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医疗联合体对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工作影响探究

2019-09-10黄丽娜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5期
关键词:医疗机构财务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合作日益密切,并且发展出了很多新型的合作模式,其中医疗联合体已经成为基层医疗的主要模式。医疗联合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互通,有效提高了基层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及整体医疗水平,对于解决区域就医难的问题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不同的医疗联合体形式,并对基于医疗联合体的医疗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希望为医疗联合体模式下财务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疗联合体;医疗机构;财务管理

一、引言

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医疗联合体模式的构建及应用,对于我国医疗事业,尤其是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区域医疗联合体通常以当地三级综合型医院为核心,联合当地其他性质的医疗机构,如三级专科医院、二级医院等,构建起一个资源互通的医疗网络,以此提升当地的整体医疗水平,提高医疗工作效率。

不同的区域在构建医疗联合体时,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构建不同的联合体模式,如契约式联合体、托管式联合体、兼并式联合体等,或者根据医疗机构间的合作密切程度,划分为松散型、半松散型、緊密型。构建医疗联合体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密切合作,提高医疗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医疗水平的整体发展。在医疗联合体模式中,财务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实现不同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有效提升区域医疗水平。在不同的医疗联合体模式中,医疗机构的合作方式有很大差别,且在合作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参与程度也有所不同,这也为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医疗联合体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并通过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解决医疗联合体内部各种问题,促进医疗联合体的平稳、健康发展。

二、分析不同医疗联合体形式对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影响

松散型医疗联合体模式适用于农村、城市之间的对口业务合作、远程医疗教学等,主要以技术合作为主,且主要医疗工作都由核心医院完成,核心医院与各成员单位之间在人员调动、财产资金使用、收益方面互不干涉,因此,这种模式对于各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影响程度最小。

在半松散型医疗联合体模式下,核心医院与各成员医疗机构之间的经济往来比较密切,这些经济往来关系对于核心医院的经济收益有很大影响。例如,在托管式医疗联合体模式下,联合体本身并不具备法人资格,也不具备独立管理各项财务资金的能力,核心医院与各组成医疗机构在合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费用,都由核心医院兼管,参与合作的医疗机构法人代表各自独立,相互之间不存在资产融合的问题,在财务拨款方面也是没有任何变化。

在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模式下,联合体本身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独立管理医疗联合体的各项财务工作。在这样的模式下,可以通过人员、技术、管理共享,有效消除各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关系,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医疗效率,增强相互之间的团结协作,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核心医院的优势,促进区域范围内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此外,在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模式下,还可以通过统一规划,建立不同的合作模式,构建合理的绩效考核分配机制,提高合作效率及合作质量,推动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模式的健康、持续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在这样的模式下,各医疗机构之间的经济关系比较密切,对于各机构财务管理的影响程度也比较深。

三、医联体模式下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一)财务执行方式不明确

通过实践调查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医疗联合体还没有建立统一、明确的执行标准,在具体处理各类财务工作时,经常会出现无标准可依或执行标准模糊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及效率,导致上下级医院衔接不良,阻碍了医疗联合体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成本核算不准确

医疗联合体的财务管理内容很多,且涉及多个科室。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对所有相关科室的成本支出进行一一核算,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存在一些冷门科室由于成本支出很少,财务人员没有对其进行专门核算情况,导致成本核算出现遗漏.总成本支出与实际成本支出不符。此外,部分医疗联合体由于没有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机制,导致财务人员在分摊科室成本、医疗成本时,没有明确的依据,导致成本核算工作不合理,成本核算不明确。

(三)绩效考核管理水平不高

在医疗联合体财务管理中,绩效考核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考核、评定各医疗机构的财务水平、完成效率,对各项财务工作进行监督,找出医疗联合体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医疗联合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医院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在财务管理考核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导致绩效考核机制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无法有效提升。

四、医疗联合体模式下下财务管理策略探讨

(一)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标准及管理体系

医疗联合体需要加强各医疗机构医疗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并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例如,医疗联合体可以在核心医疗单位设立“联合体改革管理办公室”,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对各医疗机构的财务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确保每项财务工作都合理、合法、合规。同时,还要在其他医疗机构,如专科医院、社区医疗机构等设立联络办公室,负责与联合体改革管理办公室的联络与沟通,协助改革管理办公室处理各项财务工作,以此提高医疗联合体财务管理质量及效率。

(二)加强成本核算管理

医疗联合体的成本核算管理与单所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管理有很大区别,财务人员需要对各院区、科室、各病区对应的医疗组进行全面核查,在具体核算时其方法如下。

1.统一各医疗机构的核算口径

医疗联合体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对各医疗机构每个阶段的成本资料,如氧气、办公用品等的消耗情况进行盘查,并通过比较前后各期不同成本资料的成本费用支出情况,查找可能存在的漏洞,确保前后各期的成本费用支出具有连贯性,口径统一。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虚报成本资料价格、徇私舞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为医疗资金的正确使用提供保障。

2.计量统计各项内部服务成本

医疗联合体财务管理部门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还需要通过对内部服务部门的进行成本计量统计,如对供应室、后勤进行工时计量、工作量计量,对各项服务工作进行定价等,实现服务工作的量化管理,將服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3.成本分摊

医疗联合体财务管理部门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联合体内部大型设备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同时结合各院区转诊病人的区间费用情况.计算成本分摊比例.并以此为依据将此类成本分摊到不同的医疗机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根据内部医疗合作变化情况,及大型设备的使用情况,对各项成本分摊比例进行相应的修正,实现各项成本的合理分摊。

4.固定资产清查

在医疗联合体财务管理中,固定资产清查是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全面清查,查漏补缺,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确保固定资产的准确性、安全性。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医疗联合体可以利用先进的条码系统,对各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编号,以此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提高固定资产清查效率,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性。

(三)制定健全的绩效考核体制

在医疗联合体模式中,由于参与合作的各医疗机构及医疗部门在医疗规模、工作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对各医疗机构进行绩效考核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标准,因此在绩效考核指标方面很难做到统一,这也对医疗联合体整体工作成效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疗联合体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绩效考核机制进行改革,且将考核的核心内容转向工作量的考核。例如,对病区临床科室进行考核时,重点考核床日数、出院病人等内容。对门诊临床科室进行考核时,重点核心诊疗人次等。在实际工作中,各医疗机构还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绩效考核体制进行不断的完善,使之与医疗联合体的发展相适应。

五、结语

目前,我国医疗联合体模式的种类有很多,且无论哪种模式的医疗联合体,都会涉及经济往来的问题,导致各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发生变化。虽然各医疗联合体都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构建了相应的财务管理体系,但大多数医疗联合体的财务管理体系并不完善,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对医疗联合体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此提高医疗联合体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医疗联合体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大喜.不同医疗联合体形式对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影响探索[J].中国卫生经济2018,24(35):46-48.

[2]杨敏霞.医疗联合体对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影响的探析[J].山西经济管理学院2016,24(9):35-40.

[3]陶然,吴华章.国外医疗联合体模式研究概述[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15,32(3):97-100.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S].国办发2017.

作者简介:

黄丽娜,东兴市妇幼保健院,广西防城港。

猜你喜欢

医疗机构财务管理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间的关系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试析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超八成区县可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上海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督管理状况分析
浙江1200多家医疗机构入驻省药品采购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