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探讨

2019-09-10宗学良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24期
关键词:训练量田径教学初中体育

宗学良

摘要:田径训练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由于田径训练过程中学生的运动强度较大,如果训练强度超过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对初中体育教学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控制是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初中体育 田径教学 训练强度 训练量

引言

田径是传统体育运动之一,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因为田径运动需要具备较高的速度、耐力,所以它对于运动者的身体素质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田径运动也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项目。但是由于田径项目的运动量较大,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运动量控制和训练强度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教师对于运动量和训练强度不够重视,这将直接影响初中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同时还会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根据通常的体育教学规律,在初中体育课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不相同的,因此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因素。

一、初中体育教学在开展田径训练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1.田径训练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

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实现综合发展。在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调控方面,教师同样应该遵循这一原则,不能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带来不良影响。如果学生在初中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超过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那将会给学生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容易打击初中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如果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较小,那将导致体育课程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田径训练效果也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无法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所以对于初中体育教师来说,应该围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这一目标,合理调控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使田径运动既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要,达到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又不至于因为运动量过大而影响学生身体素质,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2.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合理安排田径训练强度

正如前文所述,田径训练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并且不同田径项目的运动量也是不同的。由于每个初中生的身体素质都是不同的,因此在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方面也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统一的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那将会使部分学生受到影响,进而对初中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在调控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时候,应该采取差异化的方式,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初中生不同的身体素质,以及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采取分层教学的形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使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满足不同身体素质学生的实际学习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观察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调整,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将因材施教理念真正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有效控制对策

1.注重学生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学生是绝对的中心,因此不管教师采用什么样的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调控形式,都应该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而不能为了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忽视学生的基本情况,否则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对初中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学生逐渐失去上体育课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对体育课进行认真规划,在进行体育活动,尤其是田径运动项目的时候,应该合理安排,不能完全按照教师的想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情况。如果一味地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过于强调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那将会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可以采用多个体育运动穿插的教学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将课堂上的时间充分运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优化田径训练模式

由于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不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能会对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及时询问或者观察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而更加准确地了解初中生对于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承受能力,以便为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注重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动态调整,争取让每一个初中生都能在体育课上开展最适合自己的田径运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比如在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中,在讲解《跑》这一节的时候,应该首先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跑步技术,纠正以往错误的跑步姿势。然后在进行实际跑步训练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采用一对一、二对一,有指定对象和无指定对象等形式进行不同的跑步训练,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细心的教师可以发现,趣味性较强的田径运动,学生参与度较高,学习的过程也比较轻松。但是如果田径训练缺乏趣味性,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抵触情绪,如果教师不施加一定的压力,教学效果就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田径训练和教学的时候,田径训练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学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更高,学习的效果也才会更加理想。

3.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要与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相适应

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要想实现对于初中体育田径教学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合理调控,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应该给予重点考虑。教师应该结合自己平时教学过程中掌握的初中生的實际情况,以及课程教学应该达到的基本目标、教学项目等多方面内容,综合分析之后,设计出具有科学性的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同运动项目所要求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是不相同的,比如短跑项目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爆发力,但是跳高项目与短跑项目相比,则不需要过大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更加强调身体的综合协调性。所以,在不同的体育课田径活动项目之中,教师应该合理设计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使其既能满足初中生的实际身体素质要求,达到锻炼和提升身体素质的目的,又能有效完成体育课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田径训练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一直以来,训练强度及训练量该如何控制是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因此对于初中体育教师来说,应该在平时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初中生的身体素质,让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运波,刘家党.初中体育教学中关于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研究[J].体育风尚,2018(5):80.

[2]王立军.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及训练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6):113.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训练量田径教学初中体育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关于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相关探析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亳州市城区中学田径教学的现状和策略研究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分析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