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互助情境的实践

2019-09-10刘兴林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2期
关键词:实践策略初中数学

刘兴林

摘 要:互助学习是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更是培养和树立良好集体观念的重要载体。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活动,以促进和提升学生集体观念的有效养成和树立。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开展的探知新知、解决问题活动,实际是群体力量下的团队活动。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开展互助学习活动策略及方法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互助情境;初中数学;实践策略

互助学习是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班级合作”的基本形式开展的,老师可以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以班级或者小组的成绩为评价标准,以达到教学目标的目的。合作学习的理论是以社会互赖理论、选择理论、发展理论、精制理论和接触理论为基础;其基本方法分为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切块拼接法、共学式和小组调查法等。互助学习开辟了现代教学研究的新领域,改进了小组教学的形式,凸显出了课堂教学的情意功能。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互助学习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们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自主的解决问题,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设置有效合作教学情境

学生开展互助学习活动的根本原因,是借助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找准问题的“症结”,进行问题的有效解决。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作为支撑。而初中生内心情感具有波动性和反复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善于结合教学目标及要求,设置出融洽、和谐、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主动“投身”教学情境,开展行之有效的互助合作学习活动。如在教学“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的异同点”内容时,如果单独让学生进行探知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困难,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时,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的整体性以及丰富性特性,在讲解该知识点时,采用互助合作的学习模式,设置出“某电信公司开展有奖通讯消费”的一次函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组成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借助图像法,观察分析图像,并通过转化,引导学生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以及反比例函数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合作、补充的学习过程中,认识、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从而实现对该知识点内涵的有效掌握。

二、重视学习方法要领传授

传授学生互助合作学习“要诀”互助合作学习活动是学生借助外界力量和智慧开展的学习活动,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要领,才能有效开展学习活动,实现学习效能的有效提升。可见,“方法”是学生有效学习活动深入推进的“金钥匙”。但长期以来,部分教师只注重数学问题的解答训练,致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互助合作学习活动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方法传授作为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补充,搭建学生锻炼和解答问题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答过程的“回头看”,反思解题过程和方法,总结解题经验和要领,逐步形成问题解答的一般要领,从而使学生带着方法要领进行互助合作学习活动,提升互助合作学习效能。

三、实施互助学习的主要形式

①组建学习小组。教师应根据每个班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目的地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老师可以选择将学习成绩较好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组。这样会使学习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不太理想的学生不断提升,而让学习较好的学生也能通过帮助强化知识。每个小组设一名小组长。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他的主要任务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使他们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同时,将小组互助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再根据不同活动对小组成员进行要求,进而安排学习计划,达到合作学习的再优化。②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师使学生们形成民主气氛,以此来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当然,不民主的环境下,创造力也有表现,那仅是限于少数,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其天才,但如果要大量开发人的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在互助学习中,教师要实施教学民主,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③课前协作式。课前协作式是指學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成几份,并由小组成员分别完成其中的一份,再通过汇总来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某个内容时,需要进行社会调查,这时每个成员可以调查其中的一两项,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④课后研讨式课后研讨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进行探讨;二是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进行互帮互助,学习不理想的同学主动请教学习较好的同学,学习较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学习不理想的同学,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学生为了解决某一问题,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四、注重优化评价机制

①教师注重对小组的评价。教师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可以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化为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使大多数学生受到老师的鼓励,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像这样以小组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时,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②教师选择评价的时机要恰当。在教学中,学生有时候并不需要老师进行评价,过多过早地进行评价,不但不能激励他们的合作,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有理数乘法的学习过程中,有的小组可能提出用加法计算,有的小组会提出用减法计算,这时,教师不应盲目地评价,应该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结束语

总之,合作是一种品质,需要教师耐心地培养和长期地训练;合作学习是一种形式,需要教师优质地组织和高效的实施,才能使真正的合作落到实处,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中仙.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观察,2015,0(18):108.

[2]陈洪.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7,0(5).

猜你喜欢

实践策略初中数学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实践教学研究
探讨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