来的难度,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加。

(二)财务部门职责以及权利划分不清晰

事业单位财务组织架构的单一性,对自身发展有一定作用,但是面对多元化的生产经营发展,单一的组织架构已经成为鸡肋的存在,不仅不足以支撑财务部门人员确定权力,对相关财务工作职责也不能进行合理分配。权力划分以及职责没有明确、清晰,会对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影响,同时出现分权管理实施困难以及责任划定困难等问题。此外也会对考评机制的确定标准增加困难,从而对考评效果造成影响,对工作人员也起不到合适的激励作用。

(三)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低

由于事业单位并未全面展开合理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事业单位管理者与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敏感度和相关市场意识也在逐渐落后。市场多元化的发展,导致财务风险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对于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落后的问题,包括两方面因素:其一是主观因素。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术落后,不具备财务相关专业知识。在实际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依然是财务核算、审计,账目整理、上报、填写及资金周转管理等,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技术。其二是客观因素。由于国有经济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缺乏足够的财务风险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

(四)财务决策存在主观性和经验性问题

由于事业单位的管理者缺乏专业财务相关知识,而且对各部门具体情况以及相关数据信息的了解不足,在进行财务决策时比较片面,存在着主观性、盲目性,缺乏科学性和足够的经验。此外,在进行财务决策时,操控主权在高级管理者手上,而其他人员只是辅助,最后决策仅仅根据管理者之前的经验,没有建立在相关数据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导致财务决策失误率增加,不仅影响事业单位债务偿还能力,还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与流失,从而增大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防控的策略

(一)制定合理内部控制目标,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事业单位在运营管理过程中,要根据相关规定,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可行的操作性目标,规范化、标准化工作运行程序,同时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目标,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例如,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监控、项目实施以及资产管理等,制定信息化目标,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另外,根据制定的操作性目标,以财政预算改革要求为基础,对计划预算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查,确保事业单位进行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全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内部控制目标,需以财政发展客观要求为基础,围绕预算管理,建立内部控制目标体系,在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结合预算相关工作,确保预算的合理性、有效性。例如预算考核、预算执行、预算编制等工作对日常运营成本的降低有明显作用,能有效防范各类财务风险。

(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注重财务控制预算

在新形势下,传统的财务预算、核算方法已经不适合事业单位,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根据自身财务管理情况、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财务控制流程及方法成为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首要选择。同时要采用多样化管理模式,制定财务管理人员操作权限,对财务管理功能进行完善、优化,重视财务整体管理,增加数据信息的准确性,确保数据信息更加真实。预算管理对财务控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进行财务控制的重心。在进行预算管理时,事业单位要依据收支平衡原则,合理安排预算工作,调整优化发展计划,借助预算管理体制,对财务预算计划、收支预算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编制,从而加大内部控制,增加财务整体管控,降低财务风险。对于财务风险,要利用信息化手段以及高科技技术,构建数据信息平台,对财务管理进行全方位动态监督、严格审查,保证资金使用情况和预算情况处于大众视野范围内,使财务内部各部门能随时掌握。对于预算编制,财务人员要对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保证事业单位各部门的正常运行,适当调整预算,保证财务收支预算的合理性。

(三)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控方面,财务部门与内控部门的交流、沟通必不可少,只有财务部门和内控部门相互协作,才能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掌握整体运行情况。要想降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系数,相关工作人员要将制度条文合理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强化自身责任,及时有效地解决财务上出现的问题。此外事业单位管理者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对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控的宣传,同时让员工对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深入了解,使其具有足够的防范风险意识,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率。事业单位管理者要落实工作人员的相关责任,将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控工作成为财务人员重要工作内容。

(四)构建内部控制预警机制

构建全新的内部控制预警机制,能有效防范事业单位各类财务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对于内部控制预警机制的建立,要利用全新相关技术,根据国内外事业单位的成功经验,对风险监控、风险评价、风险预警系统进行完善和优化,进而从各个角度对所有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寻找不合理的、具有风险因素的数据。同时关注预警系统的风险报告,及时发现财务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对有可能发生风险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合理的控制方法,及时有效化解财务风险,进而降低经济损失率。此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要求,对内部控制程序进行优化完善。例如,根据预算管理权限、预算编制、预算调整、预算监督,提高预算准确率,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體制,有效控制或降低财务风险,最大化利用现有的财政资金。

(五)优化监督评估对策

要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就需结合自身运行情况,对监督评估对策进行合理优化,构建监督评估机制,从而加强内部控制。采用多样化形式,做好监督工作,专门化和常态化结合检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尽早发现事业单位运营中存在的包括各类财务风险方面的隐患。同时,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控制人员与内部审计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力度,发挥二者优势,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符合相关规定,及时发现并解决财务风险问题,确保顺利开展财务活动。使事业单位长久稳定地发展。

三、总结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控的难度较大。事业单位管理者要结合自身运行情况,树立全新财务管理理念,通过制定合理内部控制目标,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注重财务控制预算,构建内部控制预警机制,优化监督评估对策等方法,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最大化利用现有的财政资金,确保顺利开展财务活动。

参考文献:

[1]魏安娟.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防控探究[J].管理观察,2017(7):53-54+57.

作者简介:

宋玉芬,山东省东营市中心血站,山东东营。

猜你喜欢

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