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9-09-10杜发林
杜发林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情感教育;难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G 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4-0095-01
民族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叫做“语言即思想”。对此,笔者深表认同,语言确实是思想的最重要的载体。倘若将这个观点对应到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历程中,我们会发现,在新文化运动之前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文言文就承担者这个载体的角色。
1.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
当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意义是非常明显的,即它充分体现了文学的作用:文学本身不是让我们去了解那些我们已经熟悉的东西,而是让我们体验那些我们本不熟悉的东西,从而丰富我们的体验,扩展我们的生命。这一点文言文是完全能做到的。但是问题就对于当前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时存在一定的难度的,最明显的就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古诗词音韵已经发生了变化。在过去那个没有普通话的时代,虽然也存在京城话、官话等说法,但是很多诗人写诗词往往是基于本地的方言或音韵。第二,古诗词的一些场景已经发生了变迁,甚至已经消失了。如在当前极其发达的通讯技术条件下,离别的情境已经逐渐在消失,很多年轻人已经无法体会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初中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以及初中文言文学习的难点。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在开展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是相对比较容易实现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部分往往很难界定和操作,尤其是情感教育部分,不小心就极其容易陷入误区。
2.當下文言文情感教育的误区
结合多年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经验和教训,以及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及论著,笔者认为当前初中文言文情感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1)过分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相当部分教师进入了一个教学误区,那就是认为初中的文言文教学正好处于打基础阶段,因此很多教师往往容易,在初中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填鸭式灌输教学,试图将文言文中涉及到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填入学生的记忆中。这一点本身毋庸置疑,但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在此过程中,由于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将个人的情感体验或生活经验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导致一定程度上学习效率的低下。
(2)过分重视对于文本的分析,轻视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参与。在文言文课文的教授过程中,很多初中教师的教学过程可谓是细中求细,精益求精,生怕遗漏掉一点点对于文本的分析。而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没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纳入其中,这使得学生产生了一种在“听别人的故事”式的错觉,长此以往,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集中起来。
(3)教师主导课堂,轻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听课的认为学生才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引导者。其实相当部分教师都已经听过这些理论,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很多教师还是不放心将课堂交给学生,而是一定要亲力亲为。教师亲力亲为,就意味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压抑,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
(4)重视文本大历史背景分析,轻视作者自身的时代背景分析。我国的史学传统是关注宏观“大历史”,这就影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背景倾向。而这样的大历史背景对于学生本身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相反,如果结合作者所处的以及本身的历史小背景,学生的情感体验便会更有代入感。
3.文言文情感教育可选择策略
(1)文言文情感教育建议遵循的原则。笔者认为,在初中文言文情感教学中,教师至少需要遵循4个原则开展教学。第一,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最主要的方法便是要将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有生命力的人,而非接受知识的器物。第二,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激励学生。让学生从文言文情感教育中获得力量,尤其是获得正能量。第三,情感教育需要具有针对性。及情感教育需要解决的是具体的、切实的问题,而非泛泛而谈。否则看起从表面上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对学生的人生没有任何指导和激励意义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第四,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还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2)文言文情感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教师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至少得有一桶水甚至更多。想要做好初中文言文情感教育,对于教师个人的水平和素质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教师必须得具有良好的情感调控能力、得拥有正直健康的爱、对于未知的知识充满热情和信心、具有挖掘和传达文本情感的能力等。只有拥有了以上能力,教师自身的情感才是饱满的充实的,才能并能够借助文本向学生传递。
(3)情境教学是可期待的途径。情感教育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在一定的语境下开展恰到好处的教育。在笔者看来,情境教学就是开展和实施情感教育的基本途径和选择。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下,教师可以通过诵读、质疑、沟通、角色扮演、辩论、体验等各个角度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
总之,当前的初中文言文情感教育教学还不够完美,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更应该重视其情感教育,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高度,引领学生人生的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诸定国.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在哪里——与师延峰老师商榷[J].中学语文教学,2013(05)
[2]张页慧.拒绝枯燥,实中见趣——让初中文言文教学“活”起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11)
[3]庞玉莲.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文言并举”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6)
[4]黄方芳,庞维国.知识分类学习论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0(18)
[5]龙丽伟.“何处”能释为“什么时候”吗?[J].语文建设,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