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及风险防范
2019-09-10李链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事业单位在运营中面临的风险相应增多,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强化内部控制管理,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能力,成为当前事业单位在运营管理中的首要任务。本文探析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现状,并提出了优化体系建設与强化风险防范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风险防范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现状
(一)财务管理内控环境建设不完善
1.内控思想淡薄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设置的具有公益性的组织机构,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在日常管理中,多数事业单位管理层强调公益服务质量的提升,忽视自身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错误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主要管理对象是员工,对自身财务内控地位的错误认知使得其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内控组织机构设置不完善,部门工作职责与权限划分不明晰。
2.人员素质偏低
在财务内控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层多强调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忽视其综合素质的考核,在这一背景下,管理层淡薄的内控意识也影响了基层财务人员的内控思想,其依照上级领导指示开展业务活动,对内控体系的执行力度较弱。同时部分财务人员对内控体系缺乏正确认识,内控知识及相关工作经验缺乏,专业性及综合素质偏低,人员配备不足,一人多岗现象普遍存在,制约了单位财务内控水平的提升。
(二)财务管理内控工作落实不到位
1.财务权责划分不明
内控管理中事业单位未结合国家财经制度及财务管理现状制定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且内控体制中未明确划定财务部门各岗位的管理职责与权限,责任未落实到人,会计工作的管理范围及标准等设置不明晰,降低了事业单位的内控质量。
2.财务内控监督不足
当前多数事业单位虽设置了内部审计等监督部门,但由于内控意识淡薄,其未结合事业单位现状设定科学的评价机制和监督评判标准,忽视对内控过程的监督。同时监督部门与被监督部门联系密切,影响了其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此外,会计监管制度可执行性低也是影响其财务内控水平的重要因素。
(三)风控机制与财务内控体系不配套
风险控制作为财务内控体系的主要职能之一,加强风险控制可降低事业单位的运营风险,但目前事业单位风险控制机制与财务内控体系脱离现象普遍。
1.风险意识淡薄
事业单位是国家设置的具有公益性的机构,对市场参与度较少,市场经济压力也相对较小,再加上政府的财政拨款容易使部分管理层认为单位经营风险由政府承担或单位运营中不存在风险.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且由于单位缺乏系统的横向业绩评价指标,财务人员的竞争意识较弱,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建设不完善。
2.风控机制脱节
由于事业单位的风险意识及内控理念淡薄,多数员工在工作中认为风险控制是财务部门职责,再加上单位业财融合程度较低,财务人员对业务活动的流程及标准等缺乏充分了解,其在实施财务预算与风险控制时,无法依据业务流程制定系统的风险控制机制,预算及风控决策无法对财务部门的内控活动提供指导,部分决策甚至与内控原则相违背。
二、事业单位优化财务内控体制建设及风险防范对策
(一)优化单位财务管理内控环境
新时期事业单位要进一步优化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内控思想宣传与教育,设置科学的人力资源政策。
1.树立内控思想
在财务管理内控环境优化中,事业单位管理层要积极学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文件法规,以全面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单位财务管理内控现状制定科学系统的会计内控体系。同时管理层还需在单位内部加强内控理念宣传,通过制度学习、内控经验交流及技能培训等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2.加强人员培训
在人力资源政策中,事业单位要完善员工聘用、培训、辞职、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机制,设置关键岗位定期轮岗制度,并依照职业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聘请、选拔员工,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学习最新财会制度,进行信息化技术培训,通过继续教育提升员工的内控水平及综合素质。
(二)有效落实财务管理内控工作
1.完善内控组织机构
在财务管理内控工作中,事业单位要完善内控组织机构,包括内部控制部门、内部审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预算管理部门等,明确要求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负责,并直接参与单位内控体制建设过程。同时完善内控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内控工作会议,对内控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讨论,以提升单位的内控质量。
2.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在财务内控体制建设中,事业单位要按照财务管理流程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内控管理制度。如在预算管理环节,规范财务预算的编审流程、健全预算执行监督制度、构建系统的预算考核评价体系;收支环节,细分收入种类,完善缴纳管理、支出范围和标准,规范收支审批权限、报销流程;在资产管理环节,明确各固定资产的类别及配置标准,规范固定资产购置、管理、分配、折旧标准与审批权限及资产清查流程等;在采购环节,明确规定本单位各项物资的采购供应商选择标准,规范合同审批主体、内容及程序,健全合同执行监督机制及归档管理制度。
3.加大内审监督力度
在内部审计监督中,事业单位需设置专门审计部门,聘请具有相关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及审计师担任审计职责,加强审计人员配置,提高审计权威性。同时完善审计监督机制,明确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责与范围,避免其与被审计部门的联系,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三)强化财务内控管理风险防范
1.增强全员风险意识
在财务内控管理风险防范中,事业单位管理层要通过学习风控概念及现代化企业的风险管控制度认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聘请专业咨询机构,由其对单位的各项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并构建风险管理系统,在这一环节中,单位要依照风险分析结果制定科学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完善低风险管理机构设置。同时管理层还需将风险意识与内部文化相结合,通过书面政策、制度学习、技能培训、内部文化宣传等方式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
2.构建风险预警系统
在风险控制环节,事业单位还需制定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预警系统、风险防范数据库及风险监控策略。在日常工作中,单位需要充分利用咨询机构的风险评估结果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并将风险划分为可规避、可承载、可分散及可降低风险。在购买贵重设备时,工作人员需提前识别事件,将数据输入系统中,利用系统进行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等,以精准判断风险级别,制定风险预测方案,并建立风险数据库,制定系统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主要倾向于资金运转的合理性,在风险管控中,单位要注重资金流量及开支预算,严格执行预算,以降低资金流入及流出中的风险。
3.落实财务预算控制
在财务内控管理中,事业单位还需充分发挥预算管理优势,以财务管理为出发点,对单位资金及进行内控管理,以确保资金灵活运转。在这一环节中,单位需加大预算控制宣传力度,依据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流程制定预算管理制度,使各部门了解预算管理的全員性和全方位性,并明确自身在预算中的职责,提高财务预算控制的有效性。
4.打造内控信息平台
在财务内控风险防范中,事业单位还需加强对风险数据的收集与监控,在这一环节中,单位需引进先进的软件系统,构建内控信息平台,并实现系统的无缝对接,以实现财务监控管理。如S单位财政服务中心利用市场现有最先进的财务系统建设内控业务管理一体化平台,设置预算、收支、采购、合同、资产等业务管理模块,之后借助大数据技术设定业务活动关键管控点,在风险数据达到管控点要求时,通过自动防控、信息推送、全程监控、自动预警等功能实现风险预警与监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存在一系列问题,对此,笔者从财务管理内控环境、财务管理内控工作及财务内控管理风险防范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建议.以提升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瑶萍.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完善和风险防范[J].财会学习,2017(18):241.
[2]罗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与风险防范[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8(3):207.
[3]陈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和风险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8(11):273.
作者简介:
李链,上海市民政局财务服务中心,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